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日,徐拥军教授团队的新作《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分7章,凡25万字。该书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总体遵循“为什么一是什么一怎么办”的研究思路,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阐释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产生背景,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质,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着社会主义大道走过了40个春秋,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国家档案事业建设也获得全面迅速地发展。以国家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的当代中国档案学已建立和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发展得很快,可以说是我国档案学发展史的最好时期,已从“而立之年”进入“不惑之年”,已由应用档案学研究阶段上升到理论档案学研究阶段,应用档案学与理论档案学同步发展的趋势已经出现。当代中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拓宽了,水平提高了,有发展,有创新,有贡献。当代中国档案学的研究成果,既无愧于前人,也不逊于外国。 然而,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和方法的不同,也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1988年和1989年,在一些档案刊物上发表的若干篇关于档案学的反思文章,对当代中国档案学持贬低、甚至否定的态度,是值得注意并应当辨明的。其主要观点有: 一曰:中国档案学是“实用经验系统”。有的文章说:“十七年:实用经验系统”,“新格局:从恢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从总体上来讲还是健康的,广大专兼职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者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积极投身于档案学理论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理论研究氛围,也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却不能不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敏锐与冷静的问题这是理论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大凡从事学术研究、理论研究的同志,都必须具有敏锐的思想性,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但却又十分需要冷静思考。敏锐与冷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光有敏锐而不冷静,就会头脑发热,就会跟…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积累,也就是说要充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回顾我国档案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档案学理论研究界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萌芽阶段——民国档案学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在大力倡导档案学创新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民国时期的档案学。……  相似文献   

5.
简评档案学研究中的“移植”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评档案学研究中的﹃移植﹄现象李财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不仅表现为档案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内容逐步深化,学科体系渐趋完善,而且在吸收和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方面发展迅速,效果显著,本文拟就档案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应用理论研究不够务“实”.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档案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一情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必须向“深”处走,应用理论研究必须向“实”处走。  相似文献   

7.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 ,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文书学不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这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趋势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现状不相符。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档案现象” ,还应包括“文件现象”。文书学 (文件学 )应纳入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扩大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对于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档案学会创办《档案学研究》季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总结我国档案事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吸取世界各国档案学研究成果中一切有益的东西,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实在是很必要、很及时的.为了抛砖引玉,仅对档案学研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一、关于档案学研究的改革与开放问题档案的产生与管理,仅从文字形态这种档案来说,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埃及的纸草文书,叙利亚的泥版文书,中国的甲骨文书,历史都很久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推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在档案学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学研究平台、团队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较薄弱,学科影响力尚需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我国档案学科仍将关注人文、管理和技术三大研究取向,更注重这三者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对文件档案管理数字转型、档案记忆理论与数字记忆、档案与数字人文、档案社会化趋向与文件档案管理理论创新、文件档案治理、古文书与档案事业发展史、文献遗产保护与修复及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开创开放、多元、创新的学科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上海档案》2006,(6):31-31
宗培岭在《浙江档案》2006年第3期上撰文,对我国档案学理论建设中的若干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存在着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档案实践联系被弱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理论研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档案实践.其中相当多的问题研究不是来自档案实践需求,或是“跟风”,或是“自作多情”。翻开档案学理论刊物,不少理论文章不是反映档案实践的变迁.而是社会风貌的“缩影”。当社会上大谈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如何认识以真理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如何认识以实用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档案学理论研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如何认识以真理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如何认识以实用为目标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档案学理论研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取向”问题谈了作者的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统一档案学名词术语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林清澄吴文革、胡胜友同志发表在《档案学研究》1997年第1期的《论档案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一文中,使用“档案理论”42次,“档案学理论”19次,前后交替地使用“档案理论”与“档案学理论”7次。据曾永明同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理论是指档案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档案学理论研究是指构筑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最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学者围绕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问题开展的热烈讨论,又促发了笔者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应具有哪些中国元素?我国的档案学目前离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还有多远?目前我国档案学在理论研究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障碍?档案学界当前是否存在类似某些哲学社会科学者所说“虚假的繁荣、浮躁的学界、学术的泡沫、媚官的学者”的情况?有无“存在自称的理论‘拓展’不过是在编织和重复西方个别理论家话语”的现象?哲学社会科学界勇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5.
“档案学研究中档案实践工作者的地位——兼与‘中外档案学研究差异之原因分析’一文作者商榷”一文提出的档案实践工作者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的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对于档案实践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要作出具体分析,对其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要有全面、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杨玉贤 《兰台世界》2006,(12):51-5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西方档案学家对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它被欧美档案学界誉为“构成现代档案学的基本里程碑之一,是现代档案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在20世纪80年代,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传入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我国档案学理论和实践,来认识和评价该理论,希望能够用来指导我国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文件产生、运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的理论。所谓文件生命周期,即是文件从其产生经过现实执行效用的实现而被暂时保存起来,直到全部使用目的已经达到再无价值而被销毁,或者因为还具有永久保存价值而转化成档案…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档案学完成了从现代档案学向当代档案学的转变,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内容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在基础理论、档案史学、应用理论、应用技术、交叉和边缘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标志着当代档案学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8.
《基于范式论批判的中国档案学发展研究》是一部应用范式理论探索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的力作。全书的内容从逻辑联系上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理论应用两部分,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系统性理念为先导是其呈现出的主要特点;该书的价值在于纠正了已有研究成果中的错误,发现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促进了档案学范式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80-2009年我国档案学研究与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回顾我国档案学研究与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归纳当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与教育研究中的不足,以期对我国档案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吴铭 《科技档案》2006,(1):38-39
由金波、丁华东等撰著的《新世纪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是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研究项目“档案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和总结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著作。笔者通观全书,体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