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勇华 《今传媒》2008,(2):18-19
党报新闻评论的时效问题,并不是新话题. 如果"断章取义",仅以新中国各级党报的情形为例,新闻评论的时效成为"问题",是在上世纪十年内乱中"大批判"文章泛滥的年代.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提新闻评论必须重视时效,还有人给出了具体的时间概念,说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是"当日",新闻评论是"半个月".现在的情况当然有了很大变化,像浙江<嘉兴日报>的"嘉兴时评"还提出要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要是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是不会这样向读者宣示的.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写言论同写新闻报道不同,不一定要进行正规采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要思想敏捷,会讲道理,坐在屋里也能写出来”。根据  相似文献   

3.
刘旭真 《青年记者》2013,(20):123-124
人文关怀的缺失会导致新闻报道出现负面的社会效应。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注入人文关怀呢?首先,媒体要明确报道定位,对"人"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人",更应关注精神层面的"人"。真正的人文关怀不是抽象的人道主义和空洞的泛爱精神,更不仅是眼泪和同情,它所揭示的是平凡人的内在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严,所弘扬的是蕴涵于其中的质朴、坚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刊登先进人物和事迹,不仅仅是对好人好事的表扬,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报道要传神. 张海迪同志和她的事迹之所以这样广泛、深入人心.就是宣传报道所起的传神作用.如果就事论事地来比,张海迪身患疾病,有的人  相似文献   

5.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是对新闻报道者的考验,也是对新闻报道者的锻炼,是新闻报道创新的机遇. 1.时效创新 从新闻信息传递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来看,记者一定要树立抢先意识,要抢在第一时间,抓住那些"冒热气"的新闻,抓住那些"人有我早"的高价值新闻.  相似文献   

6.
龙青云 《新闻通讯》2013,(10):53-54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当今之势,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主流思想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更有影响力。目前,社会思想多元化,媒介生态也发生了变化,盐城晚报作为有着810万人口的盐城市主流媒体,以评论聚焦热点新闻,以有温度的言论彰显“民生情怀”,时刻关注民生,把握群众诉求,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为报纸注入了文化灵魂,提升了地市晚报的传播力,扩大了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一、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下。评论聚焦社会热点新闻。以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正确舆论导向晚报言论要想吸引读者、赢得读者,就必须关注民生热点,抓住社会焦点问题,及时、准确地亮明主流媒体的舆论态度,在第一时间介入新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从而实现主流媒体与民意的对接,以更有效的主流“声音”影响社会公众,为“和谐社会”汇聚正能量。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的真实性标准不是“5W H”。而是,第一、新闻评论的依据是真实和准确的;第二、新闻评论的论题是合乎实际的。具备这两条新闻评论就是有真实性,否则就是失真的评论。新闻评论的失真比新闻报道失实有更大的可能性,而且造成的危害更严重。可是很遗憾,新闻评论失真没有新闻报道失实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闻报道中,谁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本文通过对科技的发展、受众观念的更新以及媒体自身观念的进步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新闻增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仲彬 《军事记者》2012,(11):28-28
新闻贵在发现.谁要想更多地发现好新闻.就要比别人“多长一只眼睛”.否则是抓不到好新闻的。笔者长期从事人武部及预备役部队工作宣传,觉得要在这样的岗位上发现新闻.既容易又不容易。说容易.是报道者大多身在第一线,是具体工作的参与者、见证人,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发生的人和事了解和熟悉.对搞好新闻报道有很好的便利条件和机会;说不容易,是说如果报道者没有发现新闻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便他碰见了新闻,也不能把它抓住和写好。怎样在部队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去发现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检验真理的实践则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新闻报道的是正在发生的历史,历史记载的是已经过去的新闻。新闻人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评述人,所做的一切应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的思想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它既与所处的时代有关,也与自身的思想运动有关。真实地记录这一切,于己于人于时代都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当我们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时,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将我们的思想历程勾勒出来保存下去就更有价值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事件、现象、问题的一种有形意见表达,它对帮助人们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媒体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第一时间".目前各媒体对其运用是否恰当?研究发现,当前"第一时间"运用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并不能准确表明一家新闻媒体的报道时效,反而是个容易被媒体用于掩盖其时效落后的概念.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应当慎用"第一时间",而代之以具体时间清楚交代发稿和报道的准确时间.  相似文献   

12.
论消防新闻报道必须要跳出“火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防新闻报道不要围着"火"字转,要跳出"火坑",这样才能创新思路,写出的新闻报道才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中国记者>今年第7期刊发的马胜荣、董梦杭的文章<新闻报道慎用"第一时间">,受益匪浅,表示赞同.同时也想就此再发表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新闻人的重视. 一、什么是第一时间 据考证,第一时间在中国内地的出现时间大约为1986年,它译自英语的"prime time".本义指"(电台、电视台)受众最多的时间段",相当于汉语的"黄金时间";另一个是引申义,指"最佳时间或最热闹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通常把新闻报道的形式划分为三大类:消息、通讯和评论。消息,以传播信息为主;通讯,着重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评论,则主要是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这可以说是共识。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新变化:受众对于新闻评论文章的阅读,已不仅仅满足于接受思想教育或者得到某些理性的启迪,他们从中也需要获取一定量的新鲜的信息,尽管这种对言论所蕴含的信息量的需求并没有对消息和通讯那样大。  相似文献   

15.
人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将失去自我,变得浑浑噩噩。 社会发展需要理性。没有理性,人类社会将处于毫无秩序的混沌状态之中。 同样,作为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及经济现象发展动态的经济新闻报道,也需要理性。没有理性,新闻报道就难以反映出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有了理性内涵,新闻报道才能做到更深刻、更准确、更有力度地透析  相似文献   

16.
"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强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在党的历任主要领导人中,胡锦涛总书记是首位正面强调新闻宣传时效性的人。时效,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特征,尊重新闻传播的时效,一定程度也就是尊重新闻规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中如何论"虚".有的同志为很困难;也有的同志认为写文章还好论虚,写新闻报道则无法论虚.其实井非如此,我们常说的要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政治性,也就是论虚.我们在写新闻报道的时候,就应当首先考虑到,那些是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方向是对头的,是合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乎这些标准的,就加以表彰;违反这些标准的,就加以批判.通过对于丰富生动的事实的报道,来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明确指出工作前进的方向,这就是新闻报道中的"虚",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目前,许多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时间”等新闻类时段节目,其着眼点无一不是打在追求实效上。无一不是努力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新闻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观众。新,是新闻永恒的主旨;快,是新闻永远的追求。求新求快是新闻的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电视评论在正确引导舆论上 ,有着一般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作用。这是因为 :一条观点鲜明、立论正确、论据充分、见解精辟而又形象直观、生动实在的电视评论 ,能够启发和引导观众开阔视野、明辨是非、深入思考、了解真相、洞察趋向、把握全局、从而把人们的思想导向正确的目标。电视评论比一般新闻报道具有更强的指导性 ,是增强电视思想性和战斗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是电视台的“旗帜”。一、电视评论的起源及存在问题电视评论运用电视手段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论 ,直接表达电视台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意见。它包括专门为图像新闻配发的编…  相似文献   

20.
副刊是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视、广播和网络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受众发布新闻,使得报纸在独家新闻方面取胜的机会越来越小,因此各报新闻版面同质化程度不断加深.在新闻"海量化"和"第一时间化"的强大挑战面前,报纸如何走独特的新闻报道之路,开辟自身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