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媒体也好,新媒体也罢,竞争利器除了拼抢新闻外,表达方式也很重要.做新闻,要善于用大俗大雅的新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讲的故事要让更多的人听懂,语言就要通俗,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新闻应注重传播效果.记者写的新闻,不仅要给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看,也要给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看.有的记者却不以为然,认为文章写得华丽才有水平.华而不实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本来很简单的一个事、一句话,写得花里胡哨,读者看了云里雾里,不知道究竟要表达啥意思.一些新闻作品的语言口号连篇,放之四海而皆准,通篇看不到一句鲜活的话,读起来枯燥无味.现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让人看不懂、不爱看.  相似文献   

2.
关于怎样写人物新闻,我们准备作两次点评:一次讲“不要那样写”,一次讲“应当这样写”。在我们下发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里有两段提示(见49页、94页~102页)。所谓人物新闻,说得沿瞟一些,即把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同强烈的新闻性结合起来,用简洁明快的手法迅速反映出来的新闻。说得简单一些,人十新闻一人物新闻。乍一听,这好像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不过,请注意,这里讲的“人”,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应当是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人;这里讲的“新闻性”,包含着出众、独特、反常、罕见、重大等等多种意思。繁说…  相似文献   

3.
简析当前我国新闻理论教材的主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说来,最能代表理论新闻学体系结构的是新闻理论教材.教材是研究成果的累积与凝结.进入新时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甘惜分教授1982年出版的<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教材),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2008年出版的<新闻理论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国内出版的新闻理论教材大概有六七十种,我们不可能对所有这些教材都进行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喜欢“听”故事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人获得知识、接受信息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渠道。讲故事不仅是作家的权利,新闻记者在记录新闻事实时也可以使用它,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故事化。  相似文献   

5.
新闻创新就是要让新闻报道更加的吸引人、更加的深入人心.而在新闻报道中,场景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元素.如果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场景,将有助于新闻故事的讲述.文中,就如何运用场景构建讲好新闻故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闻学界对"新闻工作要讲政治"已 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新闻学术研究要讲政治" 还有不少同志持反感和抵制态度,他们主张新闻 学术研究应该淡化和摆脱政治影响,实现"学术 独立"。这种认识,对我们新闻学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孙江  吕强 《传媒》2021,(11):83-85
何微是我国著名的新闻人、新闻学家、新闻教育家.在从事新闻教育过程中,何微逐渐形成了"新闻有学、实务导向、法制新闻教育"等诸多新闻教育思想.本文通过对何微新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和分析,探索其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新闻媒体记者不仅要传播新闻信息,讲故事,更要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的内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新闻媒体记者的内在竞争力.文章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为主题,在文章的一开始就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的过程中的注意问题简要描述;接着文章从三部分探究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新闻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要想有经典的语言,就要有超人的思维. 写新闻报道,就得运用语言,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善于运用好新闻语言.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报道一件事或一个人,词语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新闻就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相反,语汇贫乏的人,写出的报道就干巴、枯燥,令人厌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新闻评沦多以严肃话题给人以硬邦邦的感觉。如果在坚持新闻性与政论性的前提下把新闻评论写得更加充满生气与灵机,增强可读性,就可以吸引受众,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评论写得生动,可以让道理讲得更有新意、饱含感情、警策有哲理,也就深化了论题、深刻了论证,增加了评论的深度。 那么,怎样把新闻评论写得生动有趣呢?主要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国外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理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记者讲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曾经跟学生交流关于"后真相"的问题.记得当时我讲的主要观点是,在"人人都是记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之后,人声鼎沸,众声喧哗,继而不断地出现新闻反转,让我们难以看清真相.虽然如此,只要没有外在对新闻传播的强制干预,假以时日,更多的事实会被披露出来,我们距离真相可能更近一点.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对于大众来说是现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追求,而新闻的品质也是记者写新闻的一个关键,如果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不同于别人的或是想比别人的更加有亮点,这就需要记者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使自己的作品区别于其他记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新闻人每天都在说新闻要创新,可在实际的写作当中写得鲜活的新闻却不多。本文着力探讨如何写活新闻,怎样让新闻“别有洞天成妙文”。  相似文献   

15.
景晓黎 《视听》2016,(12):143-144
人物新闻是以写人物为主的一种消息。广播媒体对影响较大的先进人物,通常会先报道新闻人物,紧接着围绕人物进行追踪挖掘,做好人物新闻的专题报道。一篇优秀的人物新闻专题应该有温度有灵魂,这就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要善于挖掘讲好新闻故事的力量,提高受众对人物新闻专题报道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从人物新闻的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鄂西报》今年已创刊45周年,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新闻理论研究,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必不可少的步骤。因此,我们把新闻理论研究,不单纯是当作写几篇论文来对待,而是作为提高新闻干部队伍素质的问题来抓,作为晋升业务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把它贯穿于整个业务活动中,而且把新闻理论研究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大家搞新闻理论研究兴趣较浓,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空气。具体作法主要有这样几点: 一是领导带头撰写论文。报社5个领导成员,除一名分管行政工作的外,其它4位同志都写有业务论文。社长、总编辑近几年来每年都有1—2篇业务论文在省以上新闻理论刊物上发表。社长张绪辉1991年写的论文《初论民族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参加全国民族地区报纸新闻研究会组织的论文竞赛,获得一等奖;总编辑吴光明1992年结合上半年的改革宣传,写了一篇论文《加强民族地区的改革宣传》,先后在《新闻战线》,《新闻前哨》、《中国地市报人》、《民族新闻》等新闻理论刊物上发表。与此同时,报社原来的一些老领导、总编助理都结合本职工作,近年内也先后写了10多篇质量较高的业务论文,对推动报社的新闻理论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促进了报社的业务学习。 二是围绕活动撰写论文。新闻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  相似文献   

18.
<正>读吴继善先生的《心态新闻学》,不禁让我耳目一新,想不到作者竟独辟蹊径,围绕"思想也是新闻"著书立说。众所周知,传统的新闻概念集中于"事",这已成为我国大多数新闻专著和教材所坚持的观点。而在《心态新闻学》中,作者讲述了另一种形式的新闻,即以描述事件发生过程中人物的意识即心态的变化为主的新闻。按照这一观点,人的心理活动被看作是客观存在,具有真实性,可以作为新闻来写,并且举例说,新闻的"记言"、"记  相似文献   

19.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决定语言的是思维。要想有经典的语言,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写新闻报道,就得运用语言,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就要有超人的思维,善于运用好新闻语言。运用语言是一门艺术。报道一件事或一个人,词语丰富的人,写出来的新闻就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具有可  相似文献   

20.
姚琦 《传媒》2018,(14):81-83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新闻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从现实来看,新闻理论教学面临着教材体系滞后、教学方法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陷入误区等种种问题.面对来自业界的挑战和对新闻人才的新需求,新闻理论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学生"模式,要面向业界前沿、面向新闻实践、面向学生主动性,以此提高新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