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保护研究的角度,可将土建筑遗址分为两大类,即露天土建筑遗址和现已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因两类土建筑遗址所处的环境不同,遭受自然侵蚀破坏的主要因素亦不同,保护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如露天土建筑遗址主要解决防止雨水冲刷和风蚀破坏,而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主要解决防风化问题。过去,我们以交河古城为例,发表了露天土建筑遗址的保护研究。本文以半坡上建筑遗址和秦俑坑土建筑遗址为例,介绍保存在室内的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一、概况半坡遗址位于西安东郊产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聚落遗址,…  相似文献   

2.
土遗址是指人类历史上以土为主要材料而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土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建造工艺决定了土遗址的脆弱性,再加上长期的自然营力作用及人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土遗址发育了各种病害.本文结合正在开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分析了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其中包括土遗址风化机理及病害评估研究、土遗址加固材料研发、土遗址锚固灌浆加固技术研究、土遗址保护加固技术规范和土遗址保护信息平台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遗存的古代建筑遗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石窟寺,另一大类是土建筑遗址.本文阐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的病害、赋存环境、保存现状、研究进展、保护中存在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对今后西北地区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应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大联合,多学科、多领域进行文物保护科技攻关,大力培养高水平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开创西北地区石窟与土建筑遗址保护科学研究和保护实践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因及其主要类型,总结和归纳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理念,分析了保护所需的技术需求,最终得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主要是水的问题,通过水环境控制措施,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转变为“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问题;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分为展示类遗址和非展示类遗址,不同类别的遗址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通过保护提前介入,促进保护与考古工作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将化学与物理加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潮湿环境展示类考古遗址综合加固技术,是土遗址本体保护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甘肃境内长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诸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结合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试点工程的开展,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阐述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和建筑形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发育主要病害为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严重;在加固材料和加固方案可行性试验研究方面,有的放矢,开展了加固土的抗蚀性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针对病害提出土坯砌筑托换加固地基、静压注浆加固地基、锚杆锚固、裂隙注浆、表面渗透注浆、小锚钉锚固注浆保护加固技术.分别以汉长城广昌燧和战国秦长城马家山段为例具体阐释了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阳关烽燧的现状调查人手,分析遗址土的矿物组成、物理力学特性及易溶盐特征,探讨了存在的病害及产生原因,指出遗址存在主要病害有墙体坍塌、冲沟发育、墙体片状剥离、干缩开裂等,并采取锚固、裂隙灌浆、支顶加固和表面防风化加固等措施对该遗址进行了现场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7.
风化是土建筑遗址最为常见和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关于土遗址风化耐久性研究多为室内、现场模拟试验.为了探求PS材料(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加固土遗址的实际风化耐久性效果,在新疆米兰遗址现场进行了实体试验,使用模数为3.7浓度为3%、5%、7%的PS溶液对试验区进行加固,然后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温度敏感性,并进行现场风蚀和雨蚀试验.试验表明,PS材料可有效提高土建筑遗址表面抗风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交河古城土建筑遗址的加固试验李最雄王旭东田琳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是国家文物局“八五”期间的重大研究课题。在完成实验室内的研究工作后,我们决定把交河古城遗址作为典型的露天土建筑遗址,进行重点现场加固试验研究。现将现场加固试验研究做一总结。一、概况...  相似文献   

