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修与晏殊词在艺术渊源和创作倾向上虽有一致之处,但更存在着明显差异:(1)晏、欧词题材内容的不同;(2)晏、欧词艺术风格的差异;(3)晏、欧词语言特点的不同。晏词是士大夫雅词的典型代表,欧词则雅俗共赏,更具有全民性和亲和力,更能体现词的通俗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播方式和以印刷品为传媒的书面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欧词的广泛流传,并且起了不同的传播效应.宋代诸多词人深受欧词启发和影响,各有所得,并将之传承发扬.欧公写作艳词,然宋人多为其辨诬.宋代词论家将欧词视为雅词代表,而欧词的"诗化"倾向也遭到了部分词论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潘婷婷 《文教资料》2007,(24):79-82
晏殊与欧阳修是北宋初期词坛上两位重要的词人,共同的时代背景、相近的政治地位、相同的词学继承使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语言闲雅委婉、节奏迂徐舒缓、意趣典雅含蓄。但不同的天赋气质、仕途经历和生活环境又使他们的词作具有相当程度的"异":晏词俊秀而欧词情深、词中描写的生活场景不同、常用意象不同。晏殊与欧阳修共同将宋词导向雅化,尤其是欧词,因为更符合词主抒情的特质而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纤巧柔美是花最突出的特质之一,这一特质迎合了婉约词抒情造境之需,使花成为婉约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北宋初婉约词人欧阳修的词作包含了一个缤纷斑斓的花意象群落,具有赋陈时令之景、喻人喻物、言情及言志等几方面的内涵,这个花意象群落使欧词充满了柔媚温婉的气息,对于表现出欧词婉约秀媚、疏隽深婉的风格特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诗有一定的生态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生态美,其内容有三,即借自然美景抒发闲逸情怀、歌颂太平、自然条件优越,易于生存、感伤人与自然的不合谐;其次是文化生态美,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楚地巫风、节日风俗与传统的文化品格:最后是社会生态美,反映政治军事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态的影响,对其他生物生存状况的反映。总的说来,欧诗中的生态美学倾向不同于欧词:它具有欧词所没有的颂圣色彩与忧生的社会意识。这与欧阳修的不同的诗词观有关。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意识活动在时向上通常表现为一种"回溯性",鲁迅的纯文学创作明显可见这种无意识活动的特征。无意识活动以其从遮蔽到敞开的运行轨迹,富于表征性地将鲁迅的纯文学创作分为两个阶段,潜在地演示了作者的精神史和时代的思想史的一些重要方面,同时也为文学创作中无意识的介入方式及其与意识消长关系的某种规律的探寻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已有的争论中力辟浮泛不实之成见,从批驳中申明自己的见解。本文能顺波讨源,以古文革新为文艺大背景,进而从风格、文体特点,社会舆论,文人生活等多方面综合论列欧词的真伪。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期的柳永,打破了花间词的窠臼,将创作主体与抒情主体合二为一。创作主体的介入,使得柳词得以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也成了柳词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柳永还借助于慢词长调,抒发其复杂矛盾的情感,使得其词作的情感呈现出复杂、多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9,(7):17-23
裘山山有关西藏情结的小说和散文构成了她作品的独特性,但是这种"西藏情结"反过来制约了她的创作。就表层结构来看,这类小说均采取双线交叉、回溯式的叙述方式,其背后却是追寻精神原乡的深层"结构",要么通过对地域故乡的追寻,要么通过对童年的追忆。这些深层心理在遇到特定主题和语境的圭臬时就形成了深层次的创作焦虑,以对历史现场的介入、对时代的介入、对人生的介入来看,这种创作焦虑在当下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向民歌学习第一人,其词作带有浓郁的俚俗风格。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和具体的表现技巧方面。欧词民歌风格的成因与时代、个体都有关联。他的词作在北宋早期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域嬉乐儿童诗课程是将地域嬉游活动与儿童诗创作教学整合的课程。课程追求一种属于儿童的清贫诗意、一种属于生态的自然诗意,更是养护一种属于余裕的自由诗心,目的是为童诗创作教学提供更丰富、更新鲜的题材;同时,通过儿童诗创作教学的驱动、关注、定格,使地域化的儿童嬉游活动更稳定地介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热爱家乡、记住乡愁。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在乡村小说的创作中一直致力于意象的构建,这些意象主要分为自然生态意象、生活常态意象、土地意象以及文化象征意象等四类。纷繁意象的构建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寓言色彩,同时表现出介入却无奈、批判又同情和复杂而混沌的当代性品质以及粗鄙化倾向的艺术不足。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是基于现代互联网平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基础,使得网络文学创作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别是读者能够借助于网络接龙、BBS以及其他媒介介入网络文学创作中,使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创作与接受实现互动,既丰富了文学创作形态,又促进了网络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入”是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同属于介入现实的“非虚构”典型作品,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以及彼得·海斯勒的《江城》都体现了创作主体的积极在场,抒发了创作主体的自我声音和内心情感,具有明确的主观意图。同时,由于受到创作者个人身份立场的影响,作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创作主体对现实的介入姿态也随之体现出强势与节制的分别,这又进一步导致他们笔下的梁庄与涪陵的景物人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欧范词优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英 《天中学刊》2002,17(4):50-53
后世词论家有一种“欧词不如范词”的观点。此论是否正确,批评者当结合北宋初期词坛发展的状况,对欧范二家词的各自特色成就进行比较研究,论述范仲淹在词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影响,才可能系统、客观、公允地对这一问题作以阐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从零度写作的立场出发,追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创作与"零度写作"理论的契合现象,以"省略"原则、"冰山"原则、"零度介入"原则为基准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将“家庭伦理”作为方法去考察2021年度的短篇小说,可以更深入地讨论中国家庭秩序的变迁对整体社会结构尤其是时代情感结构的影响。在短篇小说的创作肌理中,作家对于家庭伦理关系浓墨重彩的书写,不仅是对一种叙事策略与手段的呈现,更是他们凭借创作而介入现实的一条“抗争”或“寻觅”之路。  相似文献   

18.
昔日辉煌的赵树理方向与今日赵树理研究界的相对冷清同样是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理及读者群的转换几个方面去分析赵树理的创作“命运”,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赵树理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态以及读者群的转换四个方面分析了赵树理作品及其研究从喧嚣走向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砚田絮语     
正一直想找机会将童年记忆、工作经历以及创作历练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往事,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数十年来,美术界创作了大量反映历史、反映现实生活的主旋律题材。不经意中,在创作思维、手法、形式、技艺上形成了一套模式。因为注重人物画的功用和喜闻乐见,甚或不惜较多地借助了照相摄影写实手法的介入,让许多作品沾染了造作矫情的概念化、图式化习气,窒息、制约了艺术创作的想象力与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