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从新发掘出来的史料论证,宋代新化奉家峒的奉姓"蛮猺",是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和隆回县虎形山奉姓花瑶的族源.现今新化县奉家山奉姓家族的本来族属应为瑶族.瑶族在梅山文化的多元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期发表一组有关梅山文化的文章。梅山为山名,在湖南新化县与安化县之间,有上梅山,下梅山之称。梅山神在古书中屡见。《西游记》中说其神是二郎神的兄弟,称为“梅山七圣”,曾协助二郎神捉拿孙悟空。有关梅山神的神话传说在邵阳地区流传颇广。实则为古代猎户的神化,值得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蔚 《现代语文》2013,(1):39-41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山歌是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新化山歌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了当地风土人情。山歌的语言别具特色。本文从方言词汇来分析新化方言:分析特色的副词和代词,以及形容词和称谓词的构词形式。  相似文献   

5.
兰星星 《考试周刊》2009,(38):145-145
新化梅山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乡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历史久远,并很好地保留了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更兼具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较强的历史文化功能。它以朴实、简捷、实用著称,是中华武术典藏中的奇瑰异宝。如今新化梅山武术传人多为国家一级拳师,新化县因此也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而梅山武术也成为新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6.
梅山歌谣是梅山文化的一枝奇葩,是湖南娄底新化和益阳安化县一带的一种民歌体裁.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形成了多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论述了梅山歌谣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分析以及梅山歌谣的传统传承方式对教育的借鉴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梅山文化是长期以来在梅山地城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文化.北宋以前,该地区尚处于一种自然松散的社会形态下,但由于社会政治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梅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北宋在梅山建制以后.梅山文化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随着民族交往与融合的加强,开始被汉族文化所接受和尊重.梅山文化在诸如民风、歌谣、方言、饮食、节日活动、宗教信仰等方面形成并保留了其地方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历史传承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上。提出梅山武术文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梅山武术的文化渊源,历史传承行调查分析,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传统武术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方式;梅山武术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现代形态三种文化形态,梅山武术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健身娱乐、文化教育和经济功能上。提出梅山武术文化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梅山文化圈,把握其民族体育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0.
梅山地域内的土话颇具特色。考证探索梅山土话词语,对梅山文化以及汉语方言等领域的研究有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