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归纳总结,提纲挈领教师以准确简要的语言,把当堂课所讲的内容做一番梳理,把重点、难点之处再突出强调一下,把知识结构与脉络理清,促进学生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这是课堂结尾的常用形式。例如我们平常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在地理和历史内容的教学中,就时常让学生对照黑板中的板书,简述地理位置、物产、风俗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诸要素等。有时还可根据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编成短语、短句、顺口溜。例如“桂林山水”一课用“桂林山…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是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浮力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以往教师不了解学生头脑中关于浮沉条件的前概念,又受到“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课堂教学价值观的导向,在确定教学重点与学习难点时,注重在僵化的知识方面。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对以往教案中的重点、难点做出重新的审视和确定。本节课第一: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纠正学生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第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新知识的探究、生成和深化的过程,体现出“过程比结论更重要“这一新课堂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板书是指教师以简洁的文字、符号、图形、表格和线条等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认知过程的一种教学手段。一、板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板书与教师的讲述相辅相成,可以充分揭示生物事实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反映生物事实之间的联系,完整阐释生物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和巩固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一)突出重点和难点板书突出教材的精华,提纲挈领,再加以重点强调的圈点、画线等符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注意,能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当。  相似文献   

4.
“液体的压强”是初中物理“压强”一章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下面谈谈本节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一些做法。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明确静止液体对容器的底、侧壁、内部都有压强作用,弄清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2.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观象的观察分析及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一、从复习帕斯卡定律的适用条件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5.
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101页“三角函数”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相似形、直角坐标系及几种简单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结构可按目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归纳四部分去设计。目标实施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新授知识要通过“引趣”、“尝试”、  相似文献   

6.
百花园     
备课“十问”备课,是教师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全部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坚持如下“十问”便可能备好每一节课。一问:教学大纲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二问:本节课内容在教材及章节中处于什么位置?三问: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四问: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通过什么手段突破?五问: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知识?哪些问题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六问:引进哪些课外知识能引起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摸索出一种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教学模式——初中地理“四步教学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启迪思维,指导预习 每学一课之前,我通过潜心研究教材和大纲,把本节知识重点和难点及主要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然后科学合理地设置在预习题之中,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课外自读教材后独立解决习题,并作好笔记,找出解决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由教师口头表述该课题的具体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编者意图及其相互联系;二是说教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三是说学法,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是说程序,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从说课的内容结构来看,说课的关键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颇有益的。关于发现法的来源、特点等,许多文章已有所谈及,我不再重复。现把我运用此法试教部编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六节的教材处理及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教学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教学目的、重总、难点(略) 教材处理:如按大纲要求,这节课连同分组实验二共需三课时,现把分组实验二与本节课结合起来,重新组编成一堂约六十分钟左右的课,把原电池原理及金属电化腐蚀这重点讲清,其余内容留给  相似文献   

10.
有感于过去课堂教学形如填鸭 ,只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导致学生缺乏能力 ,素质低下。我在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教学理论基础上 ,重视课堂结构优化 ,实践总结出“课堂五步教学法”专题。课堂按 :定向、自学、启发、深究、消化五步进行 ,提高效率 ,逐步养成“自能读书”的习惯与能力。一、定向。即明确重点要求 ,便于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指导学生参阅“单元要求”及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再由教师指明本节课学习的范围及重点要求。这一环节 ,相当于作文审题的明确选材范围 ,占用时间少 ,有时只由老师三言两语…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一般定义和反比例关系式,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重点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建立明确的“反比例”概念。难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简要交待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在“光合作用”一节的复习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把教材中重点和难点的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现象的知识,化虚为实。把优化组合使用多媒体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把为教者设计的教学转变为学生设计的教学,突破“光合作用”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说大纲精神。就是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和领会,这是说课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搞清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和要求。说教材分析。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前后章节的知识联系。说课堂设计。说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步骤。如何安排演示、实验、参观、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说教学方法。说出选什么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疑问、引起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相似文献   

14.
许卫亚 《中学生物学》2005,21(9):29-30,33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习人体眼球的基本结构、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和危害等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视觉卫生习惯,并学会关爱他人.但学生还没有学过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视觉的形成自然成了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邂逅”方程,遭遇尴尬记得第一次教“方程”这一内容,是在2000年,教材是义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解简易方程》,教学对象是我从一年级带起的27位很优秀的学生。有关《解简易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未知数X“”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新知是“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以及“解方程“”检验方程”规范的书写格式,而“解方程”实则是以前所学的求未知数X的值,因此这一知识我不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解方程“”检验方程”的书写格式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这一内容概念多,各…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1.1 教材地位和作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数学第四册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学习函数及其图像、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也是让学生感受“对应”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好素材.1.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已知坐标描点.难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课教学内容多,知识抽象,教学难度大。其中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与学过的有丝分裂知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染色体的数目、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后面教学内容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生物变异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全章知识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增加了课堂容量,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1选编录像,精心设计,引发思维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从教学录像带中精选内容,…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天气现象的。在各种天气现象中风和雨是最基本的,其成因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热对物质的影响”和“水的三态变化”,为学生探究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为他们学习下一节课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本节课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点和难点: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运用模拟下雨的实验解释自然界下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能力是“自我获得知识的手段和源泉。”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点,多方面、多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我校招收新生是按地段录取的,因此,大部份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阅读教科书,缺乏“读书”的习惯,自学能力很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首先抓好预习,提出新课的重点、难点,联系讲解已久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一节,为了讲清“双受精”这个知识重点、难点.课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 能力目标 :看懂图意 ,理解课文内容。 2 知识目标 :知道水和电的用处大。 3 德育目标 :懂得自觉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创新点  根据目前我国的水电供应不足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水电的用途大 ,懂得节约水电的重要性。难点是怎样使学生养成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  为了体现创新思想 ,我在本节教学中设计了猜谜语、演小品、即席演讲比赛等创新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  幻灯片、挂图、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1 用投影仪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