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你     
经常在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到这句话:“有压力就有动力。”可是当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职称评审需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这项政策的时候,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把它当成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了呢?面对这项政策有的徒然叹息,有的叫苦连天,有的抱怨不断,有的花钱受骗。当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应该想想到底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到评职称,许多一线教师马上会条件反射般地跳出诸如"论文、论著、课题、荣誉、公开教学、讲座"等词语。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发表论文的指标,相信所有的普通教师都会为之欢呼的。那么,取消了职称评审发表论文的指标后,职称评审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比重呢?许多教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按工龄和教龄来定,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也有教师说,要看教学质量,要关注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还有  相似文献   

4.
距离教师职称评审还有好几个月,不少缺论文的老师千方百计予以补救。他们中有的正伏案疾书,有的抓紧通过邮局或电子邮件向报刊投稿,有的为收到用稿通知而高兴……笔者是学校负责职称评审的材料员,也参加过职称初评工作,每年都会发现一些老师将一些通过非正规渠道发表的论文交上来,以致耽误了自己的职称晋升。在这里我要提醒广大教师,发表论文您要悠着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基金课题研究项目内外部学术环境的考察,认为基金产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主要是评审不公导致有的项目本身可行性论证不够,甚至缺乏前瞻性、创新性或应用性;课题组凝聚力不强或精力不集中;职称评审与课题鉴定压力下研究人员的功利性与浮躁性;作者写作水平低或不懂国际标准与行业规范。因而应建立健全基金产文的质量监控机制。作为项目评审机构,应确保课题评审的客观性和公正公平性;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课题的追踪管理与适时指导;作为职称评聘与课题鉴定组织应处理好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时效与实效的关系;作为编辑出版机构。应严格论文的评审、国际标准与编排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一定要论文吗》(本刊2000年第3期转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职称到底应该怎样评?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到底要不要论文?最近,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职称处的郑富仕同志,使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时评     
山东教师职称评审不搞论文“一票否决”最近,山东省教育厅官员明确表示,将召开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会议,专门就论文问题提出要求,坚决清理、纠正论文“一票否决”的规定和做法。据介绍,对于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国家并未做出  相似文献   

8.
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对激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奋发向上,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审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难发现它还存在着些许瑕疵。如不尽快消除这些瑕疵,势必对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在此作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构想,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变“一刀切”为“替补制”众所周知,教师工作表现的优劣应是其职称晋升与否的主要依据。而时下不少地方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思想素质”、“工作实绩”只不过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有弹性;最关键的倒是一些证书,如职…  相似文献   

9.
写不写论文?     
写不写教学论文,这对某些教师而言是个问题。从事编辑工作近十年,接触过奋战在基础教育一线各种类型的老师。不说每天要收到老师们的来稿。单是要求发表论文的电话每天也要接到若干个,有的探讨论文应该怎么写,有的则寻求发表论文的“捷径”。更有人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我把由“写”到“发”给一条龙包了。要几张钞票好商量。其中,大部分人是迫于职称晋升的需要,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于寻找出路。在这种论文发表欲过热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发生疑问:做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在肩担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背负沉重的升学率压力之外,有没有必要写论文?7月底,某个名牌大学的教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说:“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缺乏独立的评审标准,教学业绩在评审中的作用被轻视,评审标准“论文至上、核心崇拜”,误导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向,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建议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增加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规范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程序。  相似文献   

11.
懂你     
经常在工作总结中可以看到这句话:"有压力就有动力."可是当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了职称评审需要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这项政策的时候,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把它当成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了呢?面对这项政策有的徒然叹息,有的叫苦连天,有的抱怨不断,有的花钱受骗.当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应该想想到底应该怎样去做.  相似文献   

