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质疑问难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好方式.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的治学思想.陶先生在<每事问>的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问到底>的诗中又写道:"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吟诵先生质朴而富有哲理的诗文,对照先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的一生,我们一定能从中得到启迪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令人击节叹赏的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其实.陶先生在这里说的“一问”,所指并非只是狭义的“发明”,同时也泛指人类的所有发现、认识和进步。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写过《天问》。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主张"与人生共始终"的大教育观。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他看来,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是一种"整个寿命的教育"。因此,我认为,教学生学会学习,正是真学课堂的具体体现。一、"乐学":以思启智,鼓励质疑,激发真学欲望陶行知先生在《问到底》中说:"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为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诗叫《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拙。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但传统教学几乎不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不爱问问题。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从来不想去发现问  相似文献   

6.
崔海忠 《学语文》2012,(1):35-36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问题可大可小,大到能撑起一节课,小到一事一问,发微烛幽。看似简单地间与答,实际上重组了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目标.构建了学习情境.因此语文课堂到了少不了提问的地步。但是问个问题易.问个好问题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得艺术、问得精彩。“一问激起千层浪”。那么。设计提问有哪些要求呢?  相似文献   

7.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生动形象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说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意识则是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主体意识是指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全面发展的主体,意识到在学习中自己是主人,对自己负责、自己有力量、自己有需要,靠自己活动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里生动地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是一门科学,"问"是智慧的结晶,"问"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计,问题内容的精心推敲,提问时机的恰当选择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增  相似文献   

10.
卢春晖 《家教世界》2013,(4):252-253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他们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疑"与"问"的重视。这里的"疑"与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每事问》这首诗中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上教师提问"问得巧",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沉默"的课堂就会化静为动,高潮迭起,流淌出美妙的旋律。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那么,课堂上我们如何做"巧问"的智者呢?一、关注现状,诊断课堂问题我们抽取了语文、科学两个学科各一节课进行现状分析,数据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在课堂提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13.
黄良灿 《中学文科》2009,(15):23-24
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是如此的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问,好问则裕。所以香菱问诗于黛玉,惜春问画于宝钗,都获益匪浅。——当然宝玉问“爬灰”于凤姐没有得到好结果,反被数落了一顿,于是他始终是疑。《红楼梦》中最善问的大概是丫头翠缕了。她问“阴阳”于湘云,问得幼稚、天真,问得认真、坦率,问得固执,也问得逗人喜爱。翠缕从“这荷花怎么还不开”问起,由此论及天地间阴阳二气,于是步步进逼、层层深入,寻根究底地一连向湘云提了十问。诸如“什么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一读到底",整节课书声朗朗,却由于教师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思考与阅读,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二是"一问到底",不少教师不让学生问,怕被学生问乱教学流程,怕被学生问得无言以对,怕被学生问得完不成预设的教学计划,而强制推行自己的"一问到底"。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是教师对语文课标把握不准。语文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相似文献   

17.
名人妙语     
《老年教育》2009,(3):41-41
爱因斯坦与卓别林 爱因斯坦很推崇卓别林的电影。一次,他在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我很钦佩您,您拍的电影《摩登时代》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的。”  相似文献   

18.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9.
匡姝 《教师》2011,(13):32-3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干干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讲的就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标》实施以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