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耕 《高教探索》2012,(4):47-51
课程设置模式是影响通识教育乃至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有三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基于学科的模式,基于能力的模式以及混合模式。这三种模式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它们在同一所大学中存在着一个演化过程,在不同大学的分布也存在不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将所有通识教育课程纳入统一的课程设置模式,积极推动基于能力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发展,同时加快基于学科模式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研究型大学一直重视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存在管理机构薄弱、课程结构不协调、通选课程领域认识不同、师资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加强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协调课程结构、统一划分通选课程领域、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普林斯顿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物理学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分析两者的主要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物理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南京大学物理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总结了三所研究型大学在本科教学改革中所进行的校际合作历程,指出应以现有的通识教育大类基础课程为切入口,共同探索其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组织实施和课程质量评估,进而解决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完善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进一步概括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很多研究型大学在近几年都加大了对通识教育的改革与投入力度,着力提升通识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国内五所一流高校的学生为对象,了解大学生对于当前通识课程的方案、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等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更好地推进与完善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研究型大学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尝试着对两所美国常春藤盟校——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的哲学思想、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剖析,藉以提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供参考的建议和思路。一、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哈佛核心课程的特色及启示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始于1978年,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和哈佛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共同提出了核心课程理论,他们通过确立创新性的核心课程制度,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两所高校大气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的分析,就中美研究型大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差异做了比较,介绍了美国高校"荣誉"课程的设置、特色及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并和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的"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进行了对比。基于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差异的探讨,旨在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改进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一些革新,如艺术和科学学科得到重视,加强了基本学术能力的训练,开始注重新生研讨课程,提高了通识课程的学习标准以及增设了全球研究课程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型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内涵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通识教育的本质还有很多模糊认识,对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目的与通识教育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在研究型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重通识教育、研究生阶段重专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