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中叠字又称“重言”,是一种修辞手段。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是两个字的重叠,却传达出了一种不尽的意味。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杜甫非常注意诗句的音韵和谐,所以杜甫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叠字,他的诗歌一千四百余首,用叠字修辞的诗有三百多首。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叠字炼字炼句的难度很大,但是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把叠字运用得天衣无缝,使其诗歌意象情趣横生,呈现出令人震撼的音意美,具体表…  相似文献   

2.
本试图从叠字这一修辞学角度来探讨诗中炼字与炼意的辩证关系,兼及叠字手法的形式。论述了叠字手法艺术功能:1、增强诗歌的音韵美与整饬美,使诗具有音节的节奏和句式整齐、字法整饬的形式美,便于诵读,加强外在形态的美。2、使形象更生动可感,通过叠字以少总多,写景抒情,加强抒情性和形象性。3、开拓意镜,深化意蕴,叠字有助于景与情的融合,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情味深长。  相似文献   

3.
诗中叠字又称“重言”,是一种修辞手段。叠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是两个字的重叠,却传达出了一种不尽的意味。无论是用来刻画人物,描写事物,还是用来抒发情感,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收到多种多样的艺术效果。杜甫非常注意诗句的音韵和谐,所以杜甫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叠字,他的诗歌一千四百余首,用叠字修辞的诗有三百多首。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  相似文献   

4.
试论元散曲的叠字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字是汉语修辞方法,文学作品中运用叠字,能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渲染气氛、增强旋律美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元散曲中九种叠字艺术,分析了最典型的叠字作品和曲作家,并指出了散曲运用叠字的艺术特征是量多而雅俗适宜,追求形式美而不离“本色”,求“奇巧”而不露雕镂之痕。  相似文献   

5.
语言风格具有鲜明个性,这不仅说明不同的作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而且指作品的语言风格反映作的思想、情绪和化、艺术修养。叠字是一种常见的学语言,是典型的艺术语言。叠字往往集中体现作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审美价值。敦煌词的叠字具有清旷的审美特点。这具体表现为:词汇清丽、技巧清通、形式清雅、音韵浦越、情感清凄等。总之,敦煌词及其叠字具有凄清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6.
刘璟  王超 《华章》2007,(5):116
杜牧诗中叠字的使用.用叠字模拟声音,使诗歌具有音乐美;描摹景物,使诗歌具有绘画美,并使其诗歌风格俊爽而不失风华流美之致.  相似文献   

7.
平时做古诗鉴赏题时,作者发现古诗词中叠字的运用较多。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为叠字摹声,使人如闻其声,有余韵不绝之妙;叠字绘色,使画面鲜明,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叠字写景,使诗歌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深邃,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叠字抒情,真挚细腻,委婉悠长,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叠字叠句,使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取得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汉赋中的叠字运用普遍、精美、新鲜、既继承了前代人的,优秀词汇,又有创新。叠字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往往在夸饰景物时蕴含思想感情,具有一般艺术语言所不及的感染力。叠字的兼格技巧,使其具有多重的艺术效果,但也有雕琢、堆砌的毛病。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林淡秋三十年代就从事文学创作,选入《林淡秋选集》的小说虽仅二十来篇,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很有自己的特色,“朴素、严谨,在浓郁的生活画面上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这种特色表现在语言上是: 叠字迭出,绘声绘色 一般人认为叠字是诗、词、曲语言的特色,《诗经》中有2/3的诗篇运用叠字;在词中李易安《声声慢》运用叠字的成就达到空前的水平;在曲中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叠字也别具一格。这些韵文运用叠字使作品的节奏美、音乐美更加鲜明。但小说不是韵文,  相似文献   

10.
叠字是汉语修辞的一种方法,运用叠字艺术进行诗词创作是古代诗词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章对古代诗词中叠字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叠字艺术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然妥帖地运用叠字艺术,以增强诗词艺术感染力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叠字,一般是以重叠音节的形式卡句成的词。叠字,又称叠音、重语、重言、复叠,它在汉语中的运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运用叠字,能生动细致地状物写景、烘托气氛、抒发感情,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功效;运用叠字,节奏鲜明,回环动荡,读起来琅琅上口,和谐悦耳,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叠字的方式多种,有单字叠,如依依;双字叠,如冷冷清清;有三字  相似文献   

12.
宋词中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本文系统阐述了宋词使用叠字的类型、使用叠字产生的艺术效果及某些特殊的叠字现象。叠字艺术的点滴效果构筑了我们世空见惯的“叠字词”的特殊意蕴。对今天诗歌语言修辞创作与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声慢》的叠字以其独特的美而历来为人称道,这独特的美首先表现为形式上的奇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次表现为音律上的美妙,回环往复,徐急变化,以音传情;最后表现为意蕴的丰厚,有层次、有内涵,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叠字”是构成《诗经》形式美、韵律美、形象意境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诗经》叠字的状物体形、拟人仪态、调和韵律、铺陈渲染等方面论述了《诗经》在叠字运用上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诗经》叠字表现的西周、春秋人们的社会生活美。一是《诗经》中以叠字表现的人的仪表,仪态,仪容、仪行,气质的外在美和心理情感的内在美。二是《诗经》叠字表现的以人为主而服务于人的其它生活美,有一定的参考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语学习》2007,(10M):186-188
叠字在中国古诗中有其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但是翻译中却很难展现出原诗中叠字的艺术魅力。本篇论文以《采薇》一诗的四个译本比较其中的叠字翻译优劣,并借助其他翻译大家的译作总结出两种叠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中的叠词有状形、状声、状色等作用。诗中叠字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句尾。叠字之运用贵在富有新意。古典诗词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9.
叠字是现代汉语里一种结构方式比较特殊的复合词,由两个相同的语素重叠构成,具有“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陈望道语)的艺术效果。可以使语言的行进速度放慢,使文章柔美舒缓,读起来有一种悦耳的音乐美,令人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似文献   

20.
叠字,作为汉语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手段,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文艺作品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叠字绘声绘色,拟物状景,叙事写人,可以增强作品的形象性;而运用叠字给语言营造的特别音响,又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形式美,情感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