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收藏》2008,(5):100-104
中国古代玉器的生产贯穿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整个历程。玉器风格在六朝与隋唐之前后有明显不同:魏晋以前,玉器的生产受制于封建礼制,有森严的等级和形制限制;从隋唐开始,产生了清新活泼、贴近生活的世俗化玉器体系,器形以实用的玉佩饰和玉器皿为大宗。在玉器皿中,除了传统的碗、杯、盘造型,还有一种肖生式的玉器皿。  相似文献   

2.
乔文杰 《收藏》2013,(10):50-55
2012年底,深圳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举办了"玉石之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周玉器精品展"。这次展览的240件玉器,皆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的三次重大发现。这些来自河南殷墟妇好墓、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贵族墓地、山东滕州前掌大薛国墓地的商周古玉器,不仅造型精美、玉质莹润,而且展现出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乾隆年间形成了我国古代玉雕史上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除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新增加了玉山子、浮  相似文献   

4.
丁哲 《收藏界》2010,(12):41-42
"拉丝工"是古代玉器制作中一种以软性线具为主要工具进行拉切透雕或切割的技法之俗称。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有之,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赵爱军 《收藏》2008,(3):114-116
清代太雕在造型、设色、质材及雕琢技法上集历代玉雕工艺之大成,深得世人赞誉。内蒙古博物馆所藏玉器多为传世品,现将部分精品分类选择,介绍如下,以使读者领略清代玉器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07,(9)
现代精品玉器,主要分为玉质精品玉器和艺术精品玉器两种类型。由于自然界产出的高档玉材十分稀少,能用其制作成体量大的玉器更是稀少,即便其艺术性不太突出,其价格也非常昂贵(图1)。大多数玉器,由于玉质、工艺和艺术价值一般或较差,收藏的价值不大。极少数造型讲究和气韵生动的艺术精品玉器,尽管其玉质档次不够高,由于艺术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具有无限的增值性,是收藏追求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7.
玉器以质地温润、光泽优美、雕刻精湛、品类繁多、造型典雅被视为珍宝。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玉器有各自的特征和用途,或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或是物质财富的标志,到如今古代玉器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  相似文献   

8.
刘继卿 《收藏》2011,(2):80-85
玉不琢不成器。我们评价玉器价值时,应该从玉材和雕工两大方面入手,还要看琢玉工艺在玉器价值构成之中是起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如果琢玉工艺十分粗劣,还会降低甚至报废原玉材的价值。玉器材质的优劣、制作工艺的繁简难易和精细粗率程度,以及造型的艺术神韵、制作者的知名度,都是评价现代玉器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些因素在玉器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不同,使玉器形成了两个价值大类型——普通商品类和收藏类,以及4个小类别——  相似文献   

9.
在古今玉器的各种价值因素中,以玉质工艺造型、艺术性和文史价值最为重要。均衡具备各种价值因素的玉器极罕见,价值大多只侧重于一两个因素上。按玉器价值侧重的因素来分类,可归纳为两大价值类型,即偏重于玉质价值的现代商品类玉器和偏重于艺术及文史价值的收藏类玉器。当某一价值因素异常突出时,从不同侧面衡量,会是不同的价值类型。  相似文献   

10.
清代玉器造型雕刻出现新的风格,大多线条流畅,方圆合乎规矩,雕工细致,圆滑,注意磨光,特别是乾隆二十五年以后玉器增多,玉雕达到高峰。清代官雕玉器在乾隆时期有较大发展,故宫博物院藏“大禹治水玉山子”就是其中一件题材新颖、雕刻工艺精湛的代表作品。乾  相似文献   

11.
刘继卿 《收藏界》2014,(11):35-39
在玉器收藏品中有一个最值得收藏的类别——俏色玉器,它们是构成艺术精品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俏色玉器的主要特征:玉器造型的局部或整体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与它所表现的器物应有的色彩相同或比较相似;或者出现在玉器的某些特定部位上,使玉器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对这种玉器制作的要求原则是:俏色玉器上所出现的色彩必须是天然存在的,即便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而让人视觉上产生色彩、光泽或质感的变化,也不存在任何人工添加色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云辉 《收藏》2008,(8):124-125
红山文化是距令约6500~6000年、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在红山文化晚期出土了大量造型奇特的精美玉器,如玉猪龙、卡鸭形佩、玉鹰佩、玉凤佩、勾云形佩、马蹄形器等,这些玉器在史前玉雕史中占有十分光彩的一页。迄今为止,在陕西境内也发现了3件较为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13.
明代玉器总体上看逐渐脱离了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民间玩玉、赏玉之风日盛。明初玉器风格继承元代,造型上粗犷豪放,做工较严谨精美;中期,玉器雕琢趋向简略,花卉题材多采用折枝和缠枝花卉组成图案,具有清新活泼的特点。随着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起,出现  相似文献   

14.
刘继卿 《收藏界》2011,(7):41-43
本文谈谈收藏类艺术精品玉器中的俏色精品玉器。俏色精品玉器是艺术精品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玉器是把玉材局部上的天然色彩部分设计制作到玉器的某些部位上,使这些部位产生符合玉器造型表现的物体实际色彩,或者使玉器内容产生某种特定的涵义。将玉料上的  相似文献   

15.
于明 《收藏》2007,(12):46-47
中国玉器以其温润莹洁的质地、端庄多姿的造型、华美典雅的纹饰、精美绝伦的做工而为人们所珍爱。它作为一种承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自古以来就为王公贵族、富商巨贾、文人雅士以及国内外博物馆研究和珍藏。如何评定玉器的价格,这是一道难题,本文为此提供一个粗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继卿 《收藏界》2010,(4):37-40
玉器的雏形伴随着新石器时期的降临而诞生,即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原始的玉器产生了。玉器从初创到成熟虽然经历了三四千年的漫长历程,但由于当时的采玉和运输能力均很原始低下,玉料多为就近取材,品种较少,地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李坤 《收藏界》2010,(5):46-50
玉,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玉"为"石之美者,玉也";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王晓海 《垂钓》2010,(4):86-86
几年前,东北藏家来甬给我带来一件远古时代的紫红色哲罗鱼玉器,造型很美,实属少见。 这条哲罗鱼长31厘米,宽12厘米,背翅上有一孔,嘴尖,眼大,线条丰满圆润,前两腹鳍较宽,着地稳定,同翘起的鱼尾角度相持平,造型生动。  相似文献   

19.
判断玉器的收藏价值大小,应该从玉器的文化价值、艺术感染力价值、装饰佩带效果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价值、玉材的种类和材质价值、玉器表现的题材价值、器型的得体适宜性价值、玉器制作者的知名度价值、玉器的各种稀少性收藏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0.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