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脉象波形隐含着复杂的机体信息,以藏医理论为依据,在其各项复杂指标中寻找与机体正常功能和病理特征有关的重要指标,以实现通过脉象分析来对疾病类型进行判断。方法根据藏医脉诊理论,结合脉象仪器采集的脉象数据,寻找具有明显特征、且稳定的脉象指标。结果提出了与藏医三基因病有关的热度、脉高、脉速等几项脉象波形特征的基础指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医患双方无法在远程条件下完成脉诊的现状,基于"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一种脉象远程复现系统。针对当前脉象复现系统影响因素多、实现原理复杂等不足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装置;针对当前技术无法模拟脉形和脉位设计了脉形模拟子系统和脉位模拟子系统。设计实验对比原始脉搏数据和经该系统复现的脉搏数据并分析其相关性程度。结果表明:5组被试者原始和复现脉象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r都大于0.9,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藏医尿诊原理、理论、诊断标准、注意事项进行综述,并为抢救和发展藏医尿诊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藏医尿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疫病是古今中外各家医学都极为重视的一种恶性疾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而难以控制等特点,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藏医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对瘟疫热病学说就有详细记载,内容包括病机及预防治疗等,藏医称疫病或传染性疾病为"年仍奈"藏医认为"年仍奈"的发生是由气候环境因素,人的心思,烦恼与戾气,等内在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藏医重视"邪气"对人体的危害,注意维护人身的"正气"强调辨证使用驱邪与扶正药物,使机体内部"三因"平衡从而达到治病。文章根据藏医学特点,以藏医学的理论及实践为基础,对疫病的认识、病理、特点、分类及治疗等方面做了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藏医自古就有非常发达的外治技术,如放血技术,切除技术,穿刺技术等,其一些技术,如穿刺接取心包积液等技术曾一度是外治医疗技术的奇迹。随着现代外科学的迅猛发展,藏医的外治技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部分技术已经面临失传。然而,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藏医古代使用过的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外治医疗器械,将不禁为古代藏医曾具有的高超外治技术而感叹!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面向藏医学专业研究人员和医疗工作者的科研需求,探索实现藏医古籍知识组织与服务的实现路径,设计藏医古籍服务平台的知识服务功能。[方法/过程]在设计藏医古籍知识本体模型与知识图谱的基础上,探索知识检索、知识推理、知识推送3种服务功能在藏医古籍知识服务中的应用。[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将人文计算等智能算法应用于藏医古籍知识的处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知识服务,以充分发掘与利用藏医古籍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1774年,乾隆皇帝发出谕示:把雍正王府改造成一座显密合一的寺院。这其中就包括传授藏医知识的曼巴扎仓。这是藏医学第一次亮相于京城;1992年,黄福开受命创建北京藏医院,从此开启了藏医在北京的新篇章;2003年,在黄福开的主持下,北京藏医院扩建为国家级民族医院。回首藏医院10年的创业史、藏医药在京230年的传承史、藏医学在雪域高原2000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发展史,可以说藏医实际是一面生命科学的旗帜,它一直飘扬在世界的屋脊上……  相似文献   

8.
传统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如何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笔者以藏医学为例,同时从传统民族医学中医学的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医学的发展必须切合自己理论与实践实际,并用开拓的眼光传承民族医药,让传统民族医药重要成员之一的藏医药学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藏医药学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1774年,乾隆皇帝发出谕示:把雍正王府改造成一座显密合一的寺院。这其中就包括传授藏医知识的曼巴扎仓。这是藏医学第一次亮相于京城; 1992年,黄福开受命创建北京藏医院,从此开启了藏医在北京的新篇章; 2003年,在黄福开的主持下,北京藏医院扩建为国家级民族医院。 回首藏医院10年的创业史、藏医药在京230年的传承史、藏医学在雪域高原2000年甚至更为久远的发展史,可以说藏医实际是一面生命科学的旗帜,它一直飘扬在世界的屋脊上……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疾病在藏医中统称"隆滞布病"。文章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析对比藏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更好的药物组方治疗。本研究病例资料均来源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23:20,年龄在27-84岁之间,平均(51.4±48.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2:21,年龄在27-87岁,平均(48.9±51.2)岁,病程24小时到两周内。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后两组藏医症状、整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功能治疗前后均有显著疗效,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目的探索藏医临床症状表现的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寻找藏药治疗隆滞布病(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组病例共374例回顾性研究和86例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均选自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住院患者。结合藏医隆滞布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将分为一般症状、舌诊、脉诊、尿诊。依据回顾性研究的数据挖掘出来的组合藏药和临床藏医专家经验组合藏药进行临床病例观察研究,采用SPSS7.0统计软件和第三方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藏医隆滞布病(脑梗死)临床症状程度均较高。两个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疗效分析显著差异不足,但是两个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组内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药治疗隆滞布病(脑梗死)引起的肢体神经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功能不能自理等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疗效,藏药使用是安全、放心的。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藏医和藏历是紧密联系的。8世纪,藏医学家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的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的问世,使藏医学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系统。由于藏医认为随着季节的变  相似文献   

12.
