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 0 1× 1 0× 2 5mm、纯度≥ 99 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表 1。表 1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反应进程 /min 1 2 5 1 5 2 03mol/LHC…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验如果按课本上的装置实验,不但找不到合适的小试管,而且将小烧杯倾斜使溶液混合时也不易操作,甚至可能将溶液倒出,造成实验的失败或误差.  相似文献   

3.
借助投影仪可把某些化学实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可见度,下面举例说明。1 金属钠跟水和乙醇反应快慢的比较 平时上课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比较这两个实验快慢程度,利用投影仪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是用两个培养皿置于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分别装上水和乙醇,然后将钠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合上投影仪开关,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比较其反应的快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情】最近我在市初中化学一课一评活动中听了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教材编写者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设计了: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②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③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④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四个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6.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96页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安排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学生实验,用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湖南数育》1979.11期发表了周显德同志的《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何时加入酚酞好?》一文,读后觉得尚有可商榷之处,提出来就教于作者和其他同志。在通用化学教材初中一册里,指示剂酚酞溶液首次使用于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第141页)对实验操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有利于学生直观而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新课程为探究实验的"二次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所谓"二次开发"就是在文本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形成新思路,总结新经验。一、萌动探究盐类水解之谜在一次复习课上,学生再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  相似文献   

10.
在讲述初中化学第181页“稀硫酸跟氯化钡的反应”那段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做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物),滴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消失)。在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后,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实验看出,稀硫酸跟氯化钡起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H_2SO_4+BaCl_2=BaSO_4↓+2HCl  相似文献   

11.
八四级理工科物化实验共30学时。按中央电大实验大纲规定,学生至少应完成6个实验,其中“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为必做实验。因为这两个实验是物化中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实验,对化轻工系各专业都有普遍意义。本文就这两个实验的基本要求作一说明,以供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行高中课本(甲种本)第三册第75页“在盛苯的两个试管里,分别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结果溶液颜色都保持不变。这说明苯跟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都不起反应。”我认为这段课文表述不清楚。因为看到的结果也不象课文所说那么简单“溶液颜色都保持不变”。实际看到的是:“……结果,在振荡静置后,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出现了分层现象,加入 KMnO_4酸性溶液的试管内,上层为无色的苯层,下层是仍显紫色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一、拓宽实验,促使探究1.做好实验。新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有三十多个,如蜡烛及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把“做实验”融入学习化学的全过程,在“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确定一些便于学生探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如: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空气中O2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盐酸使紫…  相似文献   

14.
解答 读者来信主要提及盐跟盐反应,有些遵循复分解的一般规律,有些要考虑水解。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水解,什么情况下不考虑水解?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氯化铜溶液分别跟碳酸钠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为例来进行研究。按照复分解反应盐跟盐反应的一般规律,这两个反应都具备反应发生的条件(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均溶于水),也具备反应趋于完成的条  相似文献   

15.
1同中求异策略在研究问题时要善于从相同事物之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从不同之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例1: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同学们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  相似文献   

16.
1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 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中“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对银氨溶液自身反应成镜做了探究,发现用浓度大于6%的硝酸银溶液和氨水,添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置于90~100℃水中水浴加热,能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设计添加氢氧化钠的银氨溶液鉴别甲酸的实验,实验生成了银镜;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反应前后溶液中甲酸根离子浓度,浓度几乎不变,认为甲酸没有参与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量差法”,人们习惯称之为“差量法”。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题里,有些题并没有直接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只是给出了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或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或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有的是给出反应后固体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反应后溶液增加或减少的质量、反应后气体增加的质量,这就给解题带来了难度。这类题若用量差法求解就显得简捷。用量差法求解的关键是根据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准确地找出符合题意的某反应物和某生成物之间的“量差”,然后再由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大小为 0 .1× 1 0× 2 5mm、纯度≥ 99.5 %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酸 /分钟反应进程 1 2 5 1 5 2 03mol/LHCl 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