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只有"二度空间",尽管有人说信息社会是读图时代,但是目前中外绝大多数报纸的版面还是以文字新闻为主.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如今各类报纸更加注重运用纪实照片来传递新闻,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报摊上往往刊有大照片、大标题的报纸与版面更能吸引读者眼球.重视运用照片,努力提高报纸的视觉新闻,逐渐成为广大编辑记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人情味新闻(Human Interest story)是美国报纸的一种特殊新闻体裁,深受读者青睐。从开始出现,就显示了它的生命力,一直绵延至今,仍在报纸上保留着它应有的地位。人情味新闻源于美国报业史上的便士报时期。众所周知,美国报业发展经历了北美殖民地的草创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时的政论报刊及以后的政党报刊时期,而后进入了便士报时期。便士报以售价低廉(一、二美分)和报  相似文献   

3.
存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战线上其他兄弟兵种一样,也在大跃进中.列宁说过:"它(指新闻片)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而其精神应孩符合于我们优秀苏维埃报纸所遵循的路线."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新闻记录电影的特性.新闻记录电影既是电影——艺术创作,又是形蒙的报刊,具有报纸的战斗作用.新闻记录电影应该通过电影画面,紧密地配合当前国家的政治任务,及时而又真实地反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后,新闻记录电影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培育下,有了很大的发展.几年来,新闻记录电影巳经在人民生活中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新闻战线上一项有力的武器.许多观众认为新闻记录电影是"活的报纸","形象的报纸".是新颖丰富的教科书.观众爱看新闻记录电影是因为从  相似文献   

4.
论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都每时每刻在呼吸它,但很难说清楚.美国一所新闻学院向十家报纸的主编征求"新闻"的定义,十个人就有十种说法.美国的一位新闻学家说给"新闻"下个定义难极了.在我国,解放前和外国相似,也是各有各的说法,以后都一律沿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近几年来,由于思想解放,又重新讨论新闻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辞海》里的新闻条目,这样给"新闻"下定义:"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这些体裁通常称为新闻."但是,有的从事新闻工作的老同志却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新闻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新闻.一些读者抱怨报上没  相似文献   

5.
邱桂兰 《青年记者》2007,(18):64-64
全国县市报重新"洗牌"后,《滕州日报》得以成功保留,但由原来的党报性质变为"区域性综合报纸",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报纸进行了多次改版,重点强化了民生新闻的分量。目前,民生新闻已成为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亮点栏目。"民生新闻"不能以偏概全办好民生新闻,首先要明确何谓民生新闻,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但要从深层次理解应该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表现形式。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报纸市场情况看,新闻的雷同化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而"这是通稿""这条新闻明天各家都有"更成为一些新闻来不及做进一步谋划和加工就见报的理由.雷同化甚至还不仅仅反映在当天新闻上,有的报纸第二天所报的新闻正是其他报纸前一天所报的同样内容.缺乏原创性已经现实地影响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众平面传媒的报纸,在用好新闻照片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新闻美术插图的作用。一张没有插图的报纸不是一份好看的报纸。现代报纸更注重运用各种风格的插图。在这个重视读图的时代,我们要更重视报纸新闻美术插图。如何将插图很好地应用于现代报纸版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报纸历来强调"图文并  相似文献   

8.
杨文环 《今传媒》2013,(4):144-145
王韬是19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学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亦被称为“具在专门办报思想第一人”.笔者认为,王韬先生之所以能得如此高度评价,与他的新闻思想密不可分:重视报纸信息传播、“立言”的新闻功能观;强调报纸在社会变革中作用的新闻政论观;提倡品行诚正,博古通今的新闻人才观等.正是得益于这在当时极具震撼力的大胆思想,使后世得到启蒙,而其报刊实践及系统的报刊理论又奠定了我国近代报刊的基础,从而展示了王韬对中国新闻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邓拓曾从政治上强调评论对于报纸的重要性.他以社论作比说:社论是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关于新闻的服务性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新闻界的注意。有些报纸和广播台、站,把加强服务性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或者重点,取得了今人注目的成绩;有些新闻学术刊物就这个问题发表文章,开始了有益的讨论。在许多讨论文章中都涉及到新闻的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关系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目前见到的表述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服务为主型。小可在《报纸的“服务性”》短文中写道:“有人疑虑强调报纸的‘服务性’会不会削弱‘指导性’  相似文献   