12.
我刊2006年第九期《环岛新闻》中刊登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其内容说的是“我省中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有调整”.一些教师纷纷来电询问: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明年会不会有新调整?教师的教学成果怎么认定?论文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才能符合评审要求?带着这些普遍存在于待评教师心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展教师职称评审,对激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奋发向上,从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审视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不难发现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在此作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初步构想,以求教于广大同仁。一、变“一刀切”为“替补制”众所周知,教师工作表现的优劣应是其职称晋升与否的主要依据。而时下不少地方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思想素质”、“工作实绩”只不过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有弹性;最关键的倒是一些证书,如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等等。一名教师即使各方面都…  相似文献   

14.
江珍华 《广东教育》2011,(10):61-61
一年一度的教师职称评审开始了,教师们又忙碌着做各自的评审材料。然而,当看到参与评审的教师那茫然失措与无助而失望的表情,感觉确实是不容易的。这让非常神圣的职称蒙上了一层层阴影。有的通过层层关系做假材料、假证明、假优秀证书,有的通过关系或钱发表论文,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的正高级的评审,和大学教授的评定应该有怎样的不同呢?到底应当突出正高的哪方面的高呢?我认为与以往职称评审重学历重论文相比,正高评审要突出四"高"。高经历性。与其他工作不同,中小学教育工作是人对人的艺术,没有经历做保证,很难总结出实际的教育理论。原来职称评审中存在用证书换破格的情况,而各种荣誉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好俱好的情况,是工作业绩的虚假繁  相似文献   

16.
“减负并不只是少上课就万事大吉了,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减负,防止教育质量滑坡。”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提醒有关部门注意减负中出现的新问题。   “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机械记忆负担重,主动思维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接受挫折教育负担轻。”对此,王沛清委员认为,学校应当有“加”有“减”。凡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负担”不但不能“减”,而且还要“加”。因此学校要科学地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既要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评职称时需要提供发表的论文,这一硬性指标曾让许多教师对职称望洋兴叹。许多教师能够教书育人,却很难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和教育观点整理出来,更遑论发表论文。取消发表论文这个指标让许多教师拍手称快。我认为,调整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考核。首先是师德。近年来,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教师开始变得浮躁,有的见利忘义,从事  相似文献   

18.
袁瑢 《上海教育》2007,(2A):48-49
教人,首先自己要有一定的素养。对一个教师来说,应有什么样的素养呢?现在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业务要好,所教学生重点中学进得多,就表明有水平。”有的则说:“只要班级摆得平,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有威信,就是好。”对于这两种说法,我觉得都很片面,不怎么妥当。我想党和人民称我们为“人民教师“,在教师前面加上“人民”两字,这就意味着今天的教师不同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教师。我们中华民族,对教师历来就有“为人师表“的说法,而且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美德。  相似文献   

19.
2017年评审权下放后,高职院校开启新一轮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设。该轮制度建设的主要成绩表现在基本建成“四层级、六部门”的评审组织机构,构成“自下而上”的评审闯关模式,职称评审的条件、内容与方法呈现诸多亮点,评聘结合成为评审制度的重要原则等,但同时也存在学术导向的职称评审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职称评审指标的量化赋分方法不够公平合理、职称评审流程不够周全严谨等问题。省思发现,其主要根源是传统教育管理思想长期疏忽高职教育的类型属性,盲目套用研究型大学的理念误导教师的职称评审观,绩效评估模式助长职称评审制度设计的学术导向,教育行政化掣肘职称评审制度的民主性与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20.
媒体链接     
教育创新要克服教育观念上的四大误区顾明远同志在“《中国教师报》创刊庆典暨首届全国知名校长论坛”上的报告中说到:教育观念要创新,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克服教育观念上的一些误区。一是要克服为教育而教育、教育为升学的这种误区。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二是要克服人才观的误区。有的人混淆了人才与天才的不同,认为天才才是人才。我认为,只要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工作、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三是要克服狭隘的只重知识、不重全面发展的思想。我觉得人的素质要能做到四个正确对待:第一,正确对待自然,正确对待环境。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