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饮食、运动是人类健康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我们行走、运动都得穿鞋,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据国外报道,三分之一以上的足病是由于穿鞋不当而引起的。据调查,不同的年龄应穿不同的鞋(因年龄的不同,行走的步态也不同),体壮力强的人行走时,足跟先着地又迅速离地,并转为前掌着地,靠等力向前;而年老者行走先屈膝提腿前迈,足的前后掌同时着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肌肉减退,足关节松弛,足底肌肉萎缩,加上年龄增大、体重增加、平衡能力差,这就决定了不同年龄的人需穿不同的鞋。有人反映, 年轻时穿40码的鞋,年纪大了,反而要穿大半码,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足平衡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孟昭莉  元文学  郝欣莉 《体育科学》2007,27(2):34-37,78
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运动员赤足站立的平衡能力高于穿鞋,双脚站立时闭眼稳定能力高于睁眼,单脚站立时左脚好于右脚;赤足行走支撑足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具有双峰特征、压力中心在横向摆动幅度较小;大部分运动员在足中部支撑阶段出现足内、外翻现象,建议教练指导队员加以注意并选用适合的鞋或添加鞋垫,增加足背屈时对应肌腱、韧带专向力量的练习,减少行走时足内外翻情况的出现,避免身体损伤出现。  相似文献   

3.
排球运动员步态支撑期的足底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得到排球运动员步态中足底压力的主要特征,并比较膝关节损伤运动员与无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足底压力特征,尝试分析膝关节损伤对足底压力产生的变化,为排球运动员正常步态数据提供可信的参考标准。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排球专项学生共48人(26男、22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和QUALISYS-MCU500红外运动测试系统的6个摄像头采集足底压力及步态基本运动学参数,测量被试者赤足状态下的步态。要求被试者以自己正常的步速行走,左右脚分别测试3次。将足部分为10个解剖分区:第L趾骨(T1)、第2-5趾骨(T2-T5)、第1跖骨(M1)、第2跖骨(M2)、第3跖骨(M3)、第4跖骨(M4)、第5跖骨(M5)、足中部(MF)、足跟内侧(HM)和足跟外侧(HL)。选取各个分区的接触开始时刻、接触结束时刻、最大压强时刻、接触时间作为时间指标。根据足底压力数据,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步态支撑时期不同阶段的比例分别为:着地阶段(6.2%男,6.4%女)、前足接触阶段(5.5%男,6.6%女)、整足接触阶段(43.44%男,40.4%女)、离地阶段(42.9%男,46.5%女)。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受伤腿足中部足底压强峰值明显低于未受伤腿。  相似文献   

4.
基于足底压力的优秀竞走运动员支撑足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c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测试优秀竞走运动员竞走支撑相足底压力分布.结果表明,竞走支撑足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具有双峰特征,足中部发力控制能力较强;压力中心轨迹在横向摆动幅度较小,纵向移动速度均匀,在足中部支撑时移动速度较快;支撑时所受冲量分布全足底,在鞋后跟着地阶段大多出现足跟内翻,在足中部支撑和蹬伸阶段左足偶有内翻现象出现,具有项目特有的动力定型.建议在训练中应增加侧重左足外侧副韧带和足底肌腱韧带的专项力量练习,以提高竞走运动员的足平衡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雪夜 《精武》2006,(10)
1前腿正蹬:按标准的截拳道警戒势站好,后足快速向前移动,落在前足跟后方,前脚点地而起,勾足尖向上提膝,以足底面对正前方假想敌,同时支撑腿略屈(有利于保持平衡及发力),收腹拱背,身体略向后移。支撑腿用力蹬地,同时展髋,将前腿向正前方蹬出,力达足底。在击出时,要注意足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剑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06,26(6):67-70
通过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少年女性穿不同类型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足底压力分布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穿跟高6.5cm以上的高跟鞋行走时,足底第1跖趾关节最大受力值是穿球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4倍,是穿中跟鞋和松糕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2倍。穿松糕鞋行走时,足底3点压力变化曲线图与裸足行走时足底3点压力变化曲线图相似,但是,穿松糕鞋行走时,足底3点最大受力值比裸足行走时足底3点最大受力值大。因此。也说明穿松糕鞋行走时下肢肌肉负荷较大。提示,穿高跟鞋行走对青少年女性足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建议他们日常生活中少穿或者不穿高跟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足底压力的羽毛球运动足部受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羽毛球常用步法的足底压力特征,为减少羽毛球运动中下肢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提供建议,并希望成为羽毛球鞋具设计的依据。利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左前场蹬跨步、右前场蹬跨步、一步蹬转起跳等常用步法动作进行测试。结果发现3种步法在离地阶段,足前区的内侧跖骨区以及大拇趾和第1、2跖骨区的最大压力均高于其他部位(P<0.05);着地阶段,蹬跨步是把足底压力集中于脚后跟和足外侧进行缓冲制动,蹬转起跳步则把压力集中于大拇趾以及第1、2跖骨区(P<0.05)。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员应注意在采用不同步法时,足前区和足跟区中部及足外侧的负荷变化,并尽可能地选择穿着能够分散上述区域压力的专项鞋来避免足部受力的过度集中。  相似文献   

8.
青年女性着高跟鞋平地行走时步态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剑  李建设 《体育科研》2003,24(3):9-11
通过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和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短,步速慢,步态周期长,重心起伏幅度大,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低,说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时下肢肌肉机能减弱;青少年女性穿跟高6.5cm以上的高跟鞋行走时,足底第一跖趾关节最大受力值是青少年女性穿球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4倍,是青少年女性穿中跟鞋和松糕鞋行走时该点最大受力值的2倍。  相似文献   

9.
竞走作为一项流行运动与人类其他行走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本研究的目的是描述竞走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与正常走各指标的差异,探讨受限于竞走规则的动作是否会造成对竞走运动员的潜在伤害。研究选取14名优秀竞走运动员作为测试对象,使用Rs-SCaB测力板和3台SONY摄像机采集竞走和正常走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来比较两种行走方式的指标差异。在竞走中,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力峰值、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压力峰值和谷值大小、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位移等指标都显著大于正常走。支撑腿着地时伸直的膝关节引起了足跟外侧(H1)和足跟内侧(Hm)压强峰值的增大;竞走中较大的水平速度、较大的水平冲力和较快的踝关节背伸速度分别造成了地面反作用力第一、第二峰值和谷值的增大;更多的大脚趾肌肉用力和较大的髋关节内收动作造成了竞走时足底压力中心曲线在前后方向和内外方向的位移增大。竞走时较大的足跟部位压力峰值和较大的踝关节外翻角度以及大脚趾肌群的过度利用可能是由竞走规则导致的潜在伤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使用Rs-scan 2米测力板对10名中年女性(43.5±1.5岁)与10名老年女性(70.6±2.3岁)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和压力中心轨迹3个足底压力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年女性在行走时无论是在脚刚接触地面还是在离地时所用的力均大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第一跖骨和足跟部位的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优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同时使踝关节产生更多的运动,并产生更大的水平力来确保压力中心处于支撑面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