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再发作的例数是8(13.34%),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34例(45.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疗效非常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分发高血压防治宣传资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干预实施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和服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得分3-4分者占76.25%,与对照组(41.25%)相比,差异显著(P0.001),干预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可提高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加强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3.
门诊和住院病人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及依从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探讨高血压住院和门诊患者降压药物的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了解降压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1年10月高血压病住院患者408例和门诊随访患者249例的降压药物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调查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观察药物依从者和不依从者的血压水平变化。结果:高血压住院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住院期间的药物依从率为63.5%,出院时出院药的依从率77.1%,门诊随访期间的药物依从性为43.4%,结论:出院后对出院带药的依从性最佳,住院期间的药物依从性次之,门诊随访期间的药物从性最差,门诊随访期间钙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副作用明显增多,药物依从者血压的波动小,药物不依从者血压的波动大。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高血压是我国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一系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降压治疗可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但是仍然有15%-20%的患者在充分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了3种合理的且足够剂量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2020年1—2020年12月收治的藏族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EF(射血分数值)平均分为高血压组(EF 70%)和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组(50%EF70%),比较两组的观察指标。结果两独立样本t检验,射血分数、BNP(B型脑钠肽)和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5、-4.953、3.261,P=0.000、0.000、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确定收缩压(P=0.005,OR=4.034)是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衰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定期监测血压,针对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及非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6.
刘萍 《学会》2001,(4):48-48
目的 :通过抗抑郁治疗 ,增加降压药物的效果。方法 :将 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 3组 ,第 1组与第二组经测定均为具有抑郁的高血压患者 ,第 3组为不具有抑郁的高血压对照组 ,三组均用洛丁新降压治疗 10周 ,第 1组同时加用抗抑郁药物百优解。结果降压有效率分别为 88.89%、53.85%、83.33%。结论有抑郁的第二组降压效果明显低于不伴抑郁的第 3组 ,而经过抗抑郁治疗的第 1组降压疗效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关爱型社区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治疗效果。方法: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关爱型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结果:观察组血压为(158.6±5.1、96.4±3.6),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为(143.2±3.6、8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93.9%,高于观察组满意度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相关知识总体了解度,实验组总体了解度96.2%,高于观察组总体了解度6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爱型社区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在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利民  于敦锡 《科技通报》1993,9(2):127-129
抽样调查了杭州市下城区3962名6~14岁儿童的血压及心率,经直线回归,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心率显著正相关;血压值第90百分位数以上者的心率明显大于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30s心事大于(等于)50次者血压明显高于心率小于50次者,前者高血压检出率为9.10%,后者为5.48%,差异极显著(P<0.005).心率增快可能与交感神经敏感有关,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的稳定,从而避免血压波动带来的慢性和急性并发症。但"是药三分毒",如何尽量不让肝、肾因长期服药而受伤,是所有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服降压药如何护肝肾呢?遵医嘱服,不随意更换、加服药物。目前,降压药可以分为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它们在发挥作用时可能对肝脏、肾脏产生不同的影响,医生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 HAPC)是否会增加高原地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方法分析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2016年间随机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随机选择了102例高血压病3级未出血患者资料,选取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 PLT)为分析对象,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两组间统计学差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OR值,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HGB分别为(180.18±38.96)g/L和(149.06±33.82)g/L,标准误为4.59和3.3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T分别为(180.25±64.00)×1012/L和(215.47±79.43)×1012/L,标准误为7.54和7.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GB与PLT相关系数r=-0.385,P=0.00,观察组r=-0.461,P=0.00,较对照组(r=-0.251,P=0.01)相关性明显;(4)两组间HGB OR值为1.122,表明HGB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间PLT OR值为0.907表明PLT升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5)同时此研究观察组HGB(180.18±38.96)g/L及对照组HGB(149.06±33.82)g/L分别与标准血红蛋白(HGB)正常值(130±20)g/L作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4.5和3.3两组的HGB都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两组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都普遍存在红细胞增多情况。(6)此研究观察组PLT(180.25±64.00)×1012/L与对照组PLT(215.47±79.43)×1012/L也分别与标准PLT正常值(200±100)1012/L做了比较,标准误分别为7.5和7.8,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PLT增高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高原地区因缺氧、低压等高原环境因素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而引起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从研究中初步得出结论在高原地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因素之一;而PLT是脑出血发生的保护因素;HGB与PLT呈负相关关系;HAPC观察组PLT较对照组低,较低水平的PLT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时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影响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多态性类型,并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I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41和0.524)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200和0.374,P<0.05)和EH组(分别为0.179和0.358,P<0.05),而EH组和C组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表明,ACE基因的D/D基因型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各25例,对照组A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B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A的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率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变化)。