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的人士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一定要有好新闻意识。此话千真万确。好新闻意识是好新闻作品的源泉,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好新闻意识呢?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做新闻工作的人脑子中必须有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2.
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物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以,做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好新闻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新闻实践中不失方向,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作品走向新的高度。 新闻作品的成败与新闻意识息息相关。新闻工作者面对众多的新闻事实首先就是对其价值大小的判断,然后就是选择、取舍、加工,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脑子中的新闻意识作指导。对新闻事实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小,表现出新闻工作者好新闻意识的强弱。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3.
增强好新闻意识,多创好新闻作品,这是广大读者的殷切希望,也是新闻工作人员为提高宣传报道水平所应肩负的责任。好新闻作品,主题、内容、写作俱佳或在其中的某一方面有突出的创新,这样的作品,引人看,也耐人看,看后能够受到启示,受到鼓舞,受到教育。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出现过这样一些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尽管有些作品所报道的事实或事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们在当时所起过的巨大鼓舞、推动和指导作用,以及精彩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方法,至今仍然使人们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4.
想 ,不是凭空想象 ,更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先杜撰一个什么好的新闻点子 ,然后去“发现”新闻事实或拼凑编造需要的材料。想 ,是从新闻事实本身出发 ,多动脑 ,勤思考 ,而且这一思维活动贯穿于新闻作品创作的全过程。我做新闻的时间不长 ,没有什么新闻天才 ,相反还有点鲁钝。我固执地认为 ,要写出有新意、有深度、有影响的新闻作品 ,就要多费点神多死点脑细胞。也许是天道不负苦心人 ,我采取这种笨办法竟然有所收获 ,有几件作品还获好新闻奖。我认为 ,从刚获得新闻线索开始 ,就必须开动大脑。别人提供的新闻线索有没有价值 ,有多大的价值 ,在采…  相似文献   

5.
陈伟 《新闻三昧》2007,(12):28-29
笔者做新闻的时间不长,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个人认为,写新闻,尤其是要写出有一定新意、有一定深度和影响力的好新闻,不认真地去想,不多费点心思去认真琢磨是不行的。当然,想,不是凭空想象。想,是从新闻事实本身出发,依靠平时的各种积累,多动脑,勤思考,并把这一思维活动贯穿于新闻作品创作的全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工作中大家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好新闻的标准不好确定,主要是因为新闻作品属于应用新闻学范畴,是用主观思维反映客观事实的物化形式。笔者很认同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用一句话说,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  相似文献   

7.
全国好新闻评选已进行了九届。从这次评选活动来看,不论是获奖作品或落选作品,都有个强化好新闻意识的问题。那么,如阿才能采写出好新闻作品呢?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有三条: 一要抓题材。抓不到重大题材,就写不出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好新闻作品。有人曾经反对这种看法,说这是“题材决定论。”对文学创作来说,也许“题材决定论”是错的;但对新闻来说,则必须坚持这一条,因为新闻是客观事实新近变动的反映,没有重大题材,则写不出有份量的报道。这一条虽已被大  相似文献   

8.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9.
田永杰 《青年记者》2007,(20):62-63
角度,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由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事实的第一性、客观性决定着新闻存在的基础,它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报道也只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活的写真,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当说,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传播者们所熟知的最起码的原则,并没有多少艰涩的成分在其中,作为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工作中大家常常有这样的疑问。好新闻的标准不好确定,主要是因为新闻作品属于应用新闻学范畴,是用主观思维反映客观事实的物化形式。笔者很认同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眼中的好新闻标准: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用一句话说,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品是对新闻事实在把握全局真实前提下突出重点的"片面"深刻.本文力图从生产型文本的角度理解"片面"的深刻含义,并努力从文艺美学的视野探究"片面"报道的新闻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14.
湖北科技报是一张办了近20年的专业报。它不仅创下过每期发行量60万份的辉煌纪录,而且近七八年来连年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较好成绩。 那么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我们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新闻报道中的“精品意识”这一作用不可小看。 新闻精品意识是贯穿于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访、写作、编辑、出版全过程的一种力求创造上乘之作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动的思维活动是产生优秀新闻作品的必备的心理素质。事实表明,新闻精品已成为各家报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本报整体水平的同时,经常倡导树立新闻精品意识,争创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在今天这恐怕还不能说是个荒诞的问题。我国新闻事业虽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程,且不说源远流长的报业,仅以三大媒介中最年轻的电视业而言,也已跨过了有些曲折与坎坷的不惑之年。到了这个关口也该成熟老到兴旺发达了,电视业的实际情形也正显出了一派仪态万千、蓬蓬勃勃的气象。但即便如此,什么样的新闻是好新闻的问题依旧存在,它原本就无法寻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因为如时花鲜草一般的新闻总是掩隐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由于各自居处的时空环境的差异,其外观与内蕴自然不尽一致。也就是说如何去发现、采…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唯物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这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就是独立于记者意识之外的,不以记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事实。还有人认为,新闻策划活动的客体是新闻报道活动,它是根据新闻价值,对活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创造性的谋划。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它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是一种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待我们鉴赏了普利策新闻奖一些叩人心弦.读罢不忍放弃.咀嚼再三仍有嚼头的新闻作品之后.掩卷深思.原来,好新闻的精准、敏感、独到的特质是可以揣摩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新闻摄影人员,怎样在竞争中取胜?笔者认为,必须强化三种意识,即强化新闻意识、主题意识、审美意识。 强化新闻意识是新闻摄影之基 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品种,一种体裁,它与“两翼齐飞”中的另一翼文字新闻一样,同属新闻,都姓“新”,都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强化新闻意识是对新闻摄影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 新闻不是简单的“照相”,不是机械的“录像”,而是根据新闻的基本要求生产新闻作品。首先,它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不是夏天穿着棉衣干活,也不是…  相似文献   

20.
确立受众意识: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确立受众意识是一个须臾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所提供的无数事实足以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一、牢固树立受众意识是新闻传媒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表现。 每一部新闻作品都存在着价值实现的问题。新闻作品的价值(并非新闻的价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新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一篇稿子经过采、写、编、发等一系列环节,进入了新闻传播的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