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少儿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主要的自办节目形式出现在少儿频道: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杭州电视台的《老豇豆新闻联播》、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少儿电视新闻逐步成为少儿频道的一个标志性栏目。那么, 少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和资讯,又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些成为少儿电视频道健康发展所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少儿电视新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两年来劲吹全国的少儿频道开播旋风,少儿新闻作为一种主要的节目形态出现在电视荧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杭州电视台的《老豇豆有话说》、宁波电视台的《一千零一夜》、南方电视台的《南方小记者》、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南京电视台的《南京少儿新闻联播》等等。到底少儿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和资讯,少儿电视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有何不同之处,如何吸引少儿的收视兴趣等等问题,都有待专家和少儿电视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08,(8):103-104
所谓“少儿新闻”,就是以“少儿”(4~14岁)为特殊受众的新闻。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自办节目出现在一些少儿频道中,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杭州电视台的《老豇豆新闻联播》、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少儿电视新闻逐渐成为少儿频道一个标志性栏目。在受众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是媒体应牢牢抓住的一个受众群。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儿新闻节目传播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08,(12):103-104
所谓"少儿新闻",就是以"少儿"(4~14岁)为特殊受众的新闻.它作为一种主要的自办节目出现在一些少儿频道中,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袋袋裤>、浙江电视台的<小智情报站>、杭州电视台的<老豇豆新闻联播>、武汉电视台的<武汉少儿新闻>……少儿电视新闻逐渐成为少儿频道一个标志性栏目.在受众市场日益细分的今天,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是媒体应牢牢抓住的一个受众群.  相似文献   

5.
1.说孩子的新闻。少儿新闻类节目的接收对象是4-14岁的少儿。这个阶段的少儿喜欢新鲜、有趣、可爱的事物。从目前的一些少儿频道的少儿新闻节目看.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如果少儿电视新闻所播的内容和学校的教育是一回事,小观众们就会产生收视疲劳,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6.
1.说孩子的新闻。少儿新闻类节目的接收对象是4-14岁的少儿。这个阶段的少儿喜欢新鲜、有趣、可爱的事物。从目前的一些少儿频道的少儿新闻节目看.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如果少儿电视新闻所播的内容和学校的教育是一回事,小观众们就会产生收视疲劳,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7.
少儿电视新闻节目的出现是少儿受众需求和儿童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少儿电视新闻节目还处在起步阶段,制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少儿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以"少儿为本",坚持一切从少儿的角度出发,"说孩子的新闻、让孩子说新闻、为孩子说新闻",让孩子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施婕 《视听界》2014,(2):112-112
优漫卡通卫视(原江苏少儿频道)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自办新闻栏目《好朋友》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服务性为一体,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口味,做孩子的新闻。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背景下,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向观众提供与他们年龄段相适应、与他们成长相关联的新闻资讯,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和胸怀,增强孩子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让少儿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不断增强对新事物的敏锐性。《好朋友》栏目以健康、引导、益智、欢乐为宗旨,强调记者“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立场和观点,办孩子“够得着”的节目。  相似文献   

9.
谭伟桐 《青年记者》2016,(17):55-56
电视方言新闻节目现状 自1994年重庆电视台方言新闻节目《雾都夜话》播出以来,许多地面频道推出具有本方言区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尽管有《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 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一批电视方言新闻节目仍凭借较高的收视率坚守荧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拉呱》、绍兴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师爷说新闻》、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的《施斌聊斋》.  相似文献   

10.
SMG电视新闻资源整合后,原来的上视新闻综合频道、东视新闻娱乐频道和东方卫视新闻这一摊都归到了电视新闻中心旗下。在记者看来,就上海本地新闻而言,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对于三个编播部(以前的三个播出频道)而言,集团仍然对他们有收视率的压力,三个编播部收视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年底的考评和奖金。对于这三个编播部,集团是这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民生新闻诞生于以社会新闻为主导的都市报和晚报中。2002年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被认为是城市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首创,尤其是电视民生新闻,因为人们茶余饭后看电视的时间增多.而百姓最关心和自身密切相关的新闻。民生新闻寻求到了舆论监督和政府职能和谐的沟通渠道,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2.
顾鲲 《新闻前哨》2009,(8):58-58
2008年10月.武汉新闻综合频道推出新闻直播节目《整点播报》。这是继《武汉新闻》、《百姓连线》之后,武汉电视新闻推出的又一档以新闻直播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资讯节目。该节目正式开播后,武汉电视台每天的新闻直播节目增加到190分钟,形成了全国城市电视台直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电视新闻链。相对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而言。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图像、声音、字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是个新概念。目前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对“民生新闻”所下定义为:“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是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同的定义。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此后,在中国电视新闻圈中掀起了一股“民生潮”。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新闻战线》上有关电视深度报道的几篇文章,收益匪浅。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由衷地感谢贵刊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容易的,这里,我只谈两点。 (一)图像不等于浮浅海外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浮光掠影,是小报作风。我们有的同志也认为:“深度报道乃是一种能够发挥报纸之长,而克电视之短的新闻信息组合,是‘只有报纸才能充分利用的报道方式’”(见《新闻战线》1988年第8期)。在这里,电视新闻被排斥在“充分利用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介之外。为什么报纸、广播没有受到如此“冷遇”呢?我认为,这与各  相似文献   

15.
自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推出以来,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这类节目一改高高在上的时政、会议、领导活动等传统电视新闻报道程式化积弊,镜头朝下,贴近百姓生活,抒发人文关怀,深受观众喜爱,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也获取了良好的广告经营效益。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在全国兴起。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以其短、平、快的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刻板生硬、宣传味极浓的窠臼,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但电视民生新闻对民生的关切,只是简单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人们兴趣的层面,这使得电视民生新闻肤浅而趋于浅表化,对电视民生新闻的长久发展极其不利。本文以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为例,从电视民生新闻浅表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陈志远 《新闻前哨》2004,(11):49-50
2003年2月19日的《武汉晚报》有两条独家重磅新闻,其一是一版头条 A17版“非常新闻”的《500万巨奖击溃亲情》;另一是一版标题导读、A7版“深度报道”发了一整版的《溺爱再酿悲剧——亲生儿子举刀砍向母亲》。这两条重磅新闻足以撑起当日武汉晚报的零售市场,全国各大网站竞相转载。上海电视台在网上看了这两条新闻后,次日就乘飞机赶到了武汉,找到武汉晚报要以电视的形式重新演绎前一新闻。哪个办报的人看了这两条新闻不眼馋?  相似文献   

18.
少儿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儿电视新闻是各少儿频道重要的自办节目之一,在少儿频道发展的两年多时间里,它始终以一个不成熟的电视节目形态存在。本文在考查了我国少儿频道的新闻节目现状后,分析了它在创作理念、趣味性、参与程度、新闻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充分考虑少儿受众特殊性的基础上,探索了少儿电视新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每日新闻》是齐鲁台目前惟一的一档新闻栏目,也是齐鲁台的一面旗帜。5年半来,《每日新闻》通过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观众中也有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按新闻规律办《每日新闻》。按新闻规律办新闻,说起来不新鲜。但人们注意看电视新闻就会发现,不按新闻规律办新闻的情况还是很多的。在新闻栏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合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标志着我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兴起。此后,全国各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蜂拥而起。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在节目的水平和品位上良莠不齐。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