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保鼎     
卢永锈 《历史学习》2006,(1):F0002-F0002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大史友甗、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  相似文献   

2.
青铜是一种由铜、锡、铅冶炼而成的合成金属,用这种金属铸造的器物称作“青铜器”.青铜器成熟于商而盛行于周,故史家又称商周时代为“青铜器时代”.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作战争武器,同时也大量用作礼器和饮食用具.在两周青铜器中有关邢台历史的,器物称作“邢器”,其中最早的邢器是西周初时的“麦尊”礼器.一“麦尊”的造型、装饰和断代据刘节《麦氏四器考》记述:传世麦氏之器共有四件,即“麦尊”、“麦鼎”“麦彝”和“麦盉”.此四器出土于何时何地?因无确记已不可考,唯知“麦鼎”一器原  相似文献   

3.
湘江和渌水交汇区出土的24件青铜器,融合了中原与江南的青铜技术,其铸造与装饰工艺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体现了商周时期这一地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证明了湘渌交汇区域是湖南商周青铜文明最早萌发并高度发展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所谓金文,是指商周时期铸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它是处于甲骨文之后、小篆之前的一种古文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金文同商周青铜礼器一样被历史封存。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陆续出土,金文才得以重见天日。当时虽有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给予了特别关注,但主要研究方向还是在于深入细致地探索金文在汉字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对其隐藏的书法艺术价值,则未能充分揭示。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出土了近四十件商周有铭青铜器,它们不仅是辽宁地区青铜文明的物证,其铭文更是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这些铭文进行辑、解,既是语言文字学及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又可以为揭示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起源至少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商周青铜器,尤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属于中国文物宝库中的瑰宝,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史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当时青铜器从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品,演绎为权利的象征,相处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以后成为传国的重器,国家政权的象征。商代前期的青铜器礼器增多,花纹结构粗犷,  相似文献   

7.
郑晓娜 《新疆教育》2012,(5):141-141,146
考古与文献可以证实,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饰是对中原地区上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生物进化与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又为商周青铜器上龙纹饰的生物原型是中华扬子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商周青铜器极好地做到了造型设计与装饰纹样的贯通勾连和交相辉映。不管是现实中真实的动物,还是想象中虚幻的神兽,往往都流传于神话传说当中,通过人们的理念构想反映于青铜器造型与纹样之中,反映出造物者相当浓厚的神话设计思想与理念色彩,从而使商周青铜器达成了从语言文字到视觉图像的文本转换。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可知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源头应该追溯到红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随着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其形象渐趋复杂.兽面纹的融合主要是在龙山时代完成,经过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最终形成常见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青铜器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于一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作为青铜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青铜纹饰,因其繁缛华丽富于变化,且文化内涵丰富,激发了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在安徽枞阳地区保存的大量史前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许多颇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器物造型别致、纹饰华美。以青铜方彝为例,器物纹饰精美细腻、巧于构思、组合奇特,包含了兽面纹、夔纹、鸟纹、蝉纹等多种纹饰,突出展现了青铜器的纹饰之美。时至今日,青铜器的纹饰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仍被广泛运用,闪烁着广博、精深的文化之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