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在基本粒子中,有一种粒子因为它的重要与神秘,而被称为“上帝的粒子”,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苦苦地寻觅它们的踪迹,它们到底在哪里?人们能找到它们吗?  相似文献   

2.
粒子照镜子     
对称性原理是宇宙世界的根本原理之一,它比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还要重要。但是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粒子世界,物质的对称性被打破了——假如粒子照镜子,镜里镜外的粒子居然不一样!物理学的一个根本原理就此被改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暗物质的发现,寻找组成暗物质的粒子成了物理学家最迫切的任务之一。那么在这个领域,这些年来有何进展呢?2007年12月26日凌晨3:30,麦克默多,南极。负责释放科学实验气球的工作人员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彻夜未眠,等待着风力减退。最后总算天从人愿,充着上百万立方米氦气的大气球终于升空了。气球上搭载有科学仪器,科学家要用它来开展宇宙线实验。  相似文献   

4.
超光速粒子     
众所周知,在相对论中指出,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但是人们却忽略了光子正以光速行进着。既然光子能达到光速,则光子就有别于一般的物质,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光子超越光速是有可能的,而且光子的运动处在光速这样一个临界值,应该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物质,人的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它,因为它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天文学家只是通过观察发现某些隐藏的物质产生了重力,使更遥远星系发出的光产生弯曲,从而推测在星系团中有暗物质存在,但他们一直没有找到直接的暗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6.
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递推Bayes估计和蒙特卡罗模拟的滤波算法,由于适合解决非线性非高斯估计问题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粒子滤波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同时就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予以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粒子冲击技术在破岩领域运用广泛,利用高速粒子冲击岩石,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硬度,比以往高压水射流冲击破岩效率提高了数倍,因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通常会在钻井液中加入金属粒子,采用粒子冲击技术来击碎岩石,PID钻头辅助破岩,并通过高压水流来排出岩屑,从而达到高效率破岩的目的。本文使用了计算流体力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来进行仿真模拟实验,运用了DPM离散相模型分别模拟了金属粒子在PID粒子冲击钻头旋转与非旋转状态下粒子的运动轨迹,对比发现金属粒子在旋转与非旋转流场中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差异,钻头旋转状态下金属粒子能排出环空的数量要远大于钻头非旋转状态下静态流场中金属粒子排出环空的数量,体现出了旋转流场中具有更高的动能。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子是直径在10亿分之1米的细微粒子,用纳米粒子制作的材料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正在广泛地普及到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中。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纳米粒子可能会让我们生病。他们对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磁疗和碳纳米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人的肺部吸入这些纳米粒子,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和纤维变性。虽然纳米粒子很细微,少量吸入不会造成麻烦,但是一旦生活中广泛使用纳米材料,我们就很容易因纳米材料而出现肺部疾病,此外,皮肤、眼睛和食道也可能会接触到纳米材料,也有受到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捕捉暗物质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的幕后黑手 暗物质占据了宇宙质量的23%(普通物质只占了4%);巨大的暗物质“晕”包裹着星系,决定它们的旋转速度;暗物质也和暗能量一起控制着宇宙的膨胀演化……看起来天体物理学对暗物质了解的还真不少,可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个确定的答案了。暗物质如同某个神秘的幕后黑手,势力庞大,可是没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1.
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递推Bayes估计和蒙特卡罗模拟的滤波算法,由于适合解决非线性非高斯估计问题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粒子滤波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同时就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予以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上帝粒子"是物理学上一种叫希格斯的粒子的俗称。这种粒子在理论上非常重要,所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靠它获得质量的。2012年7月,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疑似希格斯的粒子。经过一年多的后续研究,现在他们越来越确信,新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姓王的年轻人,到崂山求仙,师傅传授他一穿墙术,能毫无阻挡地穿越墙壁。师傅告诫他,穿墙前可不能有私心杂念,否则要失灵的。这位年轻人唯唯称是,可回去后就把师傅的告诫忘在了一边,向妻子吹嘘起来。妻子不信,叫他试试。他便在离墙几尺远处,猛地一下往墙上冲,结果一头撞到墙上,额头起了一个大包,在妻子面前出了洋相。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58年开始从事加速器的研究及教学工作,30多年来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过多种类型的低能加速器,包括:一、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中央区的物理研究.1964年在英国访问期间,针对回旋加速器中束流在中央区大幅度衰减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利用微分探针逐一确定各种离子成分的轨道并将实验诊断与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相结合,逐圈分析各轨道的动力学特性,终于弄清了头几圈中束流衰减的机制,并通过逐圈控制离子的高频相位与轨道中心,将束流的传输效率提高了三倍以上.在实验中我还证实了在具有三个扇形磁极的回旋加速器中存在着越隙共振.  相似文献   

15.
过去100多年来,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陆续被发现。面对这些成绩,有人甚至说,宇宙间的基本粒子被发现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也可以用现有的理论解释,因而不会给人们带来太大的惊奇。不过,在日本工作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最近的新发现有可能推翻这一预言。这个科学家小组运用日本文部科学省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介子工厂”加速器,让电子和质子以近于光速的速度相撞,制造基本粒子“介子”和“反介子”。在1.5亿对“介子”和“反介子”中,科学家发现有68个“介子”衰变后 的“电荷宇称”破坏测量值违反了“标准理论”的预测。发现现有理论…  相似文献   

16.
1964年,英国粒子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写了两篇论文,投给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然而该刊只接受了其中的第一篇,第二篇只有两页的论文被退了回来。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看了希格斯的第二篇论文后感觉很有意思,建议他在文中解释一下他提出的“希格斯场理论”的物理学意义。于是,希格斯在文章中加了一段:“希格斯场的激发,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4,(12):46
一种利用纳米粒子检测诸如0157:H7型大肠杆菌之类有害细菌的新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发现一个细菌单细胞。研究人员称,食品工业、医药产业以及反生物恐怖主义斗争最终都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8.
唐孝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粒子物理学家,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他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基础研究和国防科研的第一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实现了3次重大的跨越,粒子物理的成就为其顶峰。世纪之交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应当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制订中国粒子物理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充分利用BEPCII进行粲物理精确测量前沿的研究,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宇宙线观测、中微子物理实验等。我们应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搞好LHC实验,并积极部署大型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高能物理研究基地还应当积极为其它学科提供先进手段和大型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