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风小传     
外貌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气中的一个巨大旋涡。平着看象流水中的水涡儿,直着看很象陆地上的旋风,但是台风要大得多。大台风水平范围有一千多公里,高达十儿公里;小台风水平范围也有几百公里,高度几公里。下面的图是台风云状的一张象片,是乘飞机从一万八千米的高空向下拍摄的。请看,它是一个多么清楚的旋涡啊!还可以看到,在云的旋涡的中心有小块晴空出现。这是台风特有的现象,气象学者称它作“台风眼”。  相似文献   

2.
台风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它发源于热带海洋洋面上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漩涡。台风在行进中边旋转边移动,人们形象地称它为大气中的陀螺,根据台风发源地不同,给它取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印度群岛一带的叫“飓  相似文献   

3.
2005年,台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新奥尔良港口,许多树木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被夷为平地,尤其是它在海面掀起的风暴潮冲破了新奥尔良的防护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家为了降低台风的威力,简直是费尽心思。现在,科学家竟然建议:用灰尘来驯服台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乐东气田为中心,取300公里圆形区域为半径,统计1949~2013年影响乐东气田台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统计表明4~11月份均有台风影响该海区,7~10月份出现比较多,影响该海区的台风中60%生成南海,40%生成西北太平洋,生成南海的台风比生成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移动路径规律性差,它对乐东气田的防台抗台和科学安排作业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你听说过吗?青藏高原上的雪竟然和我国东南部沿海的台风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在分析对比了1976-1998年青藏高原上雪的卫星数据及西北太平洋上台风记录后发现,在西北太平洋上每年平均产生17次的台风,但是,在青藏高原降雪严重的年份,台风的数量就下降到9次。相反,当青藏高原的冬天很温和时,来年的台风就会高达24次。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科学家认为,在下雪很多时,青藏高原就冷却了它上面的空气,并且影响到了地球上空的大气环流,在来年减弱了西太平洋的亚热带高压系统。这样,届时到达东亚地区的高压气流可能就会减弱,我国东南部沿海遭受台风袭击…  相似文献   

6.
地球地理     
《科学中国人》2023,(1):14-15
<正>海流显示全球弱台风显著增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王桂华课题组提出用海表面漂流浮标观测的高精度海洋混合层流速来估算台风强度。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破坏力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即使是弱台风,其威力也不容忽视。最近30年全球弱台风显著增强这一发现,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台风增强的理论,将有助于提高对未来台风强度变化的预估。  相似文献   

7.
正台风脾气真怪,要么不来,要么一个接一个地携暴风骤雨而来。继超强台风"尤特"、"天兔"、"菲特"后,又一台风"怪兽"——第30号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咆哮,然后迅速"跑"到我国海南、广西等地发威,破坏力巨大。它最高时速为379千米,风力达到17级以上,日降雨量突破500毫升,还造成多人死亡、多艘货轮抛锚……台风"怪兽"们虽然气势汹汹、威力十足,而且越来越疯狂,但是一点也不神秘哦。  相似文献   

8.
飓风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往往造成数百人死亡,偶尔成千上万的人。许多气象学家都认为,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出现全球变暖(大约半摄氏度),而且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全球变暖与台风有很强的相关性。~([1])用数学方法预测未来台风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1949-2015年全球平均气温和1949-2015年为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低气压来探讨全球变暖与台风强度的相关性,考虑到多种气象现象与气象要素之间的滞后性,台风资料滞后一年。~([2])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考虑到中国台风强度不适用,选用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值代表台风强度。台风频率也是台风强度的重要参数,因为台风是海陆空协调和能量释放的过程。数据采用MATALB软件处理,获得年度台风频率和台风最强中心最低气压。SPSS软件用于分析数据,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和滞后性。其次,考虑到全球平均气温,台风最低气压和台风频率是时间序列过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ARIMA模型。对于未来的变化,由于数据量小,灰色系统被用来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气温将持续上升,台风强度将下降。最后,由于大部分研究台风是用数值模式计算的,所以没有很有效的简单公式,采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磊 《百科知识》2009,(19):13-15
台风是在热带海洋上生成的、严重影响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热带海洋上,平均每年生成近百个台风。在全球不同海区生成的台风名称不一,如发生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台风被称为飓风,本文为叙述方便,对台风不同的名称不再作具体区分,一律以台风指代。  相似文献   

