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劝惩之作,《阅微草堂笔记》劝惩的方式可分为宿命论和因果观。宿命论是唯心的,而因果观则含有唯物的成分在内。  相似文献   

2.
《谐铎》一书,从书名及其具体内容的描写都昭示着作者的小说创作主旨,即小说既要蕴含教育劝惩意味,又要葆有娱乐消遣功能。如果说坚持小说的教育劝惩意味是大多数古代小说创作者的共识,那么,认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自觉地把娱乐消遣与教育劝惩两者融为一体,则是《谐铎》一书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特性的清醒而理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3.
《谐铎》一书,从书名及其具体内容的描写都昭示着作者的小说创作主旨,即小说既要蕴含教育劝惩意味,又要葆有娱乐消遣功能.如果说坚持小说的教育劝惩意味是大多数古代小说创作者的共识,那么,认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自觉地把娱乐消遣与教育劝惩两者融为一体,则是《谐铎》一书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特性的清醒而理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87):25-26
中国史学有一个传统,就是一种惩劝功能,它肇始于孔子作《春秋》而形成的"春秋笔法",其后史家对其因循损益,逐渐内化为史家的一种责任,即作史必要"惩恶扬善"。到唐代,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把它提高升华,惩劝宗旨变成了史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对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史学的批评传统使作史者不断努力提高史籍的水准,这使得惩劝功能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5.
秦榕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20-21,41
本文试图以《古镜记》为参照和枢纽,梳理镜子文学意象的发展脉络,初步分析镜子的三个基本意象层面:幼惩、镇邪和闺怨象征,指出劝惩和闺怨是传统的镜子意象功能,镇邪功能的出现则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古镜记》是这一交融的产物,而《红楼梦》将镇邪和劝惩功能有机地结合,熔铸成包孕文化底蕴和哲学意蕴的“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笑话集的数量与规模远超前代。许多笑话结集者有意识地借笑话行教化之旨,或直言相劝,或寓言传理,或讥刺度人,开发了笑话的劝惩功能,使笑话具有了“词涉诙谐”但“意存讽劝”的特征。在此将笑话的教化功能简称为“笑化”。“笑化”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明清文人主动关注并参与了笑话的创作和结集、借以寄托劝惩理念之外因,也有笑话自身以“笑”为宗旨、以“话”为载体、以“教化”为底蕴等内因。在明清劝惩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在对笑话劝惩功能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推动了这一文类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劝”、“勉”意思非常相近,都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其差别是:“劝”的反义词是“惩”、“沮”、“戒”,作及物动词时,表示积极鼓励别人做好事。如《左传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劝有功也。”“劝有功”就是鼓励有功者更加努力。《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劝事君者”就是激励事奉君主的人更加尽心尽力。又如《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既称事,所以劝百  相似文献   

8.
论宋代文言小说中的果报题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文言小说中果报题材作品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其中大多数作品是借中国传统因果报应观念或佛教轮回果报学说的形式,来表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实质内容,以达到劝惩教化的目的.宋代文言小说作者这种强烈的劝惩意识,与时代对文学教化功能的重视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宋元话本产生于理学兴盛发达的时代,儒家正统的思想是官方推广和实行的意识形态,所以众多的话本作品中都用不同的故事来劝惩广大的听众和读者,以儒家的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和教化。  相似文献   

10.
曲亭马琴的《八犬传》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创作的。从二者主题的比较中可以发现,马琴将《水浒传》理解成一部"寓意劝惩"的作品,并将这一主题在《八犬传》中加以强化。这是在江户时期劝惩观念盛行、幕府统治对出版业限制以及马琴对小说创作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的有意识的取舍。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思想,是以人格教育为主.孔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可见,孔子是赞成体罚的.他认为孩子犯了错,责打几下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一辈子都记得去做好人.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有其道理,但我们不能守旧,加之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学生的思想复杂多变,这要求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三、“令人读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    ——小说的惩劝教化功能。小说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弊端 ,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而且还能使作者内心深处的“冤苦”“怨毒”之情得以发泄 ,并借以讽世、骂世。此外 ,小说还应该具有教育感化人的作用 ,人们可以从小说对故事事件的描叙和人物行为的褒贬中得到启迪 ,受到感染 ,惩创逸志 ,感发善心 ,去恶扬善 ,净化和升华灵魂。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 ,不时指出小说的这一功能 ,用他的话说 ,即是“呜乎 !谁谓稗史无劝惩哉 !”(第十回夹批 )那么 ,金圣…  相似文献   

13.
王希廉是清代红学评点三大家之一,其生平著述都有值得再探讨的地方,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在红学史上影响深远,它探讨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实录原则、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诸多方面。这部书能产生影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劝惩为旨的《阅微草堂笔记》其叙事尚质黜华,不加雕饰,从容有致。其文本飘移在实录与虚构的夹缝之中,折射着虚实交织的叙事特征及独特的多层性的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一、史学的惩劝功能及其在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呈现历史学家编撰史书,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惩劝意识”,希望借此来宣扬伦理道德,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孔子编《春秋》,把褒贬寓于世事之中,借微言而显大义,使“乱臣贼子惧”[1],这种“春秋笔法”成为后代史家们追慕的典范。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2]唐代的刘知几认为:“史之为务,申以劝戒,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3]史学这种能供千秋万代评说从…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 :“传奇者流 ,源盖出于志怪……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 ,谈祸福以寓惩劝 ,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因之 ,许多研究唐传奇者 ,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唐传奇的“文采与意想”方面 ,其“纾牢愁”、“寓惩劝”的功用则被忽视。卞孝萱先生的力作《唐传奇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从唐传奇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入手 ,发掘隐在唐传奇文字背后的史事 ,文史互证 ,触类旁通 ,为唐传奇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成果。唐代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但许多或有目共睹、或不可告人的政治矛盾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宋元讲史平话征诗入史,是诗骚传统在说话艺人那里引起的回声,是说话艺人意欲炫耀其博学多闻的表现,并借以提高通俗小说在文学殿堂的地位,又是用来评判是非、以示劝惩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是伴随着小说的产生而出现的,但其“理论”的概念及其具体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及其理论的研究上,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更为客观科学意义的角度来说,却有些美中不足。诸如“史统散而小说兴”的命题问题、古代小说的“劝惩教化”问题以及何为古代小说文体的本干和正宗问题等等,或是批评过于偏激,或是根本就没有触及,致使研究的结果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较为客观的分析,提出质疑并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话本小说中,有关神怪题材的故事占了很大的比重。神怪题材故事一直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元话本小说中的神怪故事更加人化、社会化,并且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话本中的神怪故事以娱乐大众为缘起,也带了一定的"劝惩"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在大半生中陆续写出来的。由于境遇的不尽相同,关心的事情有所变化,写作态度,旨趣也有抒忧愤,寓劝惩,寄闲情,记见闻之别,简略探讨写谐趣中的纤巧谐趣,轻松幽默的游戏笔墨。感受作者才华横溢,又亲切平易幽默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