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面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的学生助学贷款制度。认为我国应充分借鉴美、英、日的成功经验,推行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健全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理顺收取学费与提供资助的关系,充分发挥助学贷款在资助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所需资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大学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入可持续、社会广泛参与、大学发展有保障、研究生有责任心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建设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指出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应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资源、重视效率、兼顾公平"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了设立研究生教育政府奖学金、校内奖助学金、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资助专项经费,加强研究生"三助"岗位工作,做好研究生助学贷款工作等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多元资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当前中国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立有效的财政资助体系将有助于促进其规模和质量的提升.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助学贷款是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专业型研究生采取成本分担与助学贷款政策的依据,并从成本和收益视角提出了贷款配置的基本原则.其次,研究以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果与理论观点基本一致,有以下发现:(1)助学贷款在专业型研究生资助中所占比重较大;(2)联邦政府在专业型研究生贷款的发放和补贴中承担了主要角色;私人机构对专业型研究生贷款也相对学术型研究生更高;(3)贷款在配置时兼顾了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与收益因素.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及美国的实证结论,探讨专业型研究生贷款配置原则对中国的启示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校贫困生不断增加的状况,要求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助学的主渠道,具有自身特点,但在制度上仍存在缺陷,必须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使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要构建政府、高校、银行、社会资助贫困生的立体体系,发挥助学贷款和高校资助体系的良好效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体系基本建成,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已经纳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制度尚未建立.这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视角分析助学贷款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收费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生资助政策将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在资助制度、方式、结构、范围和效果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以研究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及其他项目为主体系统构建研究生资助体系,是当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政府为资助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项资助政策。这项政策已经资助了数百万学子完成学业。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助学贷款的实施产生了许多如贷款拖欠率高、银行惜贷等问题,国家助学贷款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贫困生群体的需求。而将保险机制引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学生贷款是保障教育公平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推行国家担保的学生贷款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国际上学生贷款制度设计存在共同特征又各具特色,美英日等国学生贷款的成功案例表明国际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良好的金融生态体系。作为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和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资助高校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及制度瓶颈。促进我国学生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金融生态主体在学生贷款制度中的功能耦合作用,不断创新国家助学贷款金融生态的财政支持、金融服务、融资体系、政策法律、学校管理等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实施,对推动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优化、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需要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从而提高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助学贷款开始于1999年,历经十多年的摸索与普及,已成为我国困难学生资助的主要渠道.但其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地.为此,笔者在分析和对比中国与国际助学贷款的现状的前提下,针对我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中出现的,诸如贷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贷款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笔者提出几点措施以完善助学贷款体系,以保障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广泛性,发挥助学贷款体系的保障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体系基本建成,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已经纳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范围,而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制度尚未建立。这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进一步推广。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视角分析助学贷款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助学贷款制度的实践、变迁路径和面临的问题,对助学贷款制度的实践与变迁路径进行了疏理,对助学贷款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究.认为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要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资助育人为核心,以完善制度为重点,以学生资助管理立法保障,建立全国性的个人信用系统和就业征询系统,健全社会就业帮扶和服务指导体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助学贷款发展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助学贷款的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的若干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群体现象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能否建立合理的助学体系,做好贫因生的资助工作,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的瓶颈。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依靠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加大政府的投入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根本。此外,要确立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工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高校自身的制度建设及多种形式的助学模式构建合理的助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何牧 《教育探索》2008,(11):141-143
英国实施的免费加助学金模式以及美国实施的混合资助模式,对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改革和制度建构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发挥政府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要继续改革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构建和完善助学贷款体系;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吸引各界资助;四要增加新项目的开发,扩大资助受助面。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是有益于学生、高校、银行的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信用助学贷款.现实中该项政策推行缓慢,直接影响了政府信誉、贫困生受教育和高校建设.为此,应当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具体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鼓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7.
对建立我国贫困高中生资助制度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然而目前普通高中阶段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仍然被排除在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之外。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也有认识方面的。对此我们认为,应落实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增加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推动制定高中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对贫困高中生的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性质各异、不计其数的资助项目构成美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主体。靠联邦财政资助是美国大学生求学阶段缓解经济压力时采用的最便捷、最广泛的方式。美国的助学贷款制度,特别是政府充分发挥职能,提供大量贷款资金,切实防范商业银行助学贷款风险的做法,不失为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可借鉴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辽宁省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继续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资助资金的主要渠道。辽宁省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国家个人信用体系;继续开办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