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0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魏格纳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非常相似,一个惊人的想法在他心中产生:难道它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分开的呢?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正好也可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些决不是巧合,于是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角度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推敲。经过实地考察,魏格纳认为:大陆原先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经过两亿多年的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这就是他提出的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青年科学家魏格纳在翻看地图时。忽然发现地图上的非洲大陆海岸和美洲大陆海岸的图形相似,在互相拼接后两块大陆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间隙。他设想.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由于某种原因,后来发生了“撕裂”,将陆地一分为二。这个假说,就是今天的“大陆漂移说”的起源。但是,由于受当时科学条件的限制,魏格纳去世前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非洲和美洲大陆原来是一整块大陆。  相似文献   

3.
一步是一半     
1910年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病床上休息 ,墙上挂着一张地图 ,他就很随意地在观察这张地图。他突然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地形好像是互补的。南美大陆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地区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刚果、几内亚凹进相对应 ,可以把他们完全拼合在一起。这个发现 ,让他十分兴奋 ,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思考。这两个大陆是不是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 ?什么原因会使它们分开 ?魏格纳着手收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的资料 ,终于证实了一个崭新的理论 :大陆板块漂移说。世界地图每天都有无数人在观看 ,为什么只有魏格纳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你要有…  相似文献   

4.
岩石、化石是某个特定年代的“见证人”。科学家们在对南极大量岩石、化石的考察、研究后认为,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的理论是有科学依据的。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极地探险家阿尔弗德·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学说认为,在2亿多年前,地球上有一个现在称为联合大陆的超级大陆,这个大陆是以南极大陆为中心,联结非洲大陆、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半岛、南美大陆等组成陆地。但魏格纳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人接受,有人提出了分量不轻的反驳,随着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探险中失踪,他的“大陆漂移说”逐渐为后人所遗忘。1967年,…  相似文献   

5.
邢沛 《初中生》2007,(12):15-15
魏格纳是德国的一位气象学家。他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美洲、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接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存着“自然真面貌”的大陆。那里的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那里的空气和冰雪,也没有受到大工业的污染。南极是一个了解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的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几亿年以前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1.6亿年以前,现在地球上一块块分散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一块超级大陆,称“冈瓦纳大陆”。后来由于板块运动,使这个大陆最终分离、解体。首先分裂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7.
1910年的一天,德国青年魏格纳(A.L.Wegener,1880~1930年)躺在病床上,凝视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他猛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非洲西海岸的轮廓极为相似。例如,南美洲大陆的巴西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隔海相望的非洲大陆几内亚湾的凹入部分遥相对应,如果把两者拼拢的话,能很好吻合。他想:“南美洲和非洲在很多年前也许是一个统一的大陆,后来才分裂漂移开来的。魏格纳是一名气象工作者,常远渡重洋作实地考察。1912年,当他第2次随丹麦考察队赴格陵兰考察时,开始注意收集有关地质构造、古生物  相似文献   

8.
舒畅 《家教世界》2023,(Z2):38-39
<正>有一锅星星粥,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味道的呢?你们见过星星粥吗?相信你们一定非常好奇,星星粥究竟是什么模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想象力的神奇故事吧。1星星粥是怎么做成的呢?瞧,这个小男孩正拿着一个木头勺子,头上顶着一只调皮的猫咪,他准备煮星星粥呢!从前,有一个小小的男孩,  相似文献   

9.
学习方法系列讲座陈红兵第三讲探求式学习动机和方法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中,首先面对和要解决的是什么?是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影响着学习行...  相似文献   

10.
球球在夜里     
《父母必读》2012,(7):154-154
球球在夜里突然醒了,妈妈并没有责怪他,还一起欣赏了月亮花。你的宝宝是否也有睡不着的时候?你会和宝宝一起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同一水平面上只要有气压差的存在,就有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就会形成风。季风也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基本原理,以下分别叙述亚热带、温带海陆之间的季风与热带陆陆之间的季风成因。一、亚热带、温带海陆季风的成因亚热带、温带相近的纬度在不同季节海陆间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改变了大气的三圈环流模式,也就改变了气压带和风带移动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同为北半球或同为南半球的亚热带、温带大陆东部的陆地与海洋之间较为明显。同为南半球或者北半球的相近纬度的大陆东部,有  相似文献   

12.
【案例】师:"浩如烟海"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资料"一词说说。生:魏格纳为寻找证据查阅的资料很多,可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师:除了从数量角度,还可以从什么角度理解?生:我认为,"浩如烟海"不但指魏格纳翻阅资料的数量多,还指他翻阅资料的种类繁多,比如,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在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初三女生,正面临分班考试,考完后很可能会离开现在的班级,心里非常不舍。我尤其不想离开数学老师,因为他是一位很幽默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初一时便喜欢上他了,我不知道这种喜欢是不是爱。我总很想接近他,看到他和其他女生在一起会吃醋。他把我们从初一带到现在,可我突然觉得他好陌生。他一直告诉我,不会为我去改变什么。其实这我也知道!我只想更多了解他而已!老师,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了海陆间的气温差异。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上的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的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试题考查的热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明白 ,还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它 ,避免忘了又记 ,记了又忘的现象发生。实际上 ,海陆间气温差异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显然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肯定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用旧知识来记忆新知识。于…  相似文献   

16.
遇见米修     
梁晓森说.狗粮的味道很奇怪.就像牛肉和多酶片的混合体。 你想想,和他在一起你得到了什么?他甚至没把他的狗送给你! 舒心一搂着里沙微笑.抬头对义愤填膺的曾童童说.我有我的里沙.还要他的狗做什么?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告诉听课的老师,课题是什么?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板书课题)师:能看见吗?(边写边说)洪教头,教头是他从事的工作,也可以说旱个职务。他从事什么?生:他从事教头。  相似文献   

18.
重要的是心境凡夫苏格拉底还是单身,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他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每天仍很快乐。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有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相似文献   

19.
好奇心     
什么是好奇心?   科学家说,好奇心是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牛顿因为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就发现了"万有引力";魏格纳因为对地球大陆的轮廓感到好奇,就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哥白尼因为对太阳东升西落感到好奇,就提出了日心说……有多少科学家因为有一份好奇心,才创造了人类一笔又一笔的科技财富.   什么是好奇心?   文学家说,好奇心是一双踏入文学殿堂的健足.……  相似文献   

20.
邢沛 《初中生》2007,(34):15
魏格纳是德国的一位气象学家.他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美洲、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