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勿得则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曰; “一室之不治④,何以天下国家为⑤?”令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蹴⑥然以惊,如土忽隆者。俯视地,坦然,则已平矣。已而复然,又  相似文献   

2.
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即久而遂安之。(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善于思考的读书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习惯说     
刘蓉 《阅读与鉴赏》2009,(6):29-30,56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久之;顾而笑曰:“一室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命童予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  相似文献   

4.
蕉鹿梦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刻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  相似文献   

5.
习惯说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西偏一室②,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③,辄起绕室以旋④。室有洼,径尺,浸淫⑤日广。每履⑥之,则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⑦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⑧?”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每履其地,蹶⑨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1011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①说:一种文章体裁的名称,可叙事,也可议论。②养晦堂:作者居室的名字。西偏一室:指养晦堂偏西的一…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甲]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同“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乙]②每履之,足若踬(zhì,被东西绊倒)焉。③既久,而遂安之。[丙]④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⑤命童子取土平之。[丁]⑥后蓉复  相似文献   

7.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相似文献   

8.
一“室”一“献” 情态俱出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愚公看到全家及村人由于“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就集合全家人商量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原文写到老愚公“聚室而谋”,课本对“室”的解释是“家”。那么原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家”而要用“室”呢? 其实,“家”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诗经》就有“宜室宜家”之句。古人认为,一个家,前为堂,后为室。即我们所谓客厅和居室。愚公集合自家人商量事情,既不能让大家在客厅、居室散乱而坐,也不须正儿八经在客厅议事,而一个“室”字用得既合乎事实,又让读者对愚公全家人商量事时的情态产生丰富的联想:老愚公盘腿坐于炕上,儿孙们团团围坐在老愚公周围,热烈地讨论着愚公的提议,一个感天撼地的伟大计划就在这样一个亲切而热烈的氛围中产生了。可见,作者用“室”是有独特用意的,用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一)将下列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1)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易为不祥也  相似文献   

10.
[原文]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予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刘向《说苑》  相似文献   

11.
猫捕雀     
窗外有枣林,雏雀习飞其下。一日,猫蔽身林间,突出噬雀母。其雏四五,噪而逐猫,每进益怒。猫奋攫之,不胜,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雏绕室啁啾(zhoujiu),飞入室者三。越数日,犹望室而噪也。哀哉!猫一搏而夺四五雏之母,人虽不及救之,未有不恻焉动于中者。而猫且眈眈然,唯恐不尽其类焉。乌虖,何其性之忍耶!物与物相残,人且恶之;乃有凭权位,张以牙,残民以自肥者,何也? (改写自清·薛福成《庸(?)笔记》)  相似文献   

12.
陆子书巢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辞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  相似文献   

13.
涉猎明代典籍,颇有难解之惑,其中尤为人物室名别号困扰,三思而难明其人。赖有《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田继宗编)、《室名别号索引》及其增订本(陈乃乾等编)、《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德芸编)一类工具书,澄清疑问殆什有九,尚余什一,笔者遗留意寻检,或有所获。又有字号已见明代典籍而诸工具书未著录者,随手摭拾,竟亦可观。今不避率尔操觚之嫌,附志于下。  相似文献   

14.
段春芳 《成才之路》2011,(25):63-63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十一章》  相似文献   

15.
淳熙九年陆游有—篇书巢记,刻画他的生活,非常生动。知识分子总是喜欢把自己埋藏在书本的当中,这就是成为书巢。陆游说: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日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  相似文献   

16.
卢文弨有汉《张迁碑》,拓①技甚工,秦涧泉爱而乞之。卢不与。一日,乘卢外出,入其书舍攫取而去。卢归知之,追至其室,仍夺还。未半月,秦暴亡。卢适奠毕,袖中出此碑,哭曰:早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各文言语段 ,按要求答题(一 )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 ,隐士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1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B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C 投诸渤海之尾 诉诸法律D 聚室而谋曰 斯是陋…  相似文献   

18.
养蛇者说     
吾有一表兄,痴迷养蛇,远近闻名。一目得闲,访之。 入其室,只见墙角一枯树枝干上悬挂一蛇,通体赤红,长约四五尺,见来人,便盘绕而下。兄曰,莫慌,此无毒之赤练蛇也。  相似文献   

19.
可楼记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相似文献   

20.
死僧某道士,云游日暮,投止野寺,见僧房扃闭,遂藉蒲团,趺坐廊下。夜既静,闻启阖声。旋见一僧来,浑身血污,目中若不见道士,道士亦若不见之。僧直入殿,登佛座,抱佛头而笑,久之乃去。及明,视室,门扃如故。怪之,入村道所见,众如寺,发扃验之,则僧杀死在地,室中席箧掀腾,知为盗劫。疑鬼笑有因,共验佛首,见脑后有微痕,(讠刂)之,内藏三十余金,遂用以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