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岁暮     
殷忧不能准(m从), 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 朔(shu6)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 年逝觉已催。岁暮@谢灵运!南朝宋~~  相似文献   

2.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声悲壮,天涯霜雪霁寒宵。三峡星河影动摇。  相似文献   

3.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4.
【出处】唐·白居易《赢骏》:"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蹋冰水畔之,卧雪冢间宿。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相马失去瘦,遂遗千里足。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束。沦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相似文献   

5.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祖咏写许金球供稿解说:终南山的北岭非常秀美,山顶的积雪好像漂浮在云中。树梢上闪烁着初晴的阳光,为长安城的傍晚增添了几分寒意。终南望余雪@祖咏 @许金球  相似文献   

6.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之作。四联皆对仗,章法严密,起、承、转、合自然合理,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搜罗入诗,气象雄浑,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凝炼、含蓄,其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很多知识,再加上拟题者有意设置干扰,无形中又增加了鉴赏的难度。根据拟题者常用的出题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六方面来入手解题。一、抓字眼。即抓住诗句或标题中的重要字眼,也即通常所讲的诗眼、题眼,对照有关选择项,进行分析选择。对祖咏的《终南望余雪》一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A.第一句点明望见终南山北面。“秀”既写景致秀丽,又引出下句。B.第二句写出山势之高和积雪之厚,同时点了望雪之题。C.三、四句通过视觉和感觉,写出了大雪纷飞的  相似文献   

8.
祖咏 《初中生辅导》2012,(20):F0004-F0004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相似文献   

9.
1982年的初春,踏着积雪,伴着料峭的春寒,付琪老师迈进了哈师大附中的校门。  相似文献   

10.
《岁暮归南山》素来被认为由孟浩然所作。唯韦庄《又玄集》署名孟郊。从《又玄集》成书年代与坊间孟郊已知刻本年代之比较、唐人诗互窜、“南山”争论、“不才明主弃”之辨看,此诗著作权当属孟郊。  相似文献   

11.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祖咏的应试之作。当时主考官出的诗题就是终南望余雪。前来应试的知名诗人祖咏拿到题目之后,仔细揣摩了诗题的画面和意境:一场雪后,天霁云开,长安城  相似文献   

12.
张清 《广东教育》2014,(1):66-70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1)请赏析“积雪浮云端”句中“浮”的妙处。(3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说说你对这首诗后二句的理解。(4分)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河北省文科综合试卷道德与法治试题从情境到任务,从表达到立意,都洋溢着浓浓的学科韵味.试题善用情境之花,开出中国人民奋斗之美,读起来给人以满满的力量;巧设任务之花,开出试题的思维之美,思起来给人以深深的启发;活用教材知识之花,开出学科的润心之美,品起来给人以浓浓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岁暮归南山》素来被认为由孟浩然所作。唯韦庄《又玄集》署名孟郊。从《又玄集》成书年代与坊间孟郊已知刻本年代之比较、唐人诗互窜、“南山”争论、“不才明主弃”之辨看,此诗作权当属孟郊。  相似文献   

15.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的<阁夜>向来被推为七言律诗的典范之作,收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在教授该诗时,笔者发现教材与教参中的个别地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一点管窥之见,同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6.
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来说说“寒”。天象寒,有日月星云之寒,有虹霞霜露之寒,有风雨雾雪之寒;地貌寒,有山水原漠之寒,有江河湖海之寒,有潮涛溪涧之寒;建筑寒,有宫苑亭阁之寒,有桥梁关塞之寒,有祠庙陵墓之寒;时序寒,有春夏秋冬之寒,有晨昏昼夜之寒;生物寒,有花草树木之寒,有鸟兽虫鱼之寒。  相似文献   

17.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祖咏的应试之作。当时主考官出的诗题就是"终南望余雪"。前来应试的知名诗人祖咏拿到题目之后,仔细揣摩了诗题的画面和意境:一场雪后,天霁云开,长安城  相似文献   

18.
大历元年冬,杜甫到了夔州,住于西阁。西阁背山临水,风景优美。按理,该心情舒畅。可当时川军连年混战,吐蕃不断侵蜀,崔旰又反叛作乱;可谓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因而,作者忧心如焚,夜不成寐。请看《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相似文献   

19.
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许多数列问题可从函数图象出发思考,方法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20.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首七言律涛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纵观全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