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通过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管理等资源,搭建了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的平台,加速了我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步伐。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难点。如果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会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加深,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执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3+2"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充分加强开展中外合作,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促进"3+2"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遵循高职院校教育的本质,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建设中外合作"3+2"新型的高职学生人才培养优秀平台,我们首先要提升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等,以便于为我国社会提供更多的新型人才。本文主要讲述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3+2"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并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3+2"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策,从而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得到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三种模式,无论何种模式,都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特色化,真正达到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愈来愈频繁,为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合作办学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诸多问题。本文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为例,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策略,探索办学形式及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在于中外合作办学开展的优劣。本研究回顾了天津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天津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当前天津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坚持顶层设计、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国外课程本土化等四个方面概括了创新办学模式的途径和提升天津高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已有10多年之久,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了合作办学的行列。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具体的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我国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趋势.在新趋势面前,中外合作办学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合理选择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和培训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先进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提高师资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国际化技术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全局性工作。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新生事物,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工作。本文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对加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风建设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加入了合作办学的行列.因此,有必要考察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过程,分析合作办学的优势,对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加以解读,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旭 《考试周刊》2013,(67):167-168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市场上的发展最为迅速。双语教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其教学质量的优劣事关合作办学的成败。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素质偏低及办学条件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双语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双语师资培训制度,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是提高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