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邸报与明代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一位先贤曾经说过:昨天的新闻,便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将是明天的历史;贯穿二者之间联系的,乃是时间的长河。这就是告诫我们,以报道当今各种社会活动为使命的新闻记者,提笔立言务必要慎之又慎,因为我们今天写下的将载入明天的史册;如有差错,我们便无法向后世交待。通过研究和分析明代邸报与明代历史之间的关系,我们更加感到上述名言的妥贴和正确了。  相似文献   

2.
邸报的发展 邸报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首都的“邸吏”负责传发,故称“邸报”.在有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抄”“朝报”“杂报”等.汉朝已经有邸,但正式发行邸报是唐朝以后.唐朝邸事称“邸务留后使”,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长安,负责呈进章奏和通报消息.以后发展出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清代称京报,由报房商人经营,这些都可视为古代报纸.清末,近代报纸出现,逐渐代替邸报.明代邸报的编辑发行主要通过通政司、六科和提塘三个机构.其中,通政司是一个沟通内廷与外廷、皇帝与臣民的中央行政机构,主要掌管章疏、封驳之事.①百官章奏除了极少部分由宦官和鸿胪寺官员代收外,绝大部分由通政司递进.“凡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逐一抄写成册,五日一送内阁,以备编纂”,书成之后,“俱经通政司转行”.②  相似文献   

3.
关于明代民间报纸的的状况,明代史籍极为罕见。就目前所知,明代民间报纸的最早记录,大约出现在隆庆、万历年间。于慎行在《谷山笔尘》一书中写道:“南宋时,元兵南下,诏中外不许传播边事。此虽末世之政,然于军国机密亦不可不知也。近日都下邸报有留中未下先已发抄者,边塞机宜有未经奏闻先已有传者,乃至公卿往来,权贵交际,各边都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邸报是明代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和主要方式;我们还知道,明代邸报是明朝官吏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的常阅之物,许多明代史籍中记载有关邸报的资料,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一点。但是;有一些相当重要、相当关键的问题,至今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就是:1.在没有现代邮政系统的明代社会,它的邸报究竟是怎样传递和发行的?2.明代邸报是手抄的,还是雕板印刷的,或是活版印刷的? 本文试图对这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见教于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邸报也被称作“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除目”、“状”、“状报”、“报状”或“京报”。邸报由“邸吏”负责传发 ,因此得名。唐朝时已经有了邸报。此后宋、元、明、清各朝均发行邸报。唐朝邸报由各地派驻京城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 ,唐末人孙可之《经纬集》中有记述《开元杂报》的材料 ,是关于邸报的较详细的记载。唐代宗大历十二年 ( 777) ,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院管辖 ,每日、每五日、每十日或一月发邸报一次。元朝由通政院、明朝由通政司负责发行邸报 ,清初邸报由内阁发布。邸报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版画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雕版印刷发明的唐代就出现了版画作品,到了宋元,又有了新的发展,明代则是我国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明代版画在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德辉说:绘图书籍“明代最为工细”。鲁迅先生对明代版  相似文献   

7.
略论《万历邸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邸钞》一书,系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按原抄件影印出版(1968年版),因它抄录于邸报,故曰“邸钞”;又因其邸报出于明朝万历年间,故统称为“万历邸钞”。书中邸钞的消息报道始于万历元年正月,止于万历四十五年六月。万历皇帝总共在位48年,也就是说仅差三年就可得到万历一朝的全部邸钞。据粗略统计,万历邸钞总共有45.27万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笔者最近从元明时期的文献中考得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认为: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京报"一词最早产生于元代。作为报纸的形态,明代的"京报"已经存在,而且明代人所称的"京报"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一类是指封建政府的官报——邸报,一类是民间报房的私报——小报。明代"京报"具有的双重性质,可能是由于阅读者的"误读"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头脑———我是怎样发现明代邸报原件的尹韵公193年12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闻出版报相继发表消息,说我根据一本有关明史著作提供的线索,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了明代邸报原件。此消息一经传开,便在学术界特别是新闻学界激起较大反响。导师方...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11.
邸报和新闻     
人们讲新闻史,一般都要提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邸报”。邸就是官邸,古代高级官员的住所。汉朝诸侯郡国一般都在京师置邸,唐朝的藩镇也是这样。邸除了“通奏报,待朝宿”外,还将朝廷特准抄发的一些诏令、章奏、官吏任免情况等官方文书,传达给在外地的诸侯王和藩王知晓,叫做邸报。邸报传达消息靠驿马、驿舟、车传、步传等。邸报一般是手抄的。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有可能用雕版印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7,(5):45-45
知心大哥: 说起顾炎武这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史学家,人们就会想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脍炙人口、曾激励多少志士仁人的名言.  相似文献   

