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效果:一个银色的曲别针被一条手帕住,魔术师对着它做一些魔术手势,打开帕,曲别针变成了金的,这只曲别针在表前后都可以被仔细检查。表演:向观众解释曲别针是金属做的所有金属都可以变成黄金,就像小人物可以变成大人物,没钱人可以变成有钱人一样,这个节目就是见证。先让观众检查银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等级分作参照物,也许除了王磊自己,没有人会留意到他的进步;也就是说,连这暂时的国内第一都会被抹杀。幸运的是,虽然我们可以把一局棋比作一幅水墨画,然后在上面任意挥洒,但二者绝非能相提并论。因为一幅画的好坏,毕竟是专家说了算,专家太多,问题就麻烦了。围棋则不同,胜与负一目了然,专家或许可以是裁判,裁判并不一定必须是专家。王磊不是画家,是位棋手,他很幸运。  相似文献   

3.
《杂技与魔术》2009,(4):72-72
《圆圈变方》是一个表演现象鲜明、节奏变化快捷的魔术表演,被魔术师们称做闪电魔术,多用于开场或节目间的穿插。旧《圆圈变方》是使一只金属圆圈眨眼间变成一只方形金属框,而新《圆圈变方》是把三只套连在一起的塑料圆圈变成一只大方框套一只小圆圈,两个《圆圈变方》的现象和方法很不一样,现做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4.
表演: 上世纪4.0年代,我还是个孩子,喜欢魔术.我在魔术书上学到的第一手魔术便是《骰子变色》,因为它道具易做.崩纸板粘合、描画便可完成,如图1。表演时我把一个大白骰子拿在手中,用布一遮,白骰立即变成了黑骰。后来表演娴熟了.也可以不蒙不盖,两手一晃.白骰就变成了黑骰了(图2)。  相似文献   

5.
BIG TIME     
今早,打开火箭队的主页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头条已经变成了一幅宣传海报似的招贴画外加一句标语。画上是姚明的半张面孔,标语则是一句用汉字写下  相似文献   

6.
艺术体操团体项目的竞赛,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的风格特点和竞技水平。团体项目的评分,包括编排和完成二个方面。而队形和路线的变化是编排分和表演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动作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难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节奏和幅度,通过不同的队形和路线变化构成一幅幅美丽、新颖、流畅的图案才能达到高质量的表演效果。探讨六人团体项目中的队形变化,对提高我国或一个队的艺术体操团体竞技水平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效果:如果有人问你要名片,你可以伸手到衬衣口袋拿出一叠绑着皮筋的名片,从上面取出一张,但不是立即就递给要名片的人,而是可以为他先做一个小小的魔术。你把名片翻成背面,背面是空白的,没有印字,你拿出一个签字笔,让观众在名片的背面上随便画一个图案或者写一个名字,当观众画或写时,你背过身去,不去看他的行为,然后让观众把写画好的名片翻成正面向上,把写画出的东西盖住。  相似文献   

8.
展讯     
《收藏》2018,(5)
正邱注上元灯彩计划2018年3月16日至5月5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邱注上元灯彩计划"是一个大型综合艺术计划。它由《上元灯彩图》出发,囊括了一系列的写作、绘画、装置和剧场表演等艺术形式。《上元灯彩图》是一幅珍贵的古代市肆风俗画,由佚名画师绘制,成画的时间大约在明代中晚期。画作描绘了明代年间南京地区元宵节时的街市景致,画中各  相似文献   

9.
漫画家同时也是魔术爱好者的李滨声老先生,曾画过一幅民间艺人表演“木人走线”的小画,人物神情、动作都画得很准确,惟妙惟肖,他不光画过这个节目,也琢磨过木人“下降”和‘上升”的门子,据说他曾参照旧有魔术“杯中升牌”的原理设计过“木人上升”的表演:将隐线的一端系到木人的头顶,另一端拉进舞台边上的侧幕中,由助手拿着。表演木人“上升”的时候,魔术师一手持贯穿木人的绳子的一头,脚踩着另一头,同时用手勾住木人头顶的隐线,助手拉线,木人就能沿着绳子向上攀升了,但是这种方法离不开侧幕中助手的帮助,因此只能限于在舞台上表演,没法在近景中使用(图1)。  相似文献   

10.
王天玉  杨建军 《收藏》2007,(12):105-105
半年前的一天,我和朋友在一位老乡家看到一幅画,虽然画面很残破,但画上的梅树很特别,题字也很怪。经过讨价还价,我们就把它买了回来。  相似文献   

11.
快乐岛月报     
一幅漫画胜万言这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幅漫画。它出自美国政治家、著作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之手。1754年5月9日发表在宾夕法尼亚州报上的这幅画是一幅十分粗糙尚未联接起来的八节蛇画。与其说它是一幅画,不如说是一幅地图。当时美国尚未获得独立。“八节”标示着欧洲帝国主义者在美国东部的八块殖民地。蛇头在东,蛇尾在西。由头到尾的顺序是:新英格兰、纽约、新泽西、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画下方的标题是:《合则生,分则亡》。这幅画现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当今的美国,200多年前,原来只是尚未联接起来的一条八节蛇。这幅耐人寻味的画,竟能激励千百万人民为一个共同目标,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美国独立运动的先驱——富兰克林先生作这幅画时,曾预料到他的画会产生如此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吗?  相似文献   

