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力城 《新高考》2008,(4):47-49
当我们用母语表示"我"这个概念时,"我"在任何时候都是"我",既单纯又可爱;而在用英语表达时却一会儿用I,一会儿用me,还有myself,进而又有my和mine。汉语与英语在代词方面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相对于汉语仅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类,  相似文献   

2.
春光多美     
<正>她是一家小杂货店的店主,店里出售一些糖果之类的小东西。她老是端坐在那里,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就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挂在店里出售。最初,我是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淡绿色笔袋吸引住的。"今天真走运啊,"她说,"春光多美!"她的赞叹是那么由衷。"这笔袋就像春天的颜色。"我说。"真走运,"她说,"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和她那句"真走运啊"。后来有一次,我在她店里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她时代"频频亮相, "她"在进入"她时代"这个结构之后,意义发生了泛化,由原来的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变成了泛指女性群体的代词.本文试图从分析"她"的产生到"她"进入"她时代"后的用法,找出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学习中,代词还真不少,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指示代词等等,"this,that"刚学完又出现了"these,those"。那么这四个词作代词时有何区别呢·请随我一同看看它们!  相似文献   

5.
儒家经典《论语》中"之"字出现频率高,涉及用法范围较广。用作动词时,"之"字为表示"到、往"的及物动词;用作代词时,"之"可作人称代词,指代人物、事物,也可作指示代词,表示"这(些)、那(些)";用作助词时,"之"字主要体现在作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方面;用作介词时,"之"字相当于"于"、"对于"。  相似文献   

6.
虚词"之"有多种用法,在常见句型"A之谓B"式中的词性和用法多有争议。文章以为,当A为指示代词"此"时,"之"为调整音节、舒缓语气的无义结构助词;当A为非指示代词时,"之"为指代前文A内容,并起复指强调作用的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中的疑问代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认为:"此"是最主要的近指代词,"然"与"此"形成句法功能上的互补;最具远指特点的是"彼";旁指代词"他"已具备了演变为人称代词的条件;逐指代词"每""各"语义侧重不同,但句法功能相同;虚指代词"某"形成的固定结构是后来"某 名词"的发端;无定代词"莫""或"受语义限制,句法功能单一.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现代汉语教科书,还是一般的现代汉语语法专著,其中在例举介词时,几乎都举到了"被"字.这个普遍情况,不能不给一般读者这样一个错觉:"被"是地地道道的介词.其实,"被"不是正宗介词.大家知道,介词是"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前边,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补语或带'的'作定语,表示处所、时间、方向、方式、对象等关系."可是,"被"却不具备一般介词的这种性质.纵观"被"的使用情况,不外乎这样两种:用在动词前边和用在名词(包括代词和名词性词组)前边.  相似文献   

9.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0.
晋北的大同县、山阴县、应县、左云县、右玉县等方言中,人称代词"我"、"你"、"他(她)"用在亲属名词前表领属时,都可以重叠,重叠为"我我"、"你你"、"他他(她她)"。如:  相似文献   

11.
张彦军 《高中生》2009,(22):42-43
"1"个句型转换定语从句中,"介词+关系代词"结构引导定语从句,可转换为"介词+关系代词+不定式"结构。如: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君主帝王的自称,最为典型、众所周知的,当首推"朕"了。"朕",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对"朕"作出了如此的解释:"朕,身也。"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无论是尊卑贵贱,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话中,"们"不可以单说,必须附着在单数人称代词后,才能表示与之相应的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但在定襄话中,"们"的用法却没这么单一,它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是非常活跃的一个词,它作代词和语气词时可以单说,也可以单用,但是在作副词时,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用。文章将从代词、语气词、副词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们"在定襄话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当我的一位朋友的六岁小女儿无意中听到她父亲告诉别人,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金的时候,她问我,以前是否得到过它。父亲回答这种奖是那种人一生中只能得到一次的东西,于是,这小女孩想了想,"噢,"她说,"那么它就像水痘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一)前人的认识 前人对"那么"的认识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只收录了"那么"的连词用法.金立鑫(1988)对"那么"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那么"仅仅是代词,不存在连词"那么"和副词"那么".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彼其"是个双音词结构,"其"是"衬字",语助词。但"彼"不应该理解为常见的代词(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使用,在《诗经》中"彼"应是通假字,通"被"(攀糜切),有"翩翩貌"义。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5,(5):57-59
《元曲选》宾白作为反映元明时代语言特点的语料,有四个由词尾"的"构成的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采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元曲选》宾白特殊代词"兀的""甚的""怎的"与"恁的"的功能,再结合定量的方法统计《元曲选》宾白中这四个代词每一种功能出现的次数,"兀的""恁的"是指示代词,句法功能具有互补性,使用频率一高一低;"甚的""怎的"是疑问代词,句法功能没有互补性,使用频率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癫者     
癫者走人电影院,坐下来,看了一场越南大战. 当曲终人散,一个穿制服的女孩子带着一把扫帚来清场,她看见癫者正掩面失声. "回去,"她不耐烦地说,"如果你想看两次,你得再去买票."  相似文献   

19.
"这""那"的指示作用在篇章中的运用及不对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那"是一对指示代词,"这"用作近指,"那"用作远指。吕叔湘在《指示代词的二分法和三分法》里明确指出,指示代词有三种作用:指示、区别和替代,并指出,指示是根本,可以兼替代,也可以不兼替代。本文主要综述前人关于"这""那"的指示作用在篇章中的具体运用,探讨"这""那"在运用中的不对称现象,并提出作者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段兴臻 《文教资料》2013,(10):31-33
在《庄子》中"其"共1257见,其中用做第三人称代词共835见,占66.43%。《庄子》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定语和主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定语的用例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其+N/NP"格式的是"其"做定语时最主要的形式。"其+N/NP"格式既可以做主语,又可以做宾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主语的用例中,"其"可以在主谓短语"其+谓"格式中做小主语,同时"其+谓"格式既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又可以做动词的宾语。此外,《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还可以做兼语和介词宾语。在《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既可代单数,又可代复数;既可称代人,又可称代物。"其"用来称代第一、二人称的用法在《庄子》中偶有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