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造及其与高等教育相关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列举了一些专家、学者对创造与创新概念混乱使用的现象,然后从创造与创新的原始涵义出发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提出:创造只具有新颖性特征,而创新虽然也具有新颖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具有第二层次的经济价值性特征。因此,创新就是创造,但创造不完全都是创新,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最后,探讨了由此而引伸出来的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建议人们在学术著作中应按其原义而慎重地使用创造、创新及其与之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创造是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将创造引入认识论,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论——人类创造认识论,它具有与以往认识论不同的本质与任务、规律和方法。用人类创造认识论的思想和方法研究教育,就形成了教育创造人才论,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创造的本质、规律与价值。人类创造认识论与教育创造人才论是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对理论创新、社会创新发展、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由来与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创业教育是2010年由教育部文件正式使用的新概念,由于在此之前已经有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个概念存在并得到广泛运用,造成一些人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三者没有什么区别;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加上创业教育,是二者的集合;有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要重点强调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关系不大。为了澄清这些模糊甚至是错误认识,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的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在纵向上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制作了“概念演进图”,以此来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4.
刍议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对二者之关系的理解上却存在着许多看法。本文从创造与创新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从而初步证明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创造领域,教育创造与创造教育、教育的创造性、创造性教学这几个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此外,教育创造的成果形态、创造者、创造的层次水平等也是教育创造所关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造活动则是和艺术教育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弄清楚艺术教育、艺术创造活动的概念内涵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章着重从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实施过程、目的和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比较分析,以期能把艺术教育的概念内涵解释清楚。在指出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区别的同时,文章也深刻分析了艺术教育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7.
陈英兰 《考试周刊》2010,(38):67-67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类现在所处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理论研讨会年初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围绕人的素质的基本理论和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重点主要有两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 )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涉及一个问题 :思想政治素质与创新精神如何有机统一。有的学者认为 ,人的素质系统的核心、关键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表现在创造行为和创造认识两大领域 ,就创造认识来说 ,创造力是由敏锐的感觉力、高超的逻辑思维力、直觉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9.
教师文摘     
学 校 风 气 “学校风气”’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而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学者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把它看成是学校这一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有人把它理解为学校的秩序、纪律;还有人把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方面的变量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一种标志;也有人把学生的个性及学校的特点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参量。教育社会家则  相似文献   

10.
“学校风气”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而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学者们对它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把它看成是学校这一组织内部成人之间的关系;有人把它理解为学校的秩序、纪律;还有人把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等方面的变量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一种标志;也有人把学生的个性及学校的特点作为衡量学校风气的参量。教育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创新,21世纪必定是一个急剧变革,以创新为特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特征向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呼唤一种新的教育精神,企盼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适应这种时代特征的要求,如何构建"创造教育"模式正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创造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本文将是对构建"创造教育"模式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正确认识在创造教育中创造与继承的关系 从教育本身来看,它蕴含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前人创造的文化传…  相似文献   

12.
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标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数学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创新、创业”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各自不同,又相互关联。“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创造、创新、创业”概念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其中就有新颖、独特、巧妙的构思,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神陶冶,是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语文教学应特别注意对学生敏锐思维,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情感不仅是创造的动力,也是调动人的创造潜能,产生创造设想的催化剂。本文从进行美育渗透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情感。  相似文献   

15.
略谈创造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教育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观念,目前已受到普遍关注,但在对待创造教育内涵的理解上仍众说纷纭。有的说创造教育是以创造活动为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有的说是指教育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笔者认为,较为合适的含义是:创造教育是指开发和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常侠 《教书育人》2009,(6):52-53
创造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一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给我们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创造教育越来越引起广大中学教师的重视,并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实践。我们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绩,也得到了一些教训和失误。 误区之一:只有对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实施创造教育,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法实施创造教育 这是对创造概念的误解。什么是创造?创造是对现有的想法做法有更科学更进步的改变。创造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一种机能,人人都具有,只是高低程度不同而已。事实上,每个学生在学习和…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与创业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创造与创业是三个相互有联系但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搞清三者的关系、摆正三者的位置 ,有助于正确制订教学大纲、定位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起步岗位。本文分析了创新、创造与创业的不同内涵 ,阐述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潜能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对于本科教育而言 ,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潜能和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较为准确恰当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1月至2022年6月福建省出台了63份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相关的地方规范性政策,从“发布时间”“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工具”四个维度对63份政策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相关财税政策存在一些局限性,政策在时间分布上与创新创业创造发展需求不够匹配;中小企业在创新创业创造相关资助政策上无明显优势;中小企业概念界定不统一,支持“创造”的政策匮乏;各类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等局限性。针对性提出未来应注重结合发展需求适时推出创新创业创造财税政策;各政策主体合力助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统一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强化对创造的财税激励;优化财税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增加需求面政策的运用,为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特点与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心理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心理而言的一种心理模式.创造心理是多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有机结合,为了目标的集中与简化,把创新时的心理活动方式称为创造心理,实际上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包括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包括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判断.因此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受传统培养方式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创造心理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发散性和灵活性、非逻辑性、对象的潜在性、发展性等特点.培养大学生创造心理的对策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构建知识能力结构框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造就一个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育人环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