13.
报海趣闻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中外新闻学学者公认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我国古代的邸报。在我国一些古代文献中,邸报也被称为邸钞、邸抄、阁钞、朝报、杂报、条报、钞报、状报、状、报状、除目、进奏院状、宫门钞、辕门钞、塘报、京报等。邸报是我国古代封建宫廷发行的官报。邸报的内容大致有:皇帝的起居言行和上谕、朝旨、诏书、法令,皇室动态,封建官吏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各级官吏的章奏疏表,偶尔也登载一些社会轶闻。邸报的读者最初是各级官吏,以后扩大到一般的文人墨客。据新闻史学者研究,我国邸报的出现不晚于唐朝唐…  相似文献   

14.
滕朋 《新闻大学》2007,(2):36-40
明代是灾害高发的朝代。明前期通过法规、制度确保灾情信息传播的效率与真实。信息渠道的过度集中在明中后期也显现出弊端,皇帝的昏庸导致灾情传播系统几近瘫痪。在灾情信息向政权组织外部传播中,邸报的“民间化”过程体现了不同的政治诉求,官方邸报传播目的在于改善统治,稳固皇权,而民间报房体现的是社会舆论所向以及特定群体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报纸传播与说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梅 《现代传播》2004,(1):135-136
一、报纸 :新闻传播唐代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 ,报纸的出现开辟出专业性的新闻传播史。中国最早的报纸 ,通称为邸报。其名实关系须稍事分疏。关于汉代有无邸报 ,人们还有争论。窃以为虽无实物证明 ,但邸报之由邸发往藩的发行途径、传送情报的性质是与后来成熟的邸报完全相同的。唐代的进奏状起初也是只给自己的主子看 ,说进奏状是报纸 ,则汉代的邸报也该算报纸。反正都与现代大众传播的报纸不同。但现存的第一张报纸 ,还是出现在唐代。邸 ,本是战国时诸侯国在京师的客馆 ,在古汉语语境中 ,它还有王侯府第、旅店、茶馆酒店诸多意思。报 ,则有宣…  相似文献   

16.
贴黄之制,据顾炎武考证始于唐代。《日知录集释》记载:“宋·叶梦得《石林燕语》日:‘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亦黄纸也。’”①“宋奏札意有未尽,别以黄纸贴于后,亦谓之贴黄。”②唐宋贴黄,一行于皇帝敕旨,一行于臣下奏札,内容不同,但都是文书制度。降至明代,贴黄则不仅是文书制度。明代贴黄分为两种:其一是作为文书制度;其二是作为人事档案制度。  相似文献   

17.
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长期来以文学著称于世,但他在明代历史上,也是一位有理想、有著作、有贡献的大史学家。笔者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里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第一次向读者作了介绍。此后,我又写了题为《明代大史学家王世贞》一文。不久朋友来信,要我为《中国史学家续传》写篇文章,于是便将此稿按评传要求作了修改后奉上。近年来读书中有些发现,特别是有的文章已经提出,《纲鉴会纂》乃后人假托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史家曾推测汉代已有邸报,但未能在献中找到确证。从已经发现的材料来看,邸报起始于唐代,是由藩镇在京师设置的进奏院发布的,“唐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领之,谓之‘上都留后’,后改为‘上都知进奏院’”。进奏院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信息沟通的枢纽,进奏官邸吏代本镇呈递章奏、请示汇报,同时也把政府所公布的诏令、奏章及任免事项抄录下来,报告诸藩,于是有了邸报的产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談邸报     
“邸报”是中阔古代的宫廷官报。在歷史文献中,它有时被称为:“邸鈔”、“閣鈔”、“朝报”、“雜报”、“条报”、或“除日”。因为这种官报大多在首都出版,所以又通称为“京报”。远在公元前二世紀汉武帝初年,中国就出現了这种被称为“邸报”的宫廷报紙,它們是一种由地方藩鎮派駐在首都的“邸吏”,用竹簡把朝廷的命令傳报給地方的官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官报——邸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红 《出版史料》2005,(3):124-125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是西汉时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后来作为地方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是地方和中央之间沟通信息、传播信息的联络机构。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报告”或“情报”,这些官方文书(“报告”或“情报”)就称为“邸报”。西汉时的邸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官方文书发布制度,只是供地方机关长官及其幕僚阅读与了解,唐以后才逐渐成为政府的公报,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是我国官报的雏形。邸报不是一个报的专名,而是中国古代封建官报的通称,是封建王朝传知朝政和地方官员了解朝廷政情的工具。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