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技能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提出了建立“应用本位”职教语文教学观,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观点.提出了语文课程目标应以社会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学生的职业规划为指南,教学设计以提高职业应用能力、调动教与学积极性为原则,教学评价以培养学生语文职业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改方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是按照先进职教观念提出的一个教学改革新概念。该文立足于职业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教学,结合《室内效果图设计表现》课程对其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突出能力目标,以实际岗位中的项目及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对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进行精心设计,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原则融合在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由能力本位转向人格本位是未来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随着广大职教工作者站在国际视野的高度审视职业教育程度的提高,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格本位教学思想对职教教学的重大意义,将人格本位理论与思想贯彻到我们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人格本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不仅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就业能...  相似文献   

4.
刘颂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多样性问题》^[1]一文中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实行“词本位”与“字本位”教学方法的结合。本文通过对“字本位”和“词本位”两种汉语语言观的对比后指出,“字本位”教学方法可以而且应该吸收“词本位”教学方法中某些合理、积极的因素,但是,要将建立在这两种不同汉语语言观基础上的存在本质区别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5.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强调以能力为中心进行教学,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对人格素质的培养.难以适应岗位的变化。“人格本位”教学模式适应实现职教目标的需要,同时它更能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网络情境下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技术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职业培训课程开发.是职教改革的热点问题。利用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开发,有利于我们制作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指导网络课程开发的理论主要有格式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能力本位课程观。格式塔理论主要用于屏幕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用于学习活动的设计,而能力本位课程观则主要指导课程内容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职教课程以"能力本位"课程观为本,结合"人格本位"、"素质本位"等理念,文章从职教课程观的发展以及职教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教师本位”和“教材本位”是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主要症结。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转型过程中,在这场教育改革中,既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应当通过改革尽快缩小与老牌本科院校的差距,从而开创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崭新局面。应当积极吸收现代系统观教学设计理论,把古代文学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构筑起古代文学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体例。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成为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为此,要正确定位,明确目标;坚持能力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教学观是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强调务必"施技于人"的技能教学方向,促进"教""学"相长的职教教学新理念.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能力本位授课的教改实践必须建立在市场需求、学生意愿、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按照步骤完成教材改革、实践性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等内容.同时,做好主体教改的管理工作,在改革机构的权威性、创新型人才保障和物质保障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体育教学,同时对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分析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在于"两环节""三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活动设计的高职体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敬业以职业为形式,以劳动为内容,劳动观决定敬业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教育是教人求真、教人至善、教人臻美的有机统一内在逻辑。高职生由于对敬业认知的“前结构”阙如,且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强势挑战,尤其需要在劳动教育中以“真”见“知”、以“善”领“情”、以“美”导“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起他们的敬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4个大的阶段, 其中影响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较大的, 主要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 “传统教育”思想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 它们与教育中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此引申出教育目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主张。这些历史经验, 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改革,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教育学科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 “三个面向”为指针, 即以教育现代化为基础, 立足本国, 面向世界, 探索出一条既是现代化的、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在中职院校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类型,新时期做好本专业“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有机融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其融合的背景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之间的联系,总结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X”证书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旨在通过分析为该专业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及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发展的态势下,MOOC与SPOC发展迅速。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则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们可以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结合学生学习风格进行创建。文章基于Felder-Silverman模型剖析中职学生学习风格类型,对接中职教与学的实际要求,探讨“MOOC+SPOC+翻转课堂”的融合教学模式设计,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对中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应用,以实现更适于中职学生学习风格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从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模式出发,提出了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模式建构模型;进而以电子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给出了“项目化”课程模式的设计和具体教学过程,以及电子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库设计办法。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可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三教”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法改革。基于闯关制教学模式在中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对闯关制教学模式的内涵、整体设计、关卡体系、闯关教材、闯关实施和评价体系等进行阐述,探讨闯关制教学模式助力“三教”改革落地实施,加快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更庆  王萌 《成人教育》2022,42(1):80-86
1+X证书制度下的“三教”改革,是落实1+X证书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意在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蕴在职业教育类型说,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重在“书证融通”模式构建。基于教师面向1+X证书制度的胜任力不足、教材缺乏面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转化、教法缺乏基于育训结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职业院校应立足产业和教育信息技术前沿,重塑“三教”,即:教师改革,从数字化能力切入,打造新“双师型”教学团队;教材改革,从产业APP切入,建设立体化教材;教法改革,从应用场景切入,推行理实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重拾“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透过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重新审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阐述了“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耦合性,结合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囿,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论证,提出以“工匠精神”深度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建议,切实优化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最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培养新型高素质工匠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