9.
裂隙发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如何较为精确地了解裂隙发育程度成为土遗址加固工程设计中的难题.本文通过交河故城东北佛寺裂隙加固工程中的工程量反演遗址体的裂隙发育程度,从而为交河故城其他类似土遗址建筑的加固设计提供思路.经研究,交河故城东北佛寺墙体总裂隙体积率大约为4.4%.裂隙发育程度与墙体的规模有如下大致的规律:墙体规模越大,裂隙体积相应大,裂隙体积率相应小.从墙体的长高比、长厚比、高厚比去研究墙体的裂隙发育程度规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遗址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开展了大量土遗址病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系统总结梳理了“十一五”以来土遗址病害研究的新进展,结果表明:干旱区土遗址病害认识逐步深入,分类体系逐步形成,但系统性、区域性规律的总结与研究以及潮湿地区土遗址病害研究相对较少;新技术在土遗址调查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还不明显,调查手段急需取得较大突破;土遗址病害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但多以定性和单因素作用机制研究为主,研究方法急需突破。定量劣化过程机制和多因素耦合作用机制研究将会成为土遗址保护技术研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PS与土遗址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PS 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机加固材料 ,应用于土遗址的保护 ,可大大提高土遗址的力学强度和抗风蚀能力 ,本文通过XRD、SEM、TEM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PS与土遗址间的作用机理。实验证明 ,经PS加固后的土遗址中粘土矿物的结晶度有所降低、改变了粘土矿物本身的微观结构 ,形成了一种非晶态的硅铝酸盐凝胶体 ,这种结构增加了土遗址的力学强度和抗风蚀能力 ,对土遗址的保护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成纪古城发育主要病害及保护加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纪古城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因受自然及人为破坏,发育多种病害危及城墙的稳定,因此急待对其进行保护加固.目前遗址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墙面酥碱剥落、严重风化,冲沟裂隙发育、墙体开裂坍塌,人为掏挖及植被破坏.因此针对以上病害,提出了表面PS防风化加固和小锚钉结合加固风化剥落墙面,灌浆锚固相结合加固裂隙的措施,有效的防止墙面的进一步风化和坍塌破坏,同时针对人为破坏提出了管理方案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土遗址加固保护中,对土遗址加固前后颜色变化(又称色差)和透气性的测试是衡量加固材料加固效果优劣的两个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建立土遗址加固评价体系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两者缺一不可.按照颜色科学领域中国际照明委员会GIELAB标准色度表色系统对色差的评价体系和利用国内外材料科学中对透气性的压差法中的重量测试法,对国内外现有的、常用的几种土遗址加固材料和正在研究中的加固材料进行了加固前后色差和透气性的系统测试,客观地对几种加固材料加固前后颜色变化大小和透气性的优劣作出了初步评价,也为建立土遗址加固的色差和透气性评价体系打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墙遗址是高昌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昌故城的空间格局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和地位,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破坏,现存城墙普遍存在根部掏蚀凹陷、墙体坍塌、裂缝、风化剥落等病害。2005年,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启动以来,对高昌故城的西城墙、南城墙、部分内城墙进行了保护加固。从工程实际效果看,城墙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然而尚存不少问题和有待提高的地方。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加固前后的应力及位移状态,结合前几期保护加固措施,在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基础上,对保护措施和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以期对新疆地区的土遗址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虢国车马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资源,因其材质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极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蚀。虢国车马坑保护项目组对虢国车马坑进行了修复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虢国车马坑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马骨修复、粘接,车体修补、复原,整体加固、作旧。修复步骤如下:清洗、加固、拼对、粘接、补配、作旧、加固。虢国车马坑等土遗址的修复要有长远的规划、要坚持科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古代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代土建筑遗址保护加固研究的新进展李最雄王旭东从保护的角度,可把遗存在我国西北古丝绸之路上的古代土建筑遗址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保存在露天的,如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交河古城、高昌古城,河西走廊的汉、明长城及敦煌附近的玉门关、阳关等关隘;另一类是发掘后经建造...  相似文献   

17.
从古城西安出发,沿西(安)临(潼)高速公路东行15公里,驱车驶过巍巍骊山后再前行7公里,一片绿树掩映下的规模宏伟的建筑群便映入眼帘,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一个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以展出兵马俑而闻名遐迩,以发掘和保护秦兵马俑而成为秦文化研究的中心。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既是保护和展示以秦兵马俑为主的秦陵出土文物的陈列场所,又是研究秦俑秦文化的学术中心。保护遗址和文物是遗址博物馆首当其冲的任务。1988年,博物馆组建了考古队,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不少读者来信询问秦俑二号坑的友掘情况,现刊登记者孟西安访秦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先生的实录,详细回答了这方面的有关问题。 袁仲一,61岁,五十年代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后为中国古代史研究生,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1974年春,临潼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秦陵兵马俑一号坑;同年7月15日,他率领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俑一号坑进行考古发掘;1976年5月6日,又与考古工作者一起,勘测发现了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并进行了试掘。20年来,他先后出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代陶文》、《秦文字类编》、《秦始皇陵兵马 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等10多部专著和图录,发表各种论文100多篇。他现任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馆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秦俑考古队队长。1992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被推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神明台遗址进行保护,通过实际调查,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神明台遗址的病害特征,认为神明台遗址的主要病害有裂隙密布、雨蚀、根部酥碱、植物根系作用和坍塌,它的病害是人为与自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通过对这些主要病害的分析得出了在重点区域应采取锚杆锚固联合灌浆加固的防坍塌及防风化保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国家AAAAA级景区,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区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建立在兵马俑坑原址上的遗址性博物馆。秦始皇城政的陵墓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5千米,先后发掘了一、二、三号三个坑。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经过四年多的筹建,至1979年9月底,雄伟的一号俑坑遗址展览大厅及部分辅助性建筑竣工。同年10月旧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