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勇气,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美国南北战争前夕,佐治亚州塔拉庄园16岁的斯佳丽小姐疯狂地爱着邻居阿希礼·韦尔克斯。战争爆发后,阿希礼与他的表  相似文献   

2.
斯佳丽那特殊的复杂个性,形成了她那特殊的婚恋形式:对阿希礼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三次以物质为前提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不管怎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斯佳丽??她是斯佳丽,拥有狂野的爱尔兰血统,却又不失优雅的法国人的风格。她狂妄但不失温柔,她精明但总抓不住幸福,她热情也很自私。她所有优缺点组成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女性。她是斯佳丽,《飘》中的女主人公,一个我最欣赏的人!欣赏之一:百折不挠的意念斯佳丽是美国南方庄园主的千金。动人的斯佳丽富有且快乐地生活了16年。但战争夺走了她所有的梦。斯佳丽精明善良的妈妈被战乱中的疾病夺走了生命,斯佳丽富有的家也随着动荡的社会变得一贫如洗。最要命的,则是斯佳丽最爱的阿希礼也离她而去。但只因她是斯佳丽。…  相似文献   

4.
《飘》是一部出版于1936年的美国小说,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作品,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飘》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以亚特兰大和塔拉种植园为背景,描述斯佳丽、梅兰妮、阿希礼、瑞德四个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南方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遭遇与命运,也反映了残酷的战争导致了主人公们性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作品《飘》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米切尔对主要人物斯佳丽、玫兰妮、阿希礼和瑞特的性格刻画离不开人物活动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因此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必会带来主要人物性格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作品中南方社会在南北战争前后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主要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希礼与瑞德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著名小说《飘》中的两个男主人公,希礼是女主人公斯佳丽梦寐以求的情人,瑞德则是她一直不懂得珍惜的丈夫;不过,随着斯佳丽从一个天真幼稚的女孩成长为一个负有使命的成熟女性,她终于认识到希礼只是自己心造的幻影,瑞德才是她生命真正的依归。  相似文献   

7.
斯佳丽和瑞特是小说《飘》申的主人公。他们的形象都是正负两方面性格的组合体。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婚姻的悲剧。文章通过对斯佳丽和瑞特的性格分析来揭示他们婚姻失败的原因,并讨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8.
小说《飘》反映了19世纪关国南北战争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思嘉和艾希礼的形象非常具有代表}生,体现出小说超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思嘉在任何变化发生后都积极选择应对,勇敢面对现实,代表生机勃勃的“明天”;而艾希礼留恋往昔,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代表的是已逝去的“昨天”。思嘉与艾希礼的感情纠葛贯穿小说,展现了思嘉和艾希礼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反映出残酷而真实的社会与人生。  相似文献   

9.
许多中外作家都是修辞方面的专家,他们通常借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象征一类人、一种精神或其他.著名的中国女作家舒婷曾写了一首诗《致橡树》,这首诗借用橡树和木棉描述了一对恋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米切尔写了小说《飘》,她在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两对恋人:维希礼和媚兰;瑞德和斯佳丽,这两对恋人是橡树和木棉在《飘》中的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10.
朱天奇 《考试周刊》2013,(22):33-34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在18世纪中叶创作的鸿篇巨制,《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在刻画人物性格和人物结局时,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都描写了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红楼梦》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之间;《呼啸山庄》是希斯克利夫,埃德加和凯瑟琳之间。而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冲突,恰好体现人类社会中的正统与异端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以爱米丽的恋情为主线,将其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情感压抑期、恋爱期及孤独期,每一阶段都充斥着独特浓郁的悲剧色彩。作为南方旧传统的被规约者,爱米丽对荷墨·伯隆的悲剧爱情撼动的是“南方历史和阶级的整个根基”,且悲剧实属难免。无论是福克纳本人出于同情和敬重,还是杰弗生镇民对传统逝去的痛惜及缅怀,都给爱米丽献上了娇艳夺目的玫瑰花。  相似文献   

12.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标题具有隐含之意。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震撼人心,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13.
自芭芭拉·狄·安杰利斯创作了《纽约时报》上的畅销书《你不能不了解他》后,她的读者们就一直请求她创作该书的姊妹篇——一本为两性创作、揭示女人需要在生活中被男人了解、宠爱的书籍。芭芭拉·狄·安杰利斯在她的新书里保持了她一贯坦率、泼辣、切实的文风,同时该书也是一本见地深刻的指南,女人们通过阅读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并会很乐意将此书推荐给她们的爱人。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张洁的作品从早期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21世纪的《无字》,从构建女性爱的理想观到抒写恨的新篇章,揭示了张洁在探索女性精神家园方面的新层面。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开启诗歌主题的金钥匙。玫瑰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申反复出现的意象。这个意象成为诗中说话人爱慕和赞美的美少年的化身和别名,具有强烈的性别和性暗示。诗中说话人饱含激情赞美玫瑰,就是表达对美少年的爱。  相似文献   

16.
方程的中篇小说集《玫瑰有约》是一部可读性较强、格调较高雅的作品集。其主要特色为,以爱情婚姻为主线;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灵活运用结构方式;对性行为的描写简洁、委婉、适度。  相似文献   

17.
陆梅华 《海外英语》2014,(15):180-181,183
The Thorn Birds and Scarlet Letter both explore the theme of love and religion, and both show the skilful use of imagism and symbolism.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ommon images of the two novels and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8.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一篇很有特色很具阅读性的短篇小说,评论界对其痴迷程度远远超出作者的想象。其中所运用的象征主义一向为人称道。本文从小说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谈起,从艾米丽其人、其家庭环境和其文化出身三个方面层层跌进阐述了艾米丽这一大家闺秀悲剧一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古典爱情诗歌灿若星辰,蔚为大观,内容丰富,词真意切,尤其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婚恋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藉由此对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爱情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芸的形象之美是《浮生六记》的核心魅力所在。文章从陈芸追求的情爱之美、生活艺术化之美和坚韧的生命之美三个方面来分析陈芸的形象之美,从而指出,陈芸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一曲追求爱和美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