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儒家仁爱思想对国人的行为和思想都起着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只有理解了仁爱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中的不和谐因素,提出利用儒家仁爱思想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毛然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07-108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代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价值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诸多积极因素,也不乏消极成分,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本文探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现实意义,认为"仁"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人的内心修养目标。指出当代大学生应批判的继承儒家仁爱思想,把"爱人"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爱家"与集体主义精神、"爱自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领悟儒家文化的真谛,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破灭、社会批判和自我人性发现三个阶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儒家伦理自觉的意义,从对"儒术"的质疑而重新回到儒家仁政理想之上。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恻隐"的善的情感,并始终保持着仁爱理想和博大情怀。同时,他又以诗人的方式不断反身自省,探寻人性的本质。从杜甫的思想界限看,他最终无法逃脱中国专制社会传统政治格局和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思想格局的限制。杜甫的思想遗产尽管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道德自觉、社会批判、人性关怀等内容,但在整体上或许正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权威平民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杜甫本人在思想陷入困惑时,他也曾尝试用中国传统的道家非道德思想和外来宗教佛教的观念来反思儒家道德思想,但不可能有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理想人格视角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校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道德意识淡漠、群体意识薄弱、诚信意识缺失、自强意识淡化。应该从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涵着手,在肯定儒家的仁爱精神、社会群体意识、诚信原则及奋发精神的同时,着重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大学生应具有仁礼并重的道德情操,具有仁爱忠恕、重义轻利的处世态度,具有正心诚意的诚信品质,以及具有固节尚志、自强不息的弘毅品格。  相似文献   

6.
儒家经典对"仁"的记录和阐释,构成了孔子"仁"教育思想。道德标准的达成,是孔子"仁"思想的重要内容。今天,将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仍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新时代,加强教师仁爱之心养成意识,适当增加中小学教材中关于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的内容,协调教法与时俱进和继承传统的平衡,是实现孔子"仁"思想融入德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念里,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理、智"中居于首位,是孔子提倡的品德之核心。然而,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仁爱思想存在于所有道德宗教之中,是道德宗教的共性,是宗教和世俗生活的切合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是颗璀璨的明星。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所在。该文从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由此论述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的基本道德准则。儒学的“仁爱”思想不但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助于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摆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塑造不能忽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尤其是儒家伦理的积极参与,如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原则、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疏解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弊病,以及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领导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文化传承性。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主张为政者的修身、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礼的规范化制度等是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今天,研究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理论体系,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学,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我国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有着深邃的理论内涵和积极的时代价值。在调节个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方面有着深刻的论述。本文旨在将传统的儒家"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结合起来,探讨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思婉 《文教资料》2011,(13):108-110
仁爱之心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急功近利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道德情感出现种种缺陷。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情感,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忠恕"思想作为儒家仁爱思想的核心,是儒家做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将其纳入第一课堂的体系学习、用其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以其构建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将"忠恕"思想融入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核心道德价值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根本的伦理指导原则,道德教育选择何种价值作为核心道德价值受社会条件制约。仁爱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范畴,自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以来,仁爱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表现于道德教育培养目标、道德教育内容诸方面。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选择与人际交往结构相一致,仁爱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与农业文明下的人际交往结构和集权政治统治的需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修养和道德,这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视域中的儒家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在现代视域中考察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应当将其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以正义为前提,将涵养仁爱之心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维度;以文化涵养德性,重视引导主体的道德自觉、自省、自律;提供相对道德的小环境,或者帮助学生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建构道德共同体,从而造就自愿、自觉的兼具正义与仁爱之心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儒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的发掘,紧扣儒家的仁爱精神,论述当代大学生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主题做出了具体化解读.  相似文献   

19.
孔子对其以前的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自觉的反省,提出了以"仁爱"为原则的伦理思想,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系统.孟轲与荀卿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开辟价值之源,挺立道德主体,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尤其是对个体注重道德人格的养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具有华夏文明特色的仁爱,是从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情感所导出的道德规范,它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价值,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基本价值观。90后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主人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以情育情,注重提升高校教育者的仁爱素养;培育仁爱文化,营造校园仁爱氛围;以校园网站为依托,占领仁爱网络教育阵地;以志愿形式的社会实践为平台,引导90后大学生体会仁爱品质,从而使他们以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保持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自觉承担起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的责任,不断开拓90后大学生德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