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川西古典园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川西曾经活跃过许多对巴蜀地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自古蜀国以来,祭祀这些历史名人的祠庙历代屡有兴建,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罕见的名人祠庙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由川西历史名人祠庙衍化而成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人园林并立为中国的三大古典园林群落,显示着它独特的、突出的价值。川西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保留着一个魏晋唐宋明清的历史系列;川西古典园林还从侧面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历史变迁过程,蕴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化的丰富信息,显示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川西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化内涵,凸显着巴蜀人民的化心理和精神追求。川西古典园林还在“北雄南秀”的中国园林之外,别具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寻求伊甸园     
在当前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中,不少人仅从表面“理解”和“借鉴”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使得当下的园林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倾向。如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还有那种弃“己”媚“人”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的做法,如草坪雕塑热,等等。其结果是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建造了很多园林,最终却未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最近,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博士)一书,可谓当代中外园林艺术比较研究的第一专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与平行比较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联性发展,二者的关联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协调性和一体性两大特点。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结构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构建二者关联性发展的三维结构立方体,并系统从三个维度,逐层分析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间关联发展所具备的协调性和一体性特征,并指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不可分割,且在艺术创作中应体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园林美景以饱眼福,佳肴美馔以饱口福。人们到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设宴,把这两种享受结合起来,以增添无穷乐趣。这类饮食方式称为“野宴”或“游宴”。游宴比起室内宴会,饮馔可能会简朴一些,但却别有一种滋味,另有一番情趣。晋人郭璞有一首无题诗,叙说了春日的游宴,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野趣。诗云:“高台临迅流,四座列王孙,羽盖停云阴,翠郁掩玉樽。”晋代名士的竹林之游,还有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兰亭会,都属于这种游宴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已有19处,居于世界的前列,可称得上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大国。现将这19处世界遗产的名单和批准年月列后,以供参考。平遥古城--元代塑孔子像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冠云峰平造古城--市接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爬山亭廊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扇面凉亭丽江古城--法云阁丽江古城--古街民居水渠中国19处世界遗产名录@罗哲文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古典园林开始走向世界。现在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瑞典、日本、新加坡等国已建成一座座精巧美观的中国式园林。圣地亚哥“中国公园”位,智利。都g%%哥¥伊金斯公园内。1963年由智利华人集资建成,方圆3000平方米,布局精致,号称“东方琼岛。”半岛山拗有幽洞,洞壁陈列水族玻璃橱窗。山巅有中国式凉亭和瞻望台,还有花架曲径,沿石阶通向湖边。公园三面环水,人造奇峰环岛而立,峰隙喷泉如细雨滨檬。园门内有约5米高的彩绘牌坊,牌坊前端坐两只石狮,并有一株参天的喜马拉雅松。园内广种合…  相似文献   

7.
园林美景以饱眼福,佳肴美馔以饱口福。人们到野外风景秀丽的地方设宴,把这两种享受结合起来,以增添无穷乐趣。这类饮食方式称为“野宴”或“游宴”。游宴比起室内宴会,饮馔可能会简朴一些,但却别有一种滋味,另有一番情趣。晋人郭璞有一首无题诗,叙说了春日的游宴,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野趣。诗云:“高台临迅流,四座列王孙,羽盖停云阴,翠郁掩玉樽。”晋代名士的竹林之游,还有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兰亭会,都属于这种游宴的范畴。唐代是我国游宴风气最盛的朝代之一。1987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发现了一座中唐墓葬,墓室东壁绘有一幅壮观的宴饮场面,…  相似文献   

8.
葛熠 《华夏文化》2005,(2):43-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家花园     
大理张家花园,算得上大理白族花园和白族民居之经典,号称"云南第一园",又称"梦幻白族民居"。花园生生不息,倍受游客的青睐。张家花园虽然不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苏州  相似文献   

