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火柴的小女孩》描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通过小女孩在饥寒交迫中几次擦燃火柴的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突出了现实生活与希望幻想之间的强烈反差,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孩子的热爱和同情。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为线索  相似文献   

2.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3.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童话。它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者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在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里,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小女孩,有着很丰富的想象。请看电视片《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断。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1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充满美好幻想的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那个在除夕之夜用火柴来取暖、在幻想中寻找幸福、最后含着微笑冻死在冰天雪地街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作者为了尽写小女孩极度贫寒的家境,  相似文献   

6.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我们用了多年的课文,多种版本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有这一课。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结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第九册26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话“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作者通过这句话要向人们说明什么呢?许多同志认为是: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着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的痛苦,由于生活的逼迫,所以在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挣得一个钱时,不得不打她。他们的依据是:“爸爸难道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见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备课教案》) 如果说此句旨在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着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的痛苦的话,那在文中应该有所暗示或交代。但从文中看来,找不到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什么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痛苦的字句。至于生活所迫,在那种社会里,穷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打自己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8.
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困惑了:怎样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因为学生对小女孩艰难生活感受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对下文种种幻想  相似文献   

9.
设计一 一、课前活动听爸爸、妈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原。  相似文献   

10.
我读了冰心的《小桔灯》和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作品.虽然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七、八岁穷苦的小姑娘,但她们的性格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是两个小女孩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不同.《小桔灯》中的那个女孩生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当时,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领导人民正与反动派进行着殊死斗争.小女孩家虽穷,但并不是孤立无援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语文第九册) 是十九世纪丹麦名作家——安徙生的童话名著。作者以细腻而动人的笔触,丰富的幻想,描写了圣诞节之夜一个卖火柴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作者对小女孩寄予无限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控诉。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和丰富的幻想。为了教好这一课,我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位小学语文老师问我:“你看《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在什么社会?换句话说安徒生所处的十九世纪丹麦到底属于什么社会?”我未敢贸然作答,与他一起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九册参考书。书上这样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了十九世纪丹麦社会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郭怡 《山东教育》2011,(7):47-4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反映了穷苦人家的悲惨生活:大雪纷飞的除夕,一个光着脚穿着薄薄衣服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快被冻僵了,为了取暖连着点燃了几根火柴,眼前出现了很多幻景: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那个小女孩哪儿去了?她还在风雪中卖火柴么?现在很多人都不用火柴了,她的火柴还能卖出去么?那个小女孩哪儿去了?她还是穿的那么单薄么?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温饱了,她的生活还那么贫苦么?啊,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多想走近你,让我的羽绒服慢慢温暖你;啊,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多想亲  相似文献   

15.
《卖火柴的小女孩》(小语十一册11课)是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著之一,它的结尾值得我们仔细咀嚼和深思。有人认为结尾一句是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怀着“美好的愿望死去”。我认为这样的分析未能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小女孩的一生,是在饥寒交迫、受人欺凌的悲惨生活中度过的。除夕,对每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快乐和幸福的时刻啊!可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  相似文献   

16.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10):36-36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在临死之前为了暖和身子擦燃了一根根火柴。火柴微弱的亮光,使她产生种种幻象,这些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如何把这篇课文教活,让学生动情。我采用“比较式”课型教学。一、同类比较,优化教学环节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比较课文中相关的内容,不仅优化了教学环节,还训练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五次写小女孩美好的幻景:温暖的火…  相似文献   

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带着美好的幻想含笑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感悟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针对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疑难浅析福建邱衍霖,黄忠汉一、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不少备课参考用书上说:“这篇课文叙述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其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一...  相似文献   

19.
《特区教育》2014,(1):4-11
想象T台 《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本来就很悲惨的小女孩还要有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太催我们的泪腺了。有个小作者决定给这篇故事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她希望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能幸福美满。为此,她赐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阿拉丁神灯。  相似文献   

20.
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困惑了:怎样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因为学生对小女孩艰难生活感受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对下文种种幻想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