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互动”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互动”中升华。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实现阅读对话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实现学生和文本对话的"中介"。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的方式,"评读"这种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5.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关注高效课堂的今天,阅读教学如何让学生有所感悟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心灵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实质内涵,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本细读为学生提供畅游在语言海洋的机会,充分融入作者构造的语境中,提高学生品读语言和感悟深意能力,并在"咬文嚼字"中丰富认知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本文从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细品语言结构意蕴以及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策略,望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感悟文本就要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因此,要品读文字,理解情感,填补空白,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学生、文本三方整合的信息系统。所以,与之相应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必然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三维互动。在课堂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师生们共同探讨文本,不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成为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教学系统的三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构成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在“空白”点感悟这里所说的“空白”就是指文本提供的想象和感悟空间,是语言文字的画外之音、弦外之音。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和文本进行对话,和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如《狼牙山五壮山》中有这么一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靠近了,才命令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因素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心有所悟.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呢?  相似文献   

16.
"读"是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只有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教育评论》2007,(5):141-14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感,发展思维,体现工具性和人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通道,师生通过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借此展开对文本意义的追寻,在对文本原初的情感、思想的挖掘和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认知和情感内化,最终超越文本意义。由此可以看到,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石,是学生展开探究和感悟的依托。但在当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主体的感知,盲目探究文本之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同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相互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生成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以《繁星·春水》为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生成性的教学,使学生在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