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试验研究,探讨单位体积用水量、水灰比、砂率、粉煤灰掺量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废弃建筑物材料的资源化,并确定合理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值,对实验室堆放2~3年丢弃的砼试块进行破碎、筛分、冲洗等处理方式,制成粒径为5 mm~31.5 mm的再生粗骨料.考虑了水灰比为0.43、0.49和0.55三个水平,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五个水平,分别为0、30%、50%、70%和100%,共15组试验,每组为3个试样,试样的尺寸为(150×150×150)mm.对45个试样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砼破坏也为典型的中心抗压破坏,这与普通砼的破坏相类似.同时,根据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不同水灰比,得到了经验系数值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变化曲线,此研究成果为后续再生砼强度试验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多年工程实践和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步骤。并根据《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38:92)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6-96),考虑钢纤维掺入混凝土基体后,其拌合物的性质及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其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有关参数的职值也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供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适用于重交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在综合考虑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性能的基础上,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法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并系统地研究了水灰比、粉煤灰替代率、砂率3个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根据所构建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Y 1)、28 d弯拉强度(Y 2)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再生混凝土(RC)的配合比进行分析,探讨水胶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超细粉煤灰 (UFA)掺量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并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再生骨料掺量90%,可配制出和易性优良,3d抗折强度大于3.0 MPa,28 d抗折强度大于5.0 MPa的再生混凝土, 均能满足重交通和特重交通开放交通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拉压比和折压比在后期均有提高,韧性改善,同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再生混凝土强度与胶水比、再生骨料掺量以及UFA掺量的经验公式,相关性高,为再生混凝土的配制技术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归纳现有泵送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析与设计,并采用VB6.0程序开发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7.
C50混凝土广泛运用于桥梁的上部结构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往往引起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收缩裂缝等问题发生.某立交桥连续梁所需C50混凝土要求非常高,根据大量的试验以及成功的生产经验,阐述了C50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以及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8.
路面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它既有高强耐久、养护费用少等优点,也有设计、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不足。路面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集料(砂)、粗集料(石)、水和外掺剂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其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组成材料的技术品质,而且取决于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整个施工过程的操作是否规范有序,其中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即确定每1m3混凝土中上述各组分的用量比例,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9.
砂浆填充理论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砂浆填充理论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理论的分析,应用计算机实现对传统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提出了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简便、易行,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材料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从混凝土组成成分这一角度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及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提出建议,并利用混凝土防裂温控公式进行说明,列举了实验数据及有关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对高强混凝土柱和普通混凝土板之间节点混凝土有效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综述分析,并结合大量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比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房屋建筑结构形式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最为普遍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建筑手段,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房屋建筑质量,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防辐射的屏蔽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现就针对上述两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术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混凝土施工缺陷的识别,从原材料因素、混凝土施工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以便于从业人员参考,从而更好的提高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结构混凝土的劣化常常导致结构过早地进行维修或拆除,甚至发生严重事故.有些基层结构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中往往仅考虑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变形程度,而对混凝土随时间和环境变化产生性能劣化的认识不清,重视不够.从混凝土自身形成过程、混凝土状态特点与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方面,定性分析了其内部损伤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影响机理,并结合多年在污水处理工程上的设计经验及有关规范要求,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及使用维护方面提出一些控制措施,以利于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寿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圻 《当代电大》2003,(2):50-51
1 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 (1)掌握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掌握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概念、符号、作用及尺寸效应的影响。掌握轴心抗压强度的概念、符号,在不同的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取不同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圻 《当代电大》2002,(2):57-58
1 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1)掌握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掌握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概念、符号、作用及尺寸效应的影响。掌握轴心抗压强度的概念、符号 ,在不同的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取不同值的原因。(2 )理解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并能说明为什么横向变形约束和加荷速度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理解约束混凝土的意义。(3)掌握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以及混凝土强度、横向钢筋的约束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掌握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弹性系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了解有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外在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对于裂缝的调查、分析与处理方法的一般工作流程的介绍,建议国内混凝土工程界尽早制定有关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