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平 《贵图学刊》1999,(4):61-62
本文就《书目答问》的成书年代、收录范围、分类思想、分类体系及影响逐一进行分析阐述。肯定了《书目答问)这部百年来流传很广的具有治学门径的目录学书籍在收录范围、类目设置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书目答问》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推荐书目,而关于中国最早的推荐书目,有人说是《经籍举要》,有人说是《唐末士子读书目》,还有人说是《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这个源头到底在哪里?在《书目答问》之前还有哪些推荐书目呢?今试做考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著录、分类、小注等书目因素可知,《书目答问》在列举书目清单的同时,也提出了迎合洋务运动诉求的新型知识标准和人才标准。《书目答问》从“宜读古书”和“今胜于古”两个看似矛盾的维度,突出了“实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人才观:恪守“中体”的同时,培养兼及中西二学之“用”的经世人才,从而也改变了“士志于道”而耻于技艺的传统人才定位。这一文化战略体现了张之洞对国家前途的选择,即在坚守古典的前提下,激活被经史子集体系所框定的可能义蕴及其细节,并适度引进西学之用,以期扭转乾坤,实现国家富强的宏愿。讨论《书目答问》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既能超越目录学学科视域揭示《书目答问》的学术价值,也为探勘洋务派的知识观和人才观提供了基于书目的观察视角。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4.
来新夏、韦力、李国庆共同完成的《书目答问汇补》之性质,有点类似于《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四库存目标注》,不但嘉惠读者良多,而且必将大大推动《书目答问》的研究,堪称《书目答问》研究及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集大成之作。其特色至少有如下数端:一、材料丰富,内容完备;二、附录完备,索引详细,在编纂体例方面颇具特色;三、底本选择妥当。  相似文献   

5.
刘采隼 《图书馆》2004,(1):94-95
《书目答问》出版百年之后 ,刘德刚先生对原书有错者订之 ,漏落者补之 ,名为《书目答问订补》。对全书所举要目逐部对原本 ,校正异同 ,于书目后增加按语 ,说明书之要旨及得失 ,力求真确 ,不蹈虚妄 ,实事求是。是先生毕生精力之作。  相似文献   

6.
这十部书都是学术名著,并非浅近的入门书;而且我不敢说什么入门,自问一无所专,哪一个门也未入去。我只是确实从这十本书,窥见中国学术和文学的门径,以及欧洲艺术和文学的初步知识。尽管我自己始终止于站在门外窥望而已,但我相信比我有毅力的读者,是会从这些门径深入堂奥的。(1)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清人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就中国古籍中选择精要,指示初学门径的书,非常有用。它虽为初学而作,本身却已成了学术名著。近人范希曾此书,又是《书目答问》的补充和正误。  相似文献   

7.
《文选旁证》,清梁章钜著。这是清代比较重要的《文选》研究著作。我知道《文选旁证》,要追溯到解放初期。当时,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有一天,出去逛旧书店,在夫子庙旧书店里买了一本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商务印书馆1933年出版的《国学基本丛书》。买到之后,随意翻阅了一下,其《书目答问略例》云。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所撰《书目答问》,问世至今,流传已逾百年。这部名著,一开始就吸引着当时的童生和士于,读书人对它非常推崇,奉为标准。今天,张之洞《书目答问》对我门研读中国的古籍。研究图书的目录和学术的渊流,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希曾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撰写出《书目答问补正》一书.范希曾采取补正的方法,保持原书体例,有所侧重,开展不少纠误补阙的工作,蕴含了丰富的编目思想,对于研究古籍的目录版本以及编写古籍举要目录,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图书分类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帮助图书馆分类工作人员,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认为以下几种工具,可以辅助分类工作: 一、新书征订目录。不论是书店、出版发行的各种新书征订目录。例如《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广东新书目》、《上海新书目》等,这些征订书  相似文献   

11.
王重民先生的《书目答问》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60年代王重民教授在北京大学所开“书目答问”课的有关原始文献,提出重开此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15.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史志目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历来不乏研究者。本文试对历代《汉书艺文志》的研究情况进行评述,对有关代表性研究论著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寻绎历代《汉志》研究的发展趋势,推动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千顷堂书目》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总目》编撰过程中,其首先对《千顷堂书目》的部类设置进行评判,而后从图书撰者问题、成书年代、版刻情形进行批判式吸纳。或以之判断图书的撰者姓氏、履历、成书与版刻的重要依据,或据以考查某一图书的编纂及流传,或据以判断某作者著述的存佚。且《总目》对《千顷堂书目》失当之处,多能客观待之。  相似文献   

18.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