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校后勤集团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人事分配改革,关键要抓好两类人,是老人和新人. 一、关于老人和新人的几点看法 老人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一为学校建校时押土地的农民;二为被照顾高校老师的配偶、家属;三为安排近年来学校人事改革中富余的职工;四为简单招聘进来的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后勤后勤队伍形成了"四多四少"状况:老年人多,年轻人少;工人多,技术人员少;文化层次低的人多,文化层次高的人少,外来工多,正式工少.这种情况一直而且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改革中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校后勤集团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人事分配改革,关键要抓好两类人,是老人和新人. 一、关于老人和新人的几点看法 老人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一为学校建校时押土地的农民;二为被照顾高校老师的配偶、家属;三为安排近年来学校人事改革中富余的职工;四为简单招聘进来的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后勤后勤队伍形成了"四多四少",状况:老年人多,年轻人少;工人多,技术人员少;文化层次低的人多,文化层次高的人少;外来工多,正式工少.这种情况一直而且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因此,改革中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相似文献   

3.
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的"教研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科研之风正盛,不但要求人人都有课题,而且还期望着人人都会有所成果。年级组管理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年级组的各项活动也轰轰烈烈。可与学校科研与年级组的兴旺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学科教学研究小组",也就是通称的"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取代,在教师管理为年级组取代,教研组多了日常教学事务的烦恼,少了教学研究的兴趣与探讨;教师多了教学生活的苦恼,少了教学研究的烦恼。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足,深题研究真的能够取代教学研究吗?年级组对教师的管理能够取代教研组对教师的影响吗?没有教学研究的烦恼,教师们能够去除教学生活中的苦恼吗?  相似文献   

4.
学校日常教研,有的老师认为就是教学科研活动.其实,日常教研活动和"教学科研"之间还是有距离的.这不仅仅是中间少了一个"科学". 那么,"教学科研"距离我们日常教研有多远? 备课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只是"教学科研"活动的雏形、基础.校园日常研究,并不等于"教学科研".为什么?因为"教学科研"是要提出新思想、新理念,要形成基...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宝山区提出的"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这一响亮口号时常见诸报端.同时,该区几乎是势如破竹地大力推进着区域教育整体走上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在一个学校的形成与发展都会颇有难度,何况3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呢?谈何容易!会不会仅仅是个响亮的口号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工作布置多,问题探讨少;讨论"教"的问题多,"学"的问题少;对教学问题现象描述多,实质分析少;教学经验总结多,课题研究成果少。如何为教研增加"研"味?如何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空校"现象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空校"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般说来,农村"空校"不外乎学额少,校舍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观上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合理"裁撤并"学校导致部分校舍闲置外,有相当一部分闲置校舍是由于不当的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此处的"内涵"除了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学校组织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直接改变组织成员的内在动机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弹性组织文化来改变现状,这种符合"美学特征"的组织文化,能充分表达学校的管理艺术品味,并且展示现代学校的形象.本文拟从组织文化作为切入点,针对学校组织文化内涵的构建,以及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美学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取法乎上"中提升教师品位 陶继新:凌校长好!您看我们是不是从你们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谈起? 凌宗伟:好的!校长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但是,光靠校长的引领,一所学校是不可能有生机的.方向确定以后,校长要做的事就是如何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念的引领--将教育专家和互联网请进来,用最前沿、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来影响学校团队成员的思想,帮助大家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海南省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呈现出"六多六少"局面:青年教师多,中老年教师少;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中初级职称多,高级职称少;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和实践指导课教师少;专职教师多,兼职教师少,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职教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新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时下,生源大战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生死大战.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源,各类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市场.有的学校以组成实验班、特长班吸引家长的眼球;有的学校对中考排名位于当地前列的"尖子生"给予重奖吸引优秀的学生等等."高中生源大战"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每月谈     
最近,接触到一些前不久从教学第一线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的同志,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现在的学校领导有“三多三少”。“三多”是开会多,参加检查和应付检查多,纠缠于日常事务多;“三少”是教课少,听课少,参加教研活动少。他们十分焦虑,长此下去,怎么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去抓好教育改革这件大事呢?要改变这种状况,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多为学校领导考虑,让他们有掌握时间的主动权。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应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档案管理"失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管理"失范"表现为"失重、失衡、失迷、失控",其后果是:影响大学文化建设,阻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档案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的作用的发挥,延缓学校整体发展步伐;影响学校历史档案的完整性,对历史和后人失责.对策是:加强档案法制教育和宣传工作;健全高校内部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推动档案工作发展;拓展档案工作职能,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促使全校档案管理网络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克劳斯·黑尔德的论文集<世界现象学>的一个评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现象学何以成为"世界现象学"?"世界"是什么意义上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世界是一还是多?它包含哪些环节、哪些层次?以及"政治现象学"和"交互文化现象学"与"世界现象学"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败者,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较低,而且有"三多三少"的特点,"三多"是"单亲家庭多、父母下岗多、不良行为习惯多";"三少"即在初中德育总评达优秀等级的少、当过学生干部的少、受到肯定得到奖励获得成功体验的少。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加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家庭安全教育就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知名学校,教师们一直秉承学校一贯的优良作风:踏踏实实、严谨勤奋.令学校管理层困惑的是,如何使这种文化在传承发展的同时融入时代的元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基于学校原有的文化特点,学校明确提出了"使每一天都有意义"的办学理念.根据这一办学理念,又提出了"知识对接心灵"的课堂文化理念和"居敬守静"的教师文化.为了保障这些学校文化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的隐喻是文化、是精神,制度的作用就是促进教师文化新特质——科学、民主、秩序、自由的创生.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制度主张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制度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是文化单位,为什么还要提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这些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日前在沈阳市参加"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的辽宁省及山东省、天津市的300余位中小学校长如拨云见日一般。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与教学     
人们常常将教育与教学加以严格区分。可是,它们究竟有多大区别呢? 教育局、教育部里的那些人做的是什么工作?教育,他们大概不能算是在做教学。省里教科所(院)的人在做什么?教学研究,不好直接叫做教学,只能叫研究,也是属教育的。可见,教育之中有教学以外的事项。 如果只限在学校范围,有称之为教育而不是教学的事项吗?有的话,有多少? 有一个广义的课程概念:学校里学生可习得之文化。特别,其中包含了隐性文化,那就是隐性课程。学校文化建设十分丰富且珍贵的内容即隐性课程建设,这种建设又叫隐性教学。它存在于方方面面。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改革背景下,亟需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针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存在的以物质文化建设替代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有文无根""有文无魂""有文无体""有体无型""有文无化"等问题,要通过准确的办学定位以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凝聚集体智慧以形成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集体合力;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形成结构优化、和谐统一的学校文化;建设专家库,加大专家的引领力度;建设学校信息资源库,积淀学校文化;坚持科学评估,引领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曲孝玲 《辽宁教育》2014,(12):37-38
正什么是学校文化?最近,我阅读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一书,参加了几次校际交流,从而使我有机会从不同视角审视着"学校文化",从而使我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回想起来,我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大约经历了几个阶段。认识的肤浅阶段——盲从在各级教育局的大力倡导下,各校的文化建设犹如一条缤纷之路。但对于我来说,我更为熟悉、谈论更多的是"校园文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我一直都很盲从。我印象中的学校文化(原有意识中的校园文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