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与探讨钟祥市实验小学张自强(431900)小学《自然》第5册第11课,课题是“凸透镜”。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凸透镜的三大作用:会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找出成象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时...  相似文献   

2.
正凸透镜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已成为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教学难点。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由于物距的变化,导致所成的像的大小、虚实、倒正随之相应变化,对于这一点,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学生在实验中都能做出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的像,但像和像距以及物距的大小变化规律却很难找出,而且过一段时间学生会遗忘或张冠李戴。为此,  相似文献   

3.
凸透镜能聚光。用书上的方法实验,学生虽然知道了凸透镜能把太阳光汇聚成一个光点,并能点燃火柴使之燃烧,但不能看到聚光的全过程,影响了学生对凸透镜聚光原理的理解。为此,我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实像 ,理解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②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了解调焦环、光圈、快门的作用。b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的能力。c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索的兴趣。2 教学重点当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教学难点当物距变化时 ,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4 教学器材a .演示器材 :照相机、幻灯机、自制幻灯片、光具座、凸透镜 (f =10 0mm)、蜡烛、火柴、标记板。b .分组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 (f=10 0mm)、蜡烛、火柴、光屏、粉…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要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他们对于凸透镜和有关的光学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并且掌握一般光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跟这个实验有关的光学知识主要是透镜成象的原理。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焦距,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反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各光线成为会聚光束,并会聚在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上某一点的实象。若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物体上某一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各光线成为发散光束。所有发散光束反方向的延长线仍会聚在一点。这一点是物体上某一点的虚象。当学生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他们就能理解:作图成象时只要应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在各种光学仪器上,若透镜的焦距一定,则透镜的直径愈  相似文献   

6.
正苏科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上册中最为抽象、最难理解的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主要有三部曲——实验、作图、口诀,其中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最重要的.一、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每人一个凸透镜,让他们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不断慢慢增大凸透镜与书本间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窗边的同学移动凸透镜时,意外地发现书本上居然出来了窗外景物倒立、缩小的像.通  相似文献   

7.
研究凸透镜成象的实验是通过观察、测量来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实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贯穿于全课,让学生思考回答. 1引人新课的问题 (l)通过透镜的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主轴) (2)与_(主轴)平行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_(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 (焦点). 〔3)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焦距)(f). (4)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z一). (5)象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象距)(们. (6)怎样测焦距?(对着太阳光,会聚点与透镜光心的距离;使之成倒立等大的实象.此时,‘二Zf,v=Zf) (7)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自左向右放到光具座上后,…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感知得到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一规律的内容记忆起来显得琐碎且理解也不深刻,解决相关问题时常常不能得心应手.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光路为载体重新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勇小朋友: 你好! 你所观察到的现象的确很有趣,这正是光学中有名的小孔成象的现象。一个小孔,可以对物体成象(如图1),这个象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我们在自然课上学过凸透镜成象,对其基本规律(象什么时候放大,什么时候缩小,等等)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请你将小孔成象与凸透镜成象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两种成象的规律十分相象,所以有的书上说,一个小孔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相似文献   

10.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各种性质像的条件外,还要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通过在全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通过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最后自己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属于"知道"的水平,要求并不高,如果学生只知道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也就达到了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仅仅知道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但要在头脑中清晰的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课的教学内容,选一节课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编写意图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但在教学与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清晰地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有三个方面:u>2f、f相似文献   

13.
怎样上好观察实验课呢?我们认为,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观察、实验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现以袁慧清老师教学《凸透镜》一课为例说明。 一,吃透教材,明确实验目的 观察实验课的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并使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弄清课型,明确实验目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的实验。《凸透镜》一课是观察实验课,袁老师设计了凸透镜聚光、放大、成像三个游戏性的实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凸透镜的有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凸透镜》(《自然》第五章第十一课)属实验课课型。这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拓宽学生的光学知识。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中引导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作用、发现成像规律是教学的重点。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再研讨概括,最后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5.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常遇到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什么?又如何解答呢?请看下文.问: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为什么要这样做?答:为观察到实像.为了研究实像的性质及像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应把实像成在光屏上.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其目的就是使实像成在光屏上.问:点燃蜡烛后,为什么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相似文献   

16.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教学重点,教材设计通过探究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实验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要得出凸透镜成像正确的规律并真正理解也不容易。教材设计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1.为了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小明先后用这两个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他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且使两个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均为20cm.实验时发现:烛焰经凸透镜甲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烛焰经凸透镜乙折射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是一个清晰放大的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_______的焦距较大.2.小强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拍摄景物.若他将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的景物,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该…  相似文献   

18.
如图1所示,凸透镜L成实象时,如果紧贴透镜处有一半被黑纸遮住,仍能形成物体完整的象。因为物体AB上各点发出的光线均有一半进入凸透镜,只是成象的亮度变暗些。但如图2所示,在凸透镜前相距为d的地方,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一部份,从图2不难看出,物体上A点发出的光,完全不能进入透镜,无法成象。而物体上A_1点发出的成象光束中,有一部份仍能进入透镜,成实象点A_1,故成象范围仅为A_1B_1,越靠近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非常抽象,让学生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该规律则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多年教学的探索,近几年来以学生实践探究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显著。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的关系为主轴,学生通过"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归纳"等,让学生对实践探究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引入用图像和数学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