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钢琴热的兴起催生出钢琴陪练教师这一新兴行业,对钢琴陪练教师的选择,不仅关系着孩子练习钢琴的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琴生涯。一个合适的陪练老师能辅助孩子消化钢琴教学中的内容,反之,会让孩子在练习时走弯路,甚至由于误导而扼杀了孩子学琴的潜力。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应该引起专家、钢琴陪练教师,尤其是孩子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教师都知道,在一个班级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既不象尖子生那样思维敏捷,回答准确,颇受教师的赞赏,也不象差生那样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特别引人注目,他们在班里默默无闻,安份守己,甚至老师对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天长日久这部分学生就成了老师所忽视的部分。 因为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品德、还是智力在班级中都处于中间位置,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中等生”。今天,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如何帮助这些中等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任何一个班级里,尖子生和差生都占少数,中等生却占去了绝大部分。而在教师的心目中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见课外阅读是新时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有人说"自主阅读就是开拓精神空间"。的确,要开阔视野、汲取知识,光靠课内学习是远远不能达到目标要求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方法。一、给孩子一个课外阅读的支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课外阅读多的孩子,对很多问题、很多事物都能侃侃而谈,甚至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当老师提问  相似文献   

4.
徐佳薇 《阅读》2014,(23):25-25
<正>星期五中午放学,老师布置我们背诵一条家教名言。于是,我们来到学校阅览园地的"家教名言"前面,开始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家教名言。突然一句"去爱他,去关心帮助他,做孩子的‘守护神’"的家教名言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了。我一看到这条名言,便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  相似文献   

5.
实行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以来,不少老师都感觉书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难激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功课越来越难学,有些老师讲的课越来越难懂。究其原因,教材中存在脱离农村学校实际和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体验的地方,而我们有的教师也拘泥予教材,没有找到连接教材和学生的桥梁,因此,使学生产生了陌生感,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和共鸣。如何解决这种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实践告诉我们立足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阅读》2010,(12):18-20
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讨厌,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描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小燕子一样飞出了教室,在操场上玩耍。可是,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却在教室门口讨论厕所在哪儿;音乐课到了,整班的孩子站在教室门口叽叽喳喳,不知道该去哪儿上音乐课……一年级的小朋友入校后做事情总有点"找不着北",怎样让他们迅速融入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呢?经过精心设计,我和孩子们组成了"探秘小...  相似文献   

8.
幼儿往往争强好胜,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特别是老师的夸奖。在游戏当中,他爱争当权威人物,在比赛中,他爱争“第一名”。为了博得老师的一声亲切表扬,他们竭尽全力,乐此不疲。有的家长竟发出这样的感叹:老师的话比“圣旨”还厉害。的确,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充当的不仅仅是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应该是个示范者,老师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常常视老师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为了激发每个孩子的上进心,我每天轮流让小朋友当“小老师”,让他们每个人都有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一群充满幻想和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乐于动手,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也喜欢问为什么。而科学本身就具有有趣、神奇的因素,科学课又是由一个个探究活动所构成的。基于学科的这些特点,我们就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些好“疑”,引领他们通过探究活动有所发现,进而从今天的玩科学,走向明天的做科学。  相似文献   

10.
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有人做了调查分析,导致中国当前学生厌学,非体制原因有: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心理;教育者过于执着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外一颗心灵,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与父母,说的话都是好话,却总说不到孩子心里去。  相似文献   

11.
如果留意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就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为不规范问题。例如:不按时起床,不按时就餐,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忽视作息制度;上课(特别是自习课)时睡觉、谈笑甚至打闹,不守课堂纪律;对同学出口成“脏”,对老师无礼,甚至在社会上欺负弱小,不讲文明公德;不想做清洁,甚至不叠自己的被子,劳动观念淡薄;等等。因此,要使这些大、中专学生都成人成才,就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上好中专体育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尊心比较强。因此,他们不像小学生教他们怎样做,他们就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也不像大学生的自觉性那么高,完全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只有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思想品德和体育教育,引导他们真正掌握体育知识。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做孩子的最早、最好的老师,注重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重视心理抚养、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等。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实施方式、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家长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个解放”的教育思想,即: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想;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做;解放孩子的双眼让他看;解放孩子的嘴让他发表意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到大自然中去;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自由支配。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是素质教育理论的源泉,在新形势下它的内涵更加的丰富。他的光辉教育理论和思想成为我们教育航程中的明灯,指引着我们、规范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观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线,赋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及团队的才智,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后进生的学习成绩上不去故而被少数同学瞧不起,老师和家长也感到棘手;后进生本身也很苦恼,自卑感日益上升,自尊心受到挫伤,天长日久渐渐形成落后状况.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增强对后进生的信心,加强责任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人格上尊重后进生人格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别人的人格,就是尊重别人的尊严.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伸直的手指也有长短.何况是天真幼稚、单纯活泼的孩子.我们不能因为后进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就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他们,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为使后进生不感到有失落感.首先,我注意利用课余时间、活动课以及节假日等机会,有意识地接近他们,与他们谈思想、谈学习、谈生活、做游戏、一起参观游览等,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理解、关心、尊重、亲近他们的,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自然而然缩短了,感情也就深了.  相似文献   

16.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总是对孩子说“这个不能动,那个有危险”,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总想通过触摸探索周围环境的愿望。我们还常常看到,在街上玩耍的孩子可以用手上的材料来演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如,孩子们玩“过家家”,孩子身边的花草、石头、木棍就是可用的材料;利用身体模仿机器的运转、模仿自然现象、模仿各种动物等,这些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探索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虽已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富裕的人不断增加,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也随之火热,人人都想让自己的子女有文化、受良好的教育、做人上人.因此,对自己子女的培养舍得花钱,不惜一切为子女创造条件.这一切有喜人的一面,标志着中华民族素质不断提高;但也有许多科举制度下的残渣余物又复活于人们心目中.表现为一切为了升学,家长为了让孩子当“白领”,而不做“蓝领”,用“小鞭子”把孩子往一条“独木桥”上赶,少数人过去了,多数人掉下来,中小学成了大学的预备班,“全体”、“全面”被忽视了.导致有的学生厌学、出走,甚至因为名次排全班末尾而自杀.孩子课业负担过重、思想压力太大,使他们过早地“老气”,失去天真活泼的本性,给童年加上了“灰色.”给孩子们的生活扫去“灰色”,使他们变成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关键是要转变我们的教育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亦权 《阅读》2013,(Z1):17-18
去年,我随着父母来到了法国的图卢兹市生活后,进入了乔利蒙特中学读书。法国的老师们通常都没有架子,和学生之间完全没有隔阂。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受到学生的监督呢!有一天,汉克老师带着我们上体育课,打了一阵篮球之后,汉克  相似文献   

19.
周益民 《阅读》2008,(1):10-11
小时候,我是一个内心渴望歌声的孩子。学校的时间里,流淌歌声的日子不能算很多,但也绝不少。当年轻美丽的音乐老师拉起手风琴时。我们便会摇头晃脑地唱起“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我们不知道也不去关心这些歌是哪儿来的,只知道唱起来那么快乐,仿佛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似的。根本记不清哪一天甚至是哪一年,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源泉。”只有放手让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田野,走进树林,亲近大自然,近距离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去探索大自然的神秘,去体会大自然的语言,才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身心获得健康成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精神,更好地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步伐,在实践中,我们就地取材,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资源,创设了小树林游戏,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科学认知内容,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欲望,在自然环境的背景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让他们在亲近自然、体验童趣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