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语对“理解并翻译中的句子”考点的考查历经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2002年,取消了第1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增设了一道言翻译主观题.分值为5分:第二次是2004年,加大了翻译的字量.将分值从5分增加到了8分,成为整个试卷中除作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从近三年来考生解答言翻译主观题的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语文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的考查历经了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2002年,取消了第Ⅰ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增设了一道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分值为5分;第二次是2004年,加大了翻译的文字量,将分值从5分增加到了8分;第三次是2005年,部分省市将分值从8分增加到了9分。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以来,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9年三套全国卷为10分,江苏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江西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增加到10分。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起,高考语文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的考查,取消了第1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增设一道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分值为5分,这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近年来的一项重大变革.从近两年考生答卷的实际情况来看,得分率一直很低,2002年为0.58.2003年为0.60。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把握这一新题型的应试技法,是摆在众  相似文献   

5.
王玉强 《山东教育》2021,(11):51-52
如果把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Ⅰ卷(山东卷)与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Ⅰ卷做对比,你会发现新高考语文Ⅰ卷(山东卷)增加了5道主观题,分别是第4题的下定义、第14题的文言文简答题、第19题的比喻相似性、第20题的句式比较、第21题的语病修改。为何新高考语文试卷要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增加主观题目意图是什么?增加主观题对考生答卷有何影响?因为新高考语文Ⅰ卷只有山东省一个省市使用,我们深度分析其主观题增加的利与弊,不管是对今后的新高考语文命题,还是对新高考实验区的正确引导,都很有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2年、2003年高考语全国卷言阅读题改革力度较大,2004年高考备考应相应调整复习策略:将32个常用虚词纳入复习范围;言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立足课本,构建阅读知识框架;加强言阅读分析综合及评价鉴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进行阅读解题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2年高考语科《考试说明》,高考对古代诗阅读部分“理解并翻译中的句子”考点的考查,将在第II卷增设一道言翻译主观题,分值为5分。这是全国高考语试卷10年来的一项重大变革。如何应对高考古代诗阅读这一考查题型的变革,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言翻译主观题这一难点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其中选择题4道,计12分;文言文翻译,计8分),共20分。与前几年相比,稳中求变,分值加大。在选材上,今年的选文又恢复到2002年的选文形式,材料只出自《后汉书》,仍为史传散文。从考查能力方面看,今年的考题重击翻译,由去年的5分增至8分,加大考查考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另外,其他题目在考查点方面也有些微变化。第11小题考查古今  相似文献   

9.
为了突出和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在结构布局和赋分上作出了一些调整,例如文言文部分由原来的第I卷的6小题18分调整为第I卷5小题15分,然后在第II卷增加文言翻译题2小题5分。2004年的《考试说明》又进一步调整为第I卷4小题12分,然后第II卷的文言翻译题在原先5分的基础上增加3分,共计8分。面对这一变化,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增加了,尤其是第二次调整后,有不少同学对文言翻译产生了恐惧心理。文言文翻译成了学生头疼和考试失分严重的一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外,在翻译时还…  相似文献   

10.
先请看一道言翻译题: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这是2005年高考语全国卷Ⅱ第11题第(1)小题。题中“使群臣丧之”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当译为“为……治丧”。  相似文献   

11.
2002年高考言翻译题一改沿用了10年的客观选择题型,而采用了主观题型。为准确把握这一新题型的命题趋势,有必要对2002年全国卷、北京卷、上海卷中的“言翻译主观题”作一横向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今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明代宋濂的《龙渊义塾记》,第13题要求翻译该选文中的三个句子。现就这道题的阅卷情况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高考历史试题也在调整考查的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精选相关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学生历史学科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查,体现命题者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与引导,是高考历史试题调整考查方向的表现之一。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史料研习题,如2007年北京卷第15题,2009年海南卷第35题,2010年陕西文综卷第35题,就是对学生历史学科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最新出台的2002年高考语科《考试说明》精神,将在第Ⅱ卷增设一道言翻译主观题,这是全国高考语试卷言翻译题10年来的一项重大变革。如何应对这一高考题型的变革,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笔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的。  相似文献   

15.
’95是实行新高考的第二年。不过,’94有好几个省没有参加新高考,直到’95才全部参加,从这个意义上说,’95是全面实行新高考的第一年。所以,认真研究’95的高考语文试题,对’96的复习是有较大参考价值的。 跟’94相比,’95的试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以下一些变化: 两个调整:(1)分数比例的调整:’94第Ⅰ卷50分、第Ⅱ卷100分;’95第Ⅰ卷60分,第Ⅱ卷90分。(2)排列次序的调整:’94第Ⅱ卷的排列次序是,名句默写、语言运用、第二篇现代文阅读、作文;’95的次序是:第二篇现代文阅读、名句默写、语言运用、作文。  相似文献   

16.
沈波 《教学月刊》2003,(4):16-19
2003年全国高考卷展望从2002年试题中可以看到 ,第3题是新题型 ,由多年考查的近义词辨析改换为对词语意义的解释。这道题目的设置体现了稳中有变 ,变中有创新的特点。但从全国抽样统计数据看 ,此题的难度系数在0.1~0.3之间 ,是全卷中难度最大的两道题之一 (另一题是第20题 ) ,相信命题者会看到这一点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据统计 ,2002年全国卷中第1、2、6、7、9、10、11、12、13、14、15、16、17、18、20、21、22、24、25、26等试题的区分度较为理想 ,而第3、4、5、8、19、2…  相似文献   

17.
曹保顺 《高中生》2012,(12):8-9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对阅读材料内容理解方面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中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部分。我们先来看一道高考真题。例1(全国大纲卷第10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相似文献   

18.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9.
与去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首先,题量由去年的24题减少为22题,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减少1题,现代文阅读减少1题。其次,分数分布也有变化。第一卷单选题由去年的36分减少为33分;第二卷由原来的114分增加到117分。第三,分数比例也作了调整。单项选择题由去年的24%调整为22%,其他由去年的76%调整为78%。  相似文献   

20.
一、试卷的结构和分值比例。2004年全国理综试卷是推行新教材后,全国大范围使用的第一年,照顾到各省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也延续了2003年的风格并保持相对稳定,总分300分,但三科的分值比例有所调整,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由80、110、110,调整为72、108、120。总题量有所减少,由2003年的34题减为31题,即第1卷选择题21题(生物5题、化学8题、物理8题),总分值126分。第Ⅱ卷10题,即物理4题、化学4题、生物2题,总分值174分,第Ⅱ卷题量减少但分值上扬(由168上升到174分),这样做加大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