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建立空间概念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以及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  相似文献   

2.
尹应平 《教师》2011,(14):80-80
纵观近年的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综合题,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通过区域地理的背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答区域地理的现象和成因的能力。所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处于高三阶段的学子如何学习才能更有效?如何才能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探索出以下的方法。身处高三的每一个学生都要问自己以下问题:我们要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呢?我应该复习哪些内容才能够考取好成绩呢?在观察了近几年的地理试卷后,我们发现考试的形式和特色都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每一年的试题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由此来看,在高考的复习备考中高三学子们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总体来说,高中的地理主要立足于考查我们的地理常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基础知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熟悉透彻这些知识,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的区域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性系统复习,周期长,内容多,是整个复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方法和策略。一、处理好几种"关系"1.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系统地理主要是指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该部分内容偏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区域地理主要是指初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高中选修的相关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庞杂,不同的区域特点各异,同一区域内部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既相互影响又有差异。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处理好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两者的关系,要多注意运用系统地理中的地理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区域地理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一定难度的地理试题大都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主题、区域地理为归宿来命制。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成为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和文科综合能力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考查研究社会重大问题、热点事件的平台。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对区域地理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要重点突破。下面笔者就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归纳几种方法。一、根据经纬度来确定阅读区域地图时,利用图中的经纬度来确定区域位置,是一种重要的判断方法。如日本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30…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所以对区域地理要全面系统地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升。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7.
李晶 《地理教育》2001,(5):24-25
高中地理教材中增加了地理调查的内容,大纲中同时也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摆在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地位。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假期指导学生开展小区域的地理调查,是培养地理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下面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已从单一的自然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转变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认识环境为目的的知识体系。这一时代性的变化与需求,一方面它赋予地理教育以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地理教育的广度、深度、空间度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要完成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智力,进行思想教育三大任务,这就给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仅从三方面来谈一下有关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是最基本的内容,在讲述区域的地…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高中地理主要内容是学习和研究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目的是要就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作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这些知识的落脚点是区域地理.对于区域地理,学生学习的关键是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学好区域地理就成为地理教学的关键一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分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特征进行对比;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有机结合探索区域环境与发展方向.从总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区域认知能力即对地理区域的一种认识、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本文从判定位置,建构认知结构;描述特征,抓住主要因素;多元比较,认识相互联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通过有意向的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本身又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属于理论和方法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是不同尺度的具体课程。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探讨了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其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各课程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和内容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初中地理知识的联系 高三地理开篇第一节"我国三大自然区",所讲内容与初中地理的联系非常密切,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相似文献   

13.
肖金花 《地理教育》2014,(Z1):38-40
正一、教材分析人教社2013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与2001年版对比,结构变化巨大:旧版教材按照区域行政范围组织教材内容,新教材则按照区域地理思路,以空间位置关系组织教材内容。此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培养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为贯彻这种变化,新教材将第五章内容缩为一个课时,内容分两个框题:一是"地理差异显著",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二是"四大地理区域",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这两个框题的内容都较简单,许多知识源于上学期的中国地理总论,学生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一、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按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鲁教版"必修三"模块包含"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一个是区域地理,一个是技术地理,性质完全不同.虽然两者有一定联系,但难以进行有机地整合,如果仅仅将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区域研究的一种手段,显然降低了"课程标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要求;而生硬地将两部分内容并列放在同一册教材中,又会明显地感觉不协调.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的复习是地理高考复习的基础。为了突破区域地理的瓶颈,在复习中,必须深入研究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和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力,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准确地认定某个区域的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答好高考试题的关键。复习区域地理应在了解区域的地理事实和现象基础上抓住该区域的最突出特征,分析区域内部的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立足地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鑫 《地理教育》2002,(2):45-45
2002年我省高考再次改革,由“3+小综合”转变为“3+大综合”,高考改革必然带来高三复习工作的变化,只有明确大综合的作用,才能理解复习思路。复习的基本思路是:强化思维训练,整体滚动复习(区域地理复习中用具有系统地理的理论作指导,系统地理复习以区域地理为背景,实现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整体滚动复习)在复习工作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淡化纯知识性的复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思维的空间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这句话应该说是恰如其分,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谈不上能力,但是决不能把知识等同于能力。知识形成有一个过程,如果只重视知识,必然会弱化思维训练,在复习中要能使学生从平淡的书本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初中教材的许多内容是以知识为主干的,若就书论书,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理在中考地理中是十分重要的考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区域地理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虽然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但是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牢记地理基础知识,更要运用学习的地理原理深入地分析地理问题。因此区域地理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地理不能单靠死板的记忆,更要注重理解消化,因此教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探索运用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罗慧 《广西教育》2009,(29):54-55
一、什么是地理思维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与知识结构相关。如果我们不理解学科的体系,可能就不能对它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地理学科主要包括普通地理和区域地理两部分。普通地理主要讨论地理事物、现象和一般规律,又包括自然地理(含地图知识)和人文地理(含经济地理)两部分。前者研究地球整体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明确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相结合的复习思路 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是文科考生的必须掌握的内容。无论复习哪一部分内容都要持有时空、联系、综合、应用和动态调整的观点,重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区域地理是承载人文地理内容的载体,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刚晖 《考试周刊》2013,(44):131-131
<正>区域地理部分是初中就学过的知识,是学习高中地理的基础,高考往往将区域作为考查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载体。因此,我们要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努力提高区域地理复习效率。一、注意定位自主学习区域地理,首先必须弄清楚区域的地理位置,明确在哪里有什么样的地理事物,这是学好区域地理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自主学习每一区域时,要充分发挥地图的功能,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方面对该区域的各种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区域空间定位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