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每翻开剪报本,看到那篇政委给我改的底稿时,我都会思绪万千……那是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我在新兵营采访线索时,突然听到:“新兵班每班出一名人员,准备参加团组织的筹划春节文化活动。”这个消息,让我立即认为是一件很好的党委以人为本,为基层官兵办实事的典型线索,我随即回到办公室写了一篇《春节活动咱当家》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我的《酒店告示》一稿被评为1986年度全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后,不少通讯员朋友给我来信,让我谈谈这篇稿件的采访体会。为了相互交流经验,我谈谈这篇稿件的采写经过。去年二月的一天,乡里召开“信得过个体户表彰会”。会议给了我厚厚一叠先进事迹材料,有救人救火的,有拾金不昧的,有助人为乐的,有文明经商的等等。面对众多的线索,我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一般性的救人救火、拾金不昧之类的稿件,新闻单位报道较多,很难被采用。经过分析,我选取了“酒店告示”这条线索。  相似文献   

3.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不让这些线索被埋没,我就专门订了一册“报道线索登记本”,走到哪带到哪,把听到、看到的好线索及时收集登记下来,从中选择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报道线索,再进行详细采访。 一次,我同新兵连一位干部聊天,他说:“一排三班长于维征‘退礼’一事在新战士中反映很好。”我记了下来,然后进行了详细采访,写了一篇题为《班长床上的午餐肉》的稿子,寄给《空军报》,很快就被采用了。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我在报刊、电台发表了100多篇稿件,其中,有许多稿件是在读报中产生的。我爱读报。我认为,学会读报,能够从中发掘不少报道线索。想起有些报道员读报,往往是找有无自己的名字,看自己稿件登了没有,却不注意用读报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善于从读报中发掘报道线索,这真是一件憾事。我想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找到一个好线索,对我身边的人和事,天天注意,事事留心。5月中旬,喜获“一战士舍己救男童”的线索后,未做任何准备工作马上去找当事人采访。当我几经周折找到当事人时,激动地不知说啥好,从未采访过新闻人物的我,竟手足无措,不知从何问起,场面非常尴尬。偶尔问上几句,也是颠三倒四,急得我直冒汗。最后还是由当事人从头至尾讲了一遍,我把有疑问的地方作个记号,等叙述完再进行询问,而且毫无目的的询问,一篇只需500字,就能表达清的稿子,花了半天时间采访,而且该问的没问,不该问的、多余的材料采访了一大…  相似文献   

7.
党报的线索     
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从事采写工作的第一步.对一篇优秀稿件来说,找到一务好线索预示着成功了一半.1999年笔者刚参加工作时,苦于找不到适合本报的线索,晚上做梦都在想线索.后来,我找出近期半年的大众日报,逐天研读政教版和经济版的头条稿件,每篇都写读后感,同时勤往县乡跑,终于改变了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8.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9.
采访名人     
2002年,我采访作家石康的一篇稿件受到了总编辑的表扬。临危受命报纸改版时决定在专刊部增加名人访谈类栏目,于是把这个版面给了我和另外一位搭档。一开始我很犯难。我当时只负责一个收藏版的采写,接触的范围很窄,更没有名人这方面的资源和线索。版面  相似文献   

10.
先从一篇稿子谈起。今年春节前,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位通讯员写的一篇消息,说的是某乡镇春节前买了1万册科技书给种大棚菜的农民送科技“年礼”。我粗略地算了一下,1万册书少说也得5万多元,据我了解,这个乡镇并不富裕,如果能拿出5万元给农民买科技书,确实不简单。恰巧我也想在春节前写一篇各级干部给农民送“礼”的稿子,觉得这件事可以成为自己这篇稿子的采访线索,便打电话联系采访,一连问了这个乡镇的3名干部,均告知不知此事。  相似文献   

11.
窗外是北国寒冷的冬天,手中是同行们千辛万苦得来的一组共25篇的《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一页一页地翻,一篇一篇地读,原本有些惬意的心绪渐渐地有些沉重,有些深刻了。 这一组报道,似乎是一根线索,把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12个省、自治区的60多个县市串联起来,把60年前的长征与今天的“新长征”串联起来……把不同时空的人与人串联起来,把相关与不相关的事与事串联起来,把不同层面的思想与思想串联起来,把不同起始的历史与历史串联起来——对于此时此刻的我,这线索则是一种近乎抽象的生命通道,闪烁,跳跃,流动,有声有色,无始无终,没有界限。  相似文献   