10.
唐朝自宫廷到民间的游乐风气促进了长安各类园林建设的兴盛.皇家及贵族的园林以气势与富丽取胜,公共园林则以生活性见长,而文人郊园别业则明显凸现休闲与静修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在玄学影响下的以逃避现实、陶冶性灵为主的中国园林文化在国势强盛、文化开放的大唐一方面得到继承,另一方面则别开生面.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强烈的入世性,具体表现为游乐.此种游乐意识体现出入世与出世的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充分见出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宇宙情怀与“诗情画意”的文人情趣.文人园林意识在唐代得以真正的确立,并成为园林文化的主导地,中国的造园艺术从此步入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正>美丽的松江位于上海西部,自古以来就是人文渊薮、品物繁盛之地,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有清新怡人的自然风光。而在这当中,集两者精华于一萃的绝对是最富盛名的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醉白池,有人文,有风景,还有中国古典园林千年文脉的传承,游人每每来此,都会驻足观赏,流连忘返。一、醉白池的历史积淀及独特建筑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为帝王宫苑园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号称“秦川第一宫”,秦末为项羽所焚毁。阿房宫虽已湮灭,但是它的创作思想对中国园林发展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孙迎庆 《寻根》2014,(1):72-81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中景点有39个,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从建筑形态到造型风格都体现了集锦式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动向背后隐藏着“语境观念”。这种语境观念不仅仅取法于西方人文社会学科中的“语境转向”,还可以从中国古典文论中获取充裕的理论资源。梳理语境观念在中国古典文论中的知识谱系,我们发现存在四种不同的理解维度:一是将语境理解为“社会文化语境”,即直接影响文学的社会治乱、文化状况和政治秩序等;二是将语境视为“时代精神语境”,即决定文艺的民风习俗、思想精神、民众意愿、社会情绪等;三是将语境看作“地理语境”,即造成文学风格、文学体式差异的水土、气候等地理情境;四是将语境限定为“内在语境”,即让文章首尾统一为有机整体的内部关联。  相似文献   

15.
来自山东的志坚,到了南京就缠绵上了江南古典园林,读研究生的3年里,多次跑扬州,去苏州,泡园林,画写生。他还把明代的大画家、造园高手文徵明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建园造境的奥妙,并以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为题写作硕士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三远法”是北宋郭熙、郭思父子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总结出的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三远法”注重营造绘画意境,强调笔墨的运用效果及画家视觉审美的自由.看似与古典诗歌艺术的表现手法迥然异质,但在“诗画一律”的审美关照中,我们可以把绘画中的“三远法”与中国古典诗学中对意境的追求、节奏的把控及诗人心灵维度的延伸进行相互比对,从而实现诗、画艺术语言在不同审美范式间的转化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植根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亦名“线戏”,民间俗称“嘉礼”,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典戏曲剧种。在中国各类传统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古老戏种,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了近300支曲牌的旋律曲调以及暧仔、南鼓、拍板、任锣等古乐器。“傀儡调”在结构上还保留了宋元南戏音乐构成的一些古老艺术形态。泉州提线木偶,身上至少系有16条乃至多达30多条的纤细悬丝。因悬丝繁多,操弄复杂,故表演难度极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当代最有古典色彩的传统木偶戏种,经过数十年继…  相似文献   

18.
王克家 《寻根》2011,(5):56-5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汉代戏剧的主要形态是“百戏”。所谓“百戏”,即竞技、杂耍、角抵、歌舞等各种表演技艺。“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国维对中国古典戏剧定义的核心内容。按照这一定义来审视汉代“百戏”,大家自然认为戏剧在汉代尚未形成。但实际上,汉代已经出现了以歌舞形式表演的世俗题材的戏剧,这就是西汉歌舞剧《公莫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刘沛林图1歙县潜口村水口园林“水香园”中国古代村落作为一种聚族而居的人聚空间,除了体现宗族观念和宗教意识等思想理念之外,特别强调营造一种“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中国古村落构景形式多样,景观独特,是一种典型的以“天人合一”哲学...  相似文献   

20.
颐和园     
秦雷 《寻根》2005,(1):71-78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重建,面积达290多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之一。一部颐和园的盛衰史,堪称是中国近代数百年沧桑变幻的缩影和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