卓嘎 《西藏科技》2011,(12):60-60
传统藏医学认为皮肤、巩膜、舌下、耳背、太阳穴处、手心及脚底的黄染是胆汁不通,逆行至血液循环而引起。因该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往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催泻疗法为藏医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优选方案,因此催泻的相关护理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述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论证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方法根据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所记载的藏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和人体生理、病理知识,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藏医学“五源物”对健康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为人类保健、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结论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认识具有独特性,可实施性和科学性,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依据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以及古代藏医名家所著文献建立了藏医养生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原理和实施方法,探讨研究了藏医养生学的定义、内容、意义、理论体系等,并对零散的藏医养生内容进行汇集。藏医养生不同于中医养生,其意义及内容广泛,藏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有两个原理(情世间、器世间)和四个因素(时令、邪气、饮食、起居)的治未病及预防时令、邪气(突发因素)、饮食、起居四大因素,在一定的养生原则指导下实施个体、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养生方法,从而达到无病-延年-正果-财富-安乐的藏医养生学的最终目的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藏医综合治疗宁乃隆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藏医宁乃隆斯病的诊断标准,纳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3例宁乃隆斯病患者,给予藏药组方:仲泽八味沉香丸、八味降香丸(五味锦鸡儿汤送服)、十五味沉香丸、七十味珍珠微丸口服治疗,结合霍尔美外治疗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藏医症候评分及生活质量测量表SAQ(心绞痛量表)评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14天、28天后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藏医综合治疗宁乃隆斯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藏医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而提出的藏医内涵建设主要包括藏医名术语标准体系、藏医疾病诊疗标准体系和藏医疾病分类与编码体系的建设,文章阐述了藏医内涵建设对藏医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了目前藏医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脉象特征识别中医疾病的过程中,单一特征提取方式弊端明显,缺少特征关联性分析,利用大数据原理,提出一种结合脉象大数据分析的中医疾病判断方法。利用采集的大数据脉象特征,利用三层前向型BP网络建立中医脉象辨识智能判断模型。引入自适应学习速率的方法和动量因子对模型中的海量脉象连接权值和阀值进行一次优化;最终得到精确的脉象辨识判断结果。测试表明,利用大数据脉象进行中医疾病辨识判断,能够提高辨识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刘佳  边俊伊 《现代情报》2023,(11):37-46
[目的/意义]针对藏医古籍知识组织与开发不足的问题,利用混合深度学习方法构建面向藏医古籍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为藏医古籍知识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方法支持。[方法/过程]根据藏医古籍知识特点,构建ALBERT-BiLSTM-CRF模型。以《四部医典》为数据集,在人工标注与文本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命名实体识别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其他3种常见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ALBERT-BiLSTM-CRF模型对藏医古籍实体识别效果最好,F1-score达到96.28%,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升约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舌诊是我国传统医学四诊“望、闻、问、切”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舌诊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目视,主观观察诊断病情.这种方法缺乏客观评价依据,制约了舌诊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舌诊,使其更加科学化、客观化、定量化,已成为舌诊研究的必然方向.本文介绍了中医舌诊客观化在舌体分割、舌质舌苔识别、舌体胖瘦和歪斜识别等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和舌诊的主要研究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神经性面瘫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而容易复发的一种疾病,藏医认为所有疾病都是三大因素平衡失调引起的,所谓的三大因素是指"隆""赤巴""培根",文章通过藏医对治疗神经性面瘫效果进行简要阐述。方法结合藏医药物治疗、按摩疗法、针灸疗法以及霍麦疗法的治疗过程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神经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和解读藏医经典著作,病历分析等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采用藏医的按摩疗法和针灸疗法,以及霍麦疗法治疗神经性面瘫起效快、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