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角度讨论影响汉语"的"字结构中心语转指对象确立的语境因素,经研究发现:语外情景与语内情景均以呈现语言内或语言外"所指"对象形式,使"的"字结构的转指对象得以确定;短期记忆使"的"字结构中心语的补足存在时间差与距离差;受长期记忆影响,"的"字结构具有高规约性且中心语补足多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贺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个性的诗人,其诗歌以幽冷奇峭著称.在其诗歌语言上,喜欢用色彩字,日本一位研究者曾指出,李贺的诗歌每30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约占其诗歌总字数的3.3%.在众多色彩字中,"绿"字出现频率较高,共有46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这些"绿"字也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3.
介词由于抽象的意义和灵活的用法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对、对于、关于"这几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区别,又有交叉.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等方面谈谈这些词的基本用法. 一、对 (一)"对"字的语法意义 "对"用于提示对象.细分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提示直接对象;一种是指明关联对象. 先看第一种.例如:作家对人民应该歌颂. 句中的"人民"是"歌颂"的直接对象."对"字就有提示这个"直接对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第一要素就是语言。对于语言的“一字律”,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有几句至理名言:“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字,这个动词和形容词,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也不要利用语言上的戏法,来避免上述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诗眼"是洞察诗意的窗口,是诗的灵气所在.诗歌的解读虽然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异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特征,那就是要在最少的字中传达尽量多的内容,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诗歌解读中要抓住"诗眼".辨析"诗眼"应关注词类活用,抓住重点字词,并明晰修辞对象和意蕴.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荷塘月色>一向以语言优美著称,而余光中先生曾撰文批评朱先生"的"字短语用得太多,显得累赘.究竟是朱自清先生在运用语言时犯了错误,还是余光中先生的批评有失公允,应该是一个值得细细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语言中,"说"字因其丰富的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语言中,"说"字同样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本文结合多方资料,对"说"字的基本译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说"字的英汉使用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汪永亮 《新高考》2010,(12):12-13
古代诗人在创作上强调字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卢延让曾有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诗句,杜甫也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诗句。鉴赏诗歌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语言的锤炼和鉴赏诗歌的整体风格。考查语言锤炼的一般方式:1.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2.鉴赏"诗眼";3.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4.鉴赏特殊词语;5.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段] 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形合和意合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组织方法,不同的语言对它们有不同的侧重.文章试从字、词、句的角度来说明"骈偶"也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合手段,以期对汉语的形合问题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于宁 《教师》2014,(26):71-71
VB即Visual Basic,是微软公司制作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语言,其关键在于"对象"二字,必须遵循面对对象的思维进行编程。不管是什么标准,VB语言的使用面都是最为广泛的。基于这点,计算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方式,把握重点,实现教学效果。本文由此展开探讨,分析加强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连系式(Nexus)是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另一概念组合式相对应.连系式是开放式结构,灵活多变,恰与汉语语法学家提出的"活字"概念相似,而马建忠也将实字分为动字和静字.经比较连系式这一结构在英语和古汉语中的异同,发现汉字动静之分主要取决于其在语言结构中所处位置.另外,连系式作为语言的一种普遍结构,在古汉语中更为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3.
朱礼仁 《初中生》2006,(16):16-18
据说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让他的门下食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后,他把书放在京城咸阳的城门上,同时悬挂千金,声称谁能增删书中一个字就给千金之赏,结果往来咸阳的文人墨客没有一个人能改动一字.后来梁朝诗论家钟嵘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字千金",以称赞文章语言精妙,真正达到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推敲"的故事,"一字师"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14.
王蒙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季节"系列小说的语言是他语言特色的典型代表.有人称他的语言为"狂欢体"语言;有人称之为"拟骚体"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流";而我称之为"王蒙式"的语言.本文主要从四字格的运用方面加以论述,试图对"王蒙式"的语言以简要的论证,从而更加了解王蒙.  相似文献   

15.
黄守友 《现代语文》2006,(12):39-40
诗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读诗、写诗,非常讲究用字艺术.诗眼往往指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一字一句推敲,读诗评诗时若轻易放过,则不能领悟诗家妙处.宋阮阅编著的《诗话总龟》记载了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结果结为布衣之交的佳话.宋朝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新颖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  相似文献   

16.
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题。出示课件,"小松树"三个字偏小,"大松树"三个字偏大。(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2.(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朗读。(一行一行地读)评:标题是文章的眼目,能够关照全篇,所以优秀作者总是精心提炼标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是文章所描写的对象,教师在做课件时故意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个词的大小写得不同,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直观的感受,为读好课题,为之后课文  相似文献   

17.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教学直接联系着句子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语言是作品的外衣,感知作品的美情美意,必须通过品味语言美来进行.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的意义和情味",并通过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使他们感情契合,培养敏锐的语感,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作品和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所以"依情"是"炼词"的基础,"炼词"则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感情朗读重在一个"情"字,在感情朗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感情"、蓄积"感情"、释放"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诗歌语言是具有特定组织规律的语言,诗歌语言里有一种由"最是"二字开头的句式,也可以说是具有特定组织规律的语言了.这种句式由于它的特别,起到了别开生面、耐人寻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绪波 《现代语文》2007,(11):48-49
现代汉语"之"字结构是较为特殊的一类定中结构,其适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备受语言使用者青睐.本文拟从修辞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之"字结构进行分析,以求明晰这一结构备受青睐的修辞学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