12.
好画难得     
张立柱 《收藏》2006,(6):37-37
怎样的画才算是一幅好画,尽管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见仁见智时,那种最基本的认知标准还是应有的,此其一;其二是时代发展变化 ,人的审美追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不管是多大的发展变化,那种对一幅作品好与不好的评判仍有一个最恒稳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著名画家艾伯塔·伯里,是意大利1990年世界杯赛6幅宣传画的创作者,成绩非凡。画的主要基调是由几种深浅不同的黑色构成,有时明亮,有时暗淡,用它们勾画出一幅不安宁的风景,用几种色彩作为陪衬,形成了一幅几何图象。这里没有用任何象征,因为伯里的艺术品从不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所表现的东西只表示他们本身;罗马圆形演技场、足球场,各国和地区旗帜。人们看到伯里拿着剪刀和胶水,把画剪碎,然后在凳子上再粘起来。叫我们看看它的真面目——一个演技场。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纯朴和美德。即画的内容只表现自身,然而他使我们一眼就能了解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表演现象:魔术师请一位观众随便拿出身上的一些小东西,把它们排在桌上,魔术师数了一下,一共是7样不同的东西。魔术师写下一个预言,折起来让另一个观众拿着。接着他把两只手分别放在两个东西上,让观众选一个,选中的被拿掉。他让观众也这么办,把两只手放在两样东西上,由魔术师来选一个拿掉,直到最后有一样东西留下来。这样东西和魔术师事先写下的预言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一喆 《收藏界》2010,(1):116-116
1986年的一天,我去拜访一位朋友。朋友知我痴迷字画收藏,于是翻出他珍藏的一幅石鲁的斗方。因印章是手画的画印,我当时怀疑画是赝品,但盛情难却,我只好把画带回。  相似文献   

16.
兔子的移位     
我以前曾多次说过,好的魔术应该是让效果发生在观众身上,表演魔术时,魔术师只是一个人自顾自地表演是不够的,必须和观众交流,邀请观众参与。下面将要介绍的节目正好可以满足"让魔术发生在观众手中"这一需要,这个表演我曾在做酒吧和餐桌魔术时演过多年,很受观众的欢迎。效果魔术师拿出三个海绵兔子,把两个拿起来放在左手中,一个放进右边衣袋里,但是当他打开左手时,三个兔子都出现在了手里。为了确认这一奇怪的现象,魔术师把这个过程重做了一次,结果仍然是一样,兔子从魔术师的口袋中跑到手中了,就像是一家人不愿被分开那样。最后,魔术师作了一个进一步的表演,他把一个兔子放在观众手里,自己手里拿着一个,念过咒语后,魔术师手中的兔子不见了,加入到了观众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闲逸通幽     
眼科医生一位眼科学医生成功地治好了一个著名的超现实派画家的眼病。收费的时候,医生说可以不收钱,只希望画家为他画一幅画.内容由画家自己选择。画家很感激医生为他治好眼病.于是他画了一个硕大无朋的眼睛,每个细节都精细入微,并且在瞳孔的正中央为医生画了个完美的肖像。  相似文献   

18.
马姣 《收藏》2006,(11):126-126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8月21日在浙江义乌为当地市民鉴宝。在当天的鉴定会上,一位市民送来一幅清代的祖宗像,画纸发黄。单国强细看后得出结论,画上的题跋是清代大学士张廷玉的字,但画和字并非同时所作,因为两处所有的纸张材质不同,而且画上的祖宗像画得有些呆板,并无多少收藏价值。另一市民拿来何香凝的花鸟图,单国强看后认为画的风格不对。单国强的鉴定让不少市民一脸沮丧,不过也有市民喜上眉梢。一对母女拿出一幅近28尺的花鸟图,单国强看后确定是赵云壑的作品不假,认为这幅画目前的市场价位为5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倒过来试试     
<正> 我刚从事体育教学时,总认为备课没有上课重要,舍不得在备课上下功夫,而把十分之七、八的精力花在教课上。因此,备课不认真、草率地涂几笔了事;教课时,常常是胸中无教材、目中无学生,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一天,我在翻阅某杂志时看到一篇短文:一个初学绘画的人,曾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功夫。可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阿道夫·门采尔听后说:“亲爱的,你可以倒过来试试,要是你能花一年功  相似文献   

20.
信不信由你     
《体育师友》2005,(1):18-18
10世纪末的俄国彼得堡,一位14岁的女孩在家中遇害。画家波叶出于激愤画了一幅这一悲剧题材的油画,虚构了一个正要逃跑的凶手的形象。半年后,此画在彼得堡市政府展出时,人群中有人在画前尖叫倒地,浑身抽搐。原来此人正是凶手,他被如此酷似自己的画中凶手惊吓得失去了理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