12.
朱岩 《新闻爱好者》2006,(4S):23-23
读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  相似文献   

13.
读者是报纸的上帝,民生新闻是报纸的基础。面对如此严峻的竞争势头,各家都市报在重视传统的时政类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的情况下,开始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更有报纸提出来写好民生新闻、发好民生新闻、用好民生新闻是关系报纸下一步发展的口号,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证明着地方媒体的日益成熟,它们更加关注民生,注重和强调与读者的服务和互动,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思想,已经提升到办报的理念层面上。一、固守新闻本位是民生新闻立身根本民生新闻的魅力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一、由理论界先行引发的实践革命 1.信息概念与传播学的引进 新闻改革是从理论界的探索开始的.打倒"四人帮"后,各领域各行业都提出"拨乱反正"的理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引入了"信息"概念及信息理论,引发了新闻学术界的一场讨论和业界的观念革新.李良荣先生当年从两个方面作了概括性的评价:首先,它涉及到"对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问题,"新闻媒介究竟以传播信息为第一功能还是以宣传为第一功能"?其次,观念的变化引起操作层面的系列变化:一是引起媒介结构的变化,"一大批以提供纯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为主的报纸纷纷创办,电台电视台也纷纷开出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的新频道".二是媒介内容构成的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图片不仅直观地传达了新闻事件本身,更是构筑版面视觉中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报纸版面能否好看、有冲击力,新闻图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报纸,新闻图片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必发"的重要地位.对于版面编辑来说,一幅好的照片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版面,可谓是"一图难求".  相似文献   

16.
<囍日日记>是民国初年著名记者黄远生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纪实文体,今天的读者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新,但在民国初年报纸上的文章是以政论为主,而纪实文字颇少.黄远生取西方报纸之经验,以主要的精力写新闻通讯,创造性地改变了当时报纸的面貌.他以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驻京记者的名义撰写的<北京通信>(通讯)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得到记者们的仿效.新闻学家黄天鹏说:"自黄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黄天鹏<新闻文学导论>,上海光华书局,1930年版)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7.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苏维埃报刊工作论述的重点,迅速从政治论战转到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他在1918-1920年错误地实行取消商品交换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制度,要求报纸上的新闻减少到1/100,这种以否定报纸基本职能来达到国家行政目的的思想,显然是不正确的。1921年以后实行新经济政策,他承认报刊的经济性质是商品,报刊可以有经营活动。20世纪初,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研制用于通讯和广播的无线电技术,列宁对此非常关注。他关于广播的论述以宣传为主,而认为电影可以承担宣传、娱乐两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报业形势严峻,为了填补严肃新闻的空缺,应对老东家为了节省成本大幅裁员,美国的新闻老兵们纷纷转战"非营利新闻机构" (non-profit journalism outlets).几年来,"非营利新闻机构"已经成为一些记者实现新闻理想的"宝地". 美国非营利新闻机构的发展现状 最先呼唤美国严肃新闻业走向非营利的是前《华盛顿邮报》总编辑小列奥纳德·唐尼(Leonard Downie Jr)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2009年隆冬,唐尼和舒德森在《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刊登调研报告《美国新闻业的重建》,认为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如调查报道等,理念崇高,但是囿于高额的成本,报纸"养"不起.这时政府和基金会就应出面进行干预.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资助的形式帮助那些负责任的报纸度过难关,而基金会则可出资资助报纸进行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新闻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美国人通过无数终端上的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接触到新闻.那个人们忠诚于某种媒体形式或某个新闻组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使用多媒体平台获得新闻,包括全国性的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互联网、地方报纸、广播和全国性报纸.46%的美国人认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他们会通过4~6种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仅有7%的人在具备代表性的一天中,只通过单一的媒体形式获取新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都市类报纸都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注重新闻的可读性及贴近性。在体裁上,以消息为主,而少通讯;在题材上,以条线新闻及社会新闻为主,而少纵深报道;在采写上,注重渲染而少雕琢;在包装上,强调眼球效应而少沉着大气。短平快、信息量大、组合报道等等,当然是都市报值得坚持的优点,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便是:写作上的粗糙、对新闻价值的片面理解及过分强调对受众而言的快餐式新闻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