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要求人具备多种综合能力,而自我推销,自我表现,善于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是现代人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培养自我表现意识,提高自我推销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此最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范晓萍 《福建教育》2005,(6A):50-51
自我表现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形式。自我表现能力是个体展示自我才能博得他人认同,从而增强自信心的一种重要能力。幼儿不仅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有较强的表现欲,展现自己的能力,是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需要。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家里自我表现很好,可是在幼儿园集体面前就不敢也不会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称,“自我”可分为内在自我、人际自我和社会自我。中国人以人际自我为核心来铸造自己的人格。其在建构自己人格、决定自己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时,不是从自己的内在自我,而是从他人对自己的要求出发进行自我表现设计的;因此中国属群体本位制社会。中国社会中,个体没有独立性,没有自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艺术家们创造的林林总总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人生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表现。每个人对自己的外貌都有研究和憧憬,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外貌更为关注。美术课中的自画像课程,更能让学生体现这种关注。有效的教学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的表现欲及其引导南陵县弋江镇二中施家虎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中学生受社会和年龄特征影响,表现自我的欲望更加明显。被称为“第三思潮”的马斯洛心理学将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理的、安全的、归属与爱的、尊重的、认知的、审美的和自我表现的等7个层次,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强调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但这一观点有时会被某些学生误认为是让自己的个性自由发展,不受任何限制,由此,自觉不自觉地步入误区。有人说:“追求绝对的个性自由也许是走向自我毁灭的第一步。”那么,教师遇到这样的学生,该怎样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呢?引导学生走出个性张扬的误区,教师首先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用爱心、耐心,以理说服学生。案例1在英语课上,老师让一位学生用英语讲一个小故事,其目的是想培养他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可这位同学站起来却说:“老师,现在不是提倡张扬个性吗?我对英语不感兴趣,你为什么要强迫我干我不感兴趣的事呢?”当时,这位教师感到有些为难,但随机说:“你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一个人往往对感兴趣的事可能会做得很好,对不感兴趣的事有可能做不好。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中学生应该在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都是我们感兴趣的,或者在开始时并无兴趣,当你做完了,尝到成功的滋味后,才激起兴趣,甚至可能还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着潜能。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回避...  相似文献   

7.
创新意识是人潜在的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急于创造的内在驱动力。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善于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诱发学生探求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表现"作为一种观念和行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不仅是为了张扬个性,也是为了打造优秀的自我.那些不善表现、不会表现、消极等待、被动适应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张扬个性和开放自我的机会,而是失去了一次追求卓越、实现自我和完善人格的机会."表现力"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质.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在课堂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爱出风头的不良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城府不深.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解,也会扼杀初中生的求知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和赞美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应该挖掘自己的特长,学会"自我表现".因为"自我表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使人产生一种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意识,而且"自我表现"也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自我表现是一种爱出风头的不良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城府不深。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误解,也会扼杀初中生的求知欲和素质能力的提高。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和赞美教育,这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初中生而言,我们应该挖掘自己的特长,学会“自我表现”。因为“自我表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使人产生一种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意识,而且“自我表现”也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想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于是,便有了作文,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的发生本是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鸣出内心的感兴。"如何唤醒学生内心深处习作的需求,并在作文教学中张扬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也就成了我们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自我表现欲,是个人实现和展示自我价值的积极意念。正因为人类有自我表现欲,才有许多事情被人们主动地去完成、去实现、去创造,才有了世界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有着不同的特点,即显得更幼稚、更盲目、更冲动和外露。因此,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对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幼儿在大班期间是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角色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当幼儿成功地扮演一个角色,完成角色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同时赢得了自信,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4.
孩子出生以后,我们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仅仅是自己,生活重心会迅速而猛烈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我们努力地去抚养、照料孩子,无时无刻不优先考虑孩子,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放弃了自我的需求与成长,比如为了孩子辞职陪着孩子上学,或为了孩子的课外班,放弃自己出差或者外出旅游的机会,或是为了照顾孩子,连朋友、同学聚会也不参加了。我们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这样做对孩子、对自己真的好吗?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我们除了是父母,更是我们自己,同样需要被照料。  相似文献   

15.
学会与幼儿交往,是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幼儿交往是有技巧的,试述如下。 1.满足幼儿的自我被重视感。有位心理学家说: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有两个,一个是爱与被爱的需求,另一个是自我的价值感。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了。”当一个人觉得他是有价值的且是受重视的,他或许会情绪高涨,发挥出许多别人或他自己都料不到的才能。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孩子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可想象一个自卑、不被重视的幼儿会有愉悦的性情、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庆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1,(23):255-256,179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多方面。当代大学生虽在思维方式上主张独立自主,要求张扬个性,但在组织计划、研究能力、自我认同、自我表现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这些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自我表现心理,就是希望有机会将自我价值展示给别人看,求得别人的理解和承认。这是人们发挥潜能,增进自信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如何确立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 ,一直是大学生讨论和争论的问题 ,同时 ,这一问题也一直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内涵自我评介是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态度的统一 ,通常是指一个人按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评价估量的活动 ,包括反省自我身心品质和特征 ,判断自我的社会价值 ,确定自己与外在世界关系等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种是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和行为反应 ,来估价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自我表现和承认儿童的行为从“外表”看(其实成人也是如此)似乎存在着两种倾向的斗争:一方面,成长中的少年儿童要证明自己与同龄人是平等的,希望在周围人中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被人承认;另一方面,他又想显示出“我”与众不同的特长和优点。这两种倾向表面上的对立,常常使我们看不清其内在的相似之处;承认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都是不能用物来满足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每件事或每个人,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提升能量、演进自己,使自己向更高更远处发展的机会。我们每处理一个个案,就会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是生活给我们的奖励。我们永远不会被别人伤害,除非我们自己。我们也永远不会被出卖、被低估或被讨厌,除非我们先对自己这么做。成功者往往是在巨大的折磨中诞生的,他们常常把折磨当作一种历练,一种激励,一种教训。当我们遭受批评、伤害、欺负、背叛、欺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