12.
书人书事     
遇罗文和《我家》 1998年夏天以后,因为编辑《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我一直设法与遇罗文先生联系,但找了许多线索,最后都中断了。直到年底,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遇罗克是谁》的短文,却意外地接到了遇罗文的一个传真。原来,他看了报,通过编辑陈明洋查到我的  相似文献   

13.
投稿者总希望自己的稿件变成铅字,然而一篇稿件能否被采用,因素有多种。如占有的素材、选择的角度、文字的水平、新闻的价值等等。如何提高稿件的命中率,我的作法是还要多看报。看报可以开拓思路,多掌握报道线索,研究报刊,从中发现线索,吸收养料,做到配合形势,产销对路,这样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一、从专栏中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的新闻竞争场面,终于在报道孟丽昭的过程中不但有幸目睹,而且直接参与了其中。我得到了孟丽昭英雄事迹的线索,原先是准备“养一养”的。但在新闻媒介林立的上海,你不报,别人就先报了。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地投入竞争,把已采访好的材料逐个抛出来,连轴转地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上发了24篇消息和通讯,并向新华社发了电讯稿和为杂志写了篇2万余字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5.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主线与新闻副线 新闻线索指新闻语篇中的时间线索.一篇报道中通常只有一条线索,即围绕新闻核心事件(简称"核心事件")前后出现的诸多事件所形成的线索.不过,有时一些复杂报道中会同时出现两条线索--这是由于在报道中出现了与核心事件基本同时发生但事件主体又不同的相关事件,并且围绕相关事件前后也形成了一条线索.本文把前者称为新闻主线,后者称为新闻副线.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好的新闻线索。为了不让这些线索被埋没,我就专门订了一册“报道线索登记本”,走到哪带到哪,把听到、看到的好线索及时收集登记下来,从中选择发现有典型意义的报道线索,再进行详细采访。去年底,我同新兵连一位干部聊天,他说:“一排三班长于维征‘退礼’一事在新战士中反映很好。”我记了下来,然后进行了详细采访,写了  相似文献   

18.
内丘军分区今年共在中央级报刊电台刊播稿件183篇,其中头版头条2篇,跃居省军区新闻报道工作前列、报道组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这凝聚着刘政委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卜’刘乡政委却说:“工作是你们做的,我不过是给你们当当参谋。”线索本上新闻多商丘军分区政委刘乡每年都有一半时间“沉”在基层抓落实。他下基层抓工作,不忘博采新闻线索。他的衣兜里始终揣个线索本,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新闻线索随时记在上边。去年以来,他的线索本上有37条线索被变成稿件见诸报端。报道组的同志都把政委的线索本当成“聚宝盆”,刘政委每次到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一篇新闻稿件见报,署的是作者名字,幕后往往有一波三折的经历,浸透着许多人的心血。有时一个新闻点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7年夏天,我在太原市记者站工作。有次获得一个线索:太原市食品行业几年间先后从国外引进13项洋设备,但不少使用效益很差。我如获至宝,觉得这是改革开放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接连几天,我头顶炎炎烈日,挤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到太原市食品二厂、三厂、太原市综合饮料厂等企业采访,掌握了不少第一手材料。于是,我写出一篇小调查报告。当时记者部负责的王宪斌同志看后,认为不错,  相似文献   

20.
最近,《河南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一大学生寻短见,众子弟兵献爱心》的新闻稿。这篇消息从线索到素材都是由我们处郭副处长帮助收集提供的。类似这样的事,在我报道生涯中有很多很多。我是河南省军区司令部作训处的测绘员,平时工作繁忙,接触面窄,下基层机会少,搞新闻报道有很多不利条件。就在我苦于没线索、找不到东西写的时候,处里的同志伸出热心的双手,一他们处处留心,只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他们都要想方设法收集,一旦遇到好的新闻素材,他们就连忙提醒我、通知我,使我抓了不少“活鱼”。去年元月11日,李参谋下新兵连考核新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