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村成人教育投入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根本保证,目前,有关农村成人教育的研究较多,但从公共品供给视角的研究很少.因金融危机造成的农民工返乡潮使得成教公共品需求大大增加,而当前农村成教公共品供给短缺,原因在于供给机制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政府供给主体不完善及缺乏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为此必须创新农村成教供给机制,完善政府供给主体,充分发挥非政府供给途径的生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存在着主次错位、职责模糊、层次不清、统筹不力和供给缺位等问题,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各主体的合作。中央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是当前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最根本的问题。从表象上看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品提供的转移支付规模过小;地方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品上缺乏动力;实际提供的农村公共品结构不合理,本质上都源于相关制度即政府官员行为诱导机制、农村居民对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提供制度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农村公共品提供机制在运行中扭曲,并进一步引致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产品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短缺原因,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以及公共品供给管理监督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公共品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供给来源、供给监督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者对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研究较多,但从文化体育公共产品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很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先富农村对文体公共品需求不断增加,而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需优先保证生存需要的公共产品,做为发展需要的文体公共产品要由非政府供给方式来承担,非政府供给途径主要有:俱乐部供给,自愿供给、私人供给、政府与私人联合供给等.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科层化下的政府供给方式存在着诸如供给财政短缺、供给机制不科学、供给质量不高等多种弊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树立科学的供给原则,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明确各相关主体职责,拓宽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渠道,完善供给监督机制等多种手段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政府性权力在农民生产生活公共服务领域迅速退缩,过于倚赖农民合作和市场力量的公共品供给路线存在极大的风险。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农民合作解体、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严重影响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其根源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还不协调。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及其求解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是影响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以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问题上。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症结.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是由旧公共财政资源短缺、供给主体单一、农民偏好非理性等原因形成的.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目前的资金供给机制、产品供给机制和全方位的供给主体结构等措施,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从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推行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正常供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税费改革使可持续财政运转困难,大大降低了其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乡镇机构改革的滞后使公共产品供给困难;“一事一议“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不合理.应从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制度、融资渠道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入手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缺乏资金自我筹措机制,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为突破困境,必须重建由各级政府和私人部门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服务作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基础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其供给的质量和数量,而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则是提供优质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然而,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中心的供给机制使政府既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根源,同时也成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关键因素.政府提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从根本上影响着农村公共服务的绩效,具体表现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与总量不足、公共服务供给不公以及供给结构失衡等方面.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呈现出的供给主体越位、错位,渠道单一及非均衡化等现象,必须要选择良好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从而在基础保障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13.
从基本公共品类型与供给方式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类型复杂多样、合作机制呈现多元主导格局;从筹资来源渠道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资金来源渠道由传统单一型向多元筹资方式转变;从决策机制来看,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由传统威权型逐步向协商治理模式转向;从合作能力的影响因素来看,影响农村社区基本公共品合作供给能力的基本因素有利益关联度、集体经济实力、村委会权威水平、村民参与水平以及相关宏观政策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视野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突出表现为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机制,健全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5.
美好乡村建设是涉及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部署,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则是建设美好新农村的首要内容.安徽省作为农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对安徽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研究可以视为改革前的第一步.本文力图站在美好乡村建设的高度,运用DEA分析方法,分析安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良好,部分地区的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存在着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需加大财政供给规模,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弱势产业。其对公共品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农村公共品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短缺,特别是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力锐减,农村公共品面临进一步短缺的困境。这样,强化乡镇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能成为后税费时代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巩固乡镇政府合法性基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证性研究发现,榕江县农村成人素质低下主要源于其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着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有限、成教功能单一、培训内容陈旧、成教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与困难。认为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成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成人教育运行机制,加大成教投入,加强扫盲工作,更新农业技术培训,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文化和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供给问题研究——以福建省40个行政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公共物品理论,以福建省40个行政村为例,通过入户调查资料及数据对农村教育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农村教育供给陷入短缺困境的结论.要摆脱困境,需明确政府的公共职责范围,实现农村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一方面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有“过剩”的现象存在。其原因主要有: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合理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等。因此,必须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改革和完善保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制度;发展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开发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完善供给决策机制和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攻坚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并对安徽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以其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