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巨大力量,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十分重视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只有乐学才能善学。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3.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作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愉悦因素的培养。这样,学生才会乐学语文,学习的动力才会更强。  相似文献   

4.
学习上的最好境界那要算“乐学”了。孔子有句很有名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乐学”的起点,也是“乐学”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去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快乐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何等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乐学,爱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革教学方法,激活学习兴趣.下面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强调教学要做到使学生“好之”、“乐之”,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兴趣也叫求知欲,往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一个学生如果对语文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如饥似渴地钻研,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就会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其学习潜能就会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越好。这是无庸置疑的教学规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求知欲望与热情,常常会使人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并得到很大的满足。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心情愉悦时,是学习和工作的最佳状态,同时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探究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活动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那么,怎样提高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趣味性呢?  相似文献   

9.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非认知因素的“好”与“乐”对“知”的重要作用。他还自述其教育方法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认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即先使受教育者发生困难,产生求知的动机、需要和欲望,然后再去启发他,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今天看来,这些论述中包含着认知活动要有情感意志活动参与的重要思想。在近代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愉快教学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通过创设愉快的育人情境,以调动学生心理内驱力,发挥学生潜能,寓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于快乐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政治课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1、现代心理学强调认识兴趣在接受知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早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很强调“乐学”,认为“知话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学应围绕学生实际,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在西方,早在十九世纪,著名…  相似文献   

11.
史俊艳 《西北职教》2009,(10):29-29
“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所主张的“乐之者”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进一步提出寓教于乐,适时教学,他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乐学必见意趣,否则索然寡味,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教育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宝贵的心理因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认识事物才更有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学、更乐学呢?这就需要教师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3.
谈乐学     
在现阶段.农村教育似乎出现一种困境——学生有厌学情绪,逃学、旷课趋多。我国大教育中,农村教育占的比例大.农村教育办不好,素质教育就会成泡影。全民素质也难提高。作为一个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普通农村教师.我睡在床上还不停地苦苦思索.对多年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觉得要摆脱农村教育的这种困境。就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乐学”。让教育的内因起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到乐学,困境就自然摆脱了,农村教育就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求知之门 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开启学生的求知之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先开启学生的求知之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流畅的讲解,浅显易懂的表述,良好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成功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现代教学研究者推行的教学方法都把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放在首位,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是积极思维和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前提。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努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潜在的动力源泉。这种动力首先来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感兴趣,来源于探究知识的动机,来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感兴趣。  相似文献   

17.
田效芹 《农村教育》2004,(10):48-48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乐学看作求知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需要决定了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因而也就更强烈地要求我们给予学生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习的乐趣和主观能动性,即让学生“乐学”“活学”,寓教于乐,也就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亮点。那么,怎样才能给学生扬起乐学的风帆呢?  相似文献   

18.
魏民 《教书育人》2014,(7):51-51
期望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他们相应的优秀品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优秀品质的培养和谐融入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求知欲望 孔子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非常强调“好”和“乐”对“知”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相似文献   

19.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就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积极的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是点燃学生获取知识的火种,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如果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克服困难,以百倍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众所周知,从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上来讲,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而  相似文献   

20.
赵京顶 《文教资料》2005,(3):129-130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应该有一个重大转变。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思维的方法,获取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开展学法指导活动,使学生具有“乐学——学会——会学”的学习品质。本文是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一、激发数学兴趣,培养“乐学”的品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产生愉快的情绪,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我国古代教育家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