10.
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台风年鉴资料,在2000~2007年期间登陆我国的台风中选取了18个台风为例,对这18个台风温度距平垂直剖面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垂直结构上.台风登陆前台风暖心结构图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规则,且圆滑;当台风登陆后暖心结构发生变化,图形呈不规则、扁平.台风登陆前后暖心面积指数大部分都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李云泉  李海军  董旭 《科技通报》2009,25(4):407-411
在台风预报中,使用相似路径是常用且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但路径相似的台风由于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最终导致风雨影响差异很大.2007年13号超强台风"韦帕"和2005年15号强台风"卡努"从生成时间和移动路径上都非常的相似,但因大气环流结构有所不同,造成的风雨影响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比这两次台风过程的移动路径、大气环流背景以及物理量场找出同一季节,在洋面上生成的台风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结构,造成风雨影响不同的原因.物理量压能和湿焓两者综合应用,对暴雨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强湿焓平流与未来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今后台风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台风暴雨是台风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种重要降水类型。研究中国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首要的意义在于防灾减灾,另外对辨别和把握我国气候变化的态势也有重要价值。2009年8月11日因台风莫拉克带来了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给商水县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莫拉克影响前期的物象特征,与其有关的几个因素及其利与弊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泾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多为丘陵地带,但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干扰,近10年对泾县有较大的影响的台风主要"2009年8号台风莫拉克"、"2012年11号强热带风暴"海葵"、"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笔者通过对比发现,这三个台风登陆时间均为8月份,登陆地点在浙江省、福建省和上海,地点虽然不同,但是路径相同,即为:西北移路径(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莫拉克"持续时间长(从生成到停止编号,共9天),在移动过程中与"天鹅"和东侧热带低压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导致移向多次发生转折。这次台风外圈沿我县边缘经过后入海,给我县造成了一定的灾情,统计如下:受灾人口:5.1万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海葵"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后一路向西北方向移动,于8日04点左右进入安徽东南部,登陆时,第9号台风"苏拉"与第10号台风"达维"尚未完全结束,我县直接受其影响,所以"海葵"的破坏程度更大。24小时日最大雨量为245.1毫米,为我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极值(1965年8月20日246.5毫米)。300毫米以上的站点有:乌溪363毫米、厚岸342毫米、苏红306毫米。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达21万人,各类经济损失达4.52亿元。"温比亚"由于登陆地较北一些,对我县的危害较小,但"温比亚"是2018年继"安比""云雀"后直接登陆上海的第三个台风,它的跨度范围大,影响的范围广,对北部地区造成的危害大,所以社会影响力较大,人们的记忆力深刻。  相似文献   

14.
云海多姿     
王奉安 《百科知识》2009,(21):17-19
如果你乘坐飞机的话,就能有机会看到波涛起伏的万里云海,它覆盖在大地之上,真的好像起伏的海浪一样。气象卫星拍摄的近千千米的台风云系图片中,云墙则像水流急速汇向中心的江河里的涡旋一般,那涡旋中心便是“台风眼”,四周云带沿逆时针方向汇向台风中心。  相似文献   

15.
台风的命名     
<正>台风的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成员贡献10个名字,总共构成了一个有140个名字的列表。大约每6年轮回一次每年生活在西太平洋海域的人们大约要经历27个左右台风。然而,最近十几年台风的次数有所减少。因此,140个台风的名字几乎是每6年轮回一次。命名规则一般是根据各个国家有名的花、鸟、动物一些神话传说等等。名字不能太长,不能超过9个字母,  相似文献   

16.
不让台风再肆虐──谈热对流电站的建立及其应用前景郭子豪台风年年袭击人类,沙漠渐渐侵吞绿洲,能源日益缺乏,是人类面临的几大难题。台风是因为自然界的热对流与地转偏向力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热对流是主因,是动力源。只要我们能够征服它,那就征服了台风。虽然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1953-2007年登陆或对浙江省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历史案例数据,考虑影响台风灾害损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台风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素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在2006年和2007年影响浙江省的2个台风的实际预测中,主成分RBF预测能够减少台风灾害损失的误差。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台风灾害损失预测,有效地提高预测台风灾害损失值的可靠性,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3,(21):58-58
从2013年11月4日中午至9日晚间,国际空间站和美国宇航局的热带测雨任务卫星(TRMM)、水文气象卫星(Aqua)记录下了热带超强台风“海燕”的形成过程。它于11月4日中午在北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附近生成,一路向西北移动,  相似文献   

19.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具有强烈上升运动、风力大于6级的低压系统。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统一规定,凡是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称为台风。就是说,台风是破坏力最大的热带气旋,它在大西洋和澳大利亚称为飓风。有人估算,一个中等强度的台风所释放的能量为10~(19)焦耳,相当于上百  相似文献   

20.
影响浙江内陆台风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湖州历年(1956-2005年)台风过程的统计,分析了台风活动的年际变化与月际变化规律、台风影响湖州的风雨分布及其成因等。得到影响浙江内陆台风系统的风雨形成机制与影响沿海地区的有显著差异,冷空气的作用尤为重要;台风风雨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显著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