结果:通过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显著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并且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看,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一组显著较单独用药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是为了验证中医按摩在改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中的作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则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中医穴位按摩;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实验组生存质量较前提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法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原人群血红蛋白浓度对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录入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人群共计10328人次,排除18岁以下及80岁以上、明确贫血、严重肝肾功异常、严重心肺疾病及肿瘤患者及资料不齐全等情况,最终纳入共计5644人。所有患者采集血压、血样饱和度、体重指数、脉率、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尿酸等常规体检项目。比较不同血红蛋白浓度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不同性别慢性高原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结果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以下五组,1组HB140g/L;2组140g/L≤HB160g/L;3组160g/L≤HB180g/L;4组180g/L≤HB200g/L;5组HB≥200g/L。血尿酸水平分别为:1组为278.04±83.16umol/L;2组为293.87±72.50umol/L;3组为351.84±85.82umol/L;4组为398.48±83.13umol/L;5组为434.93±89.69/L。随着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血尿酸水平也进行性升高,而且所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女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非CMS人群的3倍(36.2%与12.1%,p=0.00);男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非CMS人群(64.22%与36.1%,p=0.00)。同时,男性CMS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CMS患者(64.2%与36.2%,p=0.00);男性非CMS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非CMS患者(36.09%与11.98%,p=0.00)。结论高原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这一现象与慢性高原缺氧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特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以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5例),前一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后一组联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4)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五皮饮加减+甘露醇进行治疗后对其术后肢体肿胀程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组(29例):采用五皮饮加减+甘露醇展开术后治疗;单一组(29例):采用甘露醇展开术后治疗;就组间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间段肢体肿胀程度以及消肿程度展开对比。结果:联合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10%)高于单一组(62.07%)明显(P0.05);联合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前肿胀程度(33.81±1.49)%以及治疗后3d肿胀程度(25.20±1.79)%同单一组治疗前肿胀程度(33.42±1.99)%以及治疗后3d肿胀程度(25.61±1.67)%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7d肿胀程度(6.55±0.08)%以及治疗后10d肿胀程度(2.75±0.06)%均低于单一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7d肿胀程度(19.03±1.99)%以及治疗后10d肿胀程度(8.83±1.07)%明显(P0.05);联合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后3d消肿程度(9.75±1.05)%、治疗后7d消肿程度(25.71±1.06)%以及治疗后10d消肿程度(29.51±1.04)%均高于单一组治疗后3d消肿程度(5.53±1.06)%、治疗后7d消肿程度(12.21±1.05)%以及治疗后10d消肿程度(22.41±1.05)%明显(P0.05)。结论:五皮饮加减+甘露醇方式有效运用,可使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效果获得显著增强,术后肢体肿胀程度获得显著缓解,消肿程度获得明显提升,最终实现胫腓骨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每日膳食中钙含量小于0.5克的孕妇,与食钙量大于1克的孕妇相比,前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后者高10~20倍。对一般人群而言,每日食钙量小于300毫克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的2~3倍。流行病学也证实,人群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摄入钙量多者血压反而低,摄入钙量少者则血压升高。人群每日平均摄钙量每增加100毫克,平均收缩压可下降0.3千帕(2.5mmHg),舒  相似文献   

18.
探讨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生的关系.采用突变基因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检测82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BI)、6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EH)和95例健康对照者(C)的M235T等位基因型.BI组AG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0和0.811)显著高于C组(分别为0.516和0.700,P<0.05)和EH组(分别为0.537和0.716,P<0.05).结果提示,AGT基因CD235Met-Thr变异增加了汉族人群高血压合并脑梗塞发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元月到2015年12月间在在我院治疗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治疗中进行用药干预,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干预的观察组的药物治疗依从率为97.73%显著优于常规用药方式干预的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为93.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19%;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用药时进行用药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使患者的血压指标值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0mg/d共8W.观血压、心率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变.结果:服药8W后SBP/DBP 140.1±13/85.5±7mmHg,分别下降了30.9mmHg和16.2 mmHg.总有效率为78.13%(P<0.01),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不需停药.治疗前后体重、心率以及各项血生化检查结果此较无改变(P>0.05).结论: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以独特的分子特性和特有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显示了高质量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副作用少而弱,安全性高,无绝对禁